摘 要:著名教育學家盧梭指出,教育應遠離喧囂,到靜謐的大自然中進行,關于大自然是寶貴的教育財富陳鶴琴也有相同的看法。隨著幼兒教育的改革,創設生態課程,打造綠色校園是當前改革的主要方向,如何利用現有資源打造以生態為主的教學環境并且發揮其教化功能,是文章重點論述的對象。
關鍵詞:幼兒園;生態課程;創設;應用
一、 引言
幼兒教育重在開啟幼兒的天性,并立足于教育為他們打造一個輕松愉快的活動環境。隨著生態化理念的持續推進,教育領域也將目光投向了生態課程建設,其中最受影響的就是幼兒教育。由于幼兒處于接受知識的萌芽時期,又是起點教育,因此好的教育方式可以受益一生。那么立足于生態課程建設,如何更好地為幼兒打造一個健康、和諧、穩定且富有個性的教學環境,依然是亟待探索的問題。接下來筆者立足于當前幼兒教育背景,從下述三方面展開分析,以期實現幼兒生態課程創設與應用目的。
二、 生態課程創設應倡導幼兒與環境零距離接觸
利用流動的生態風景線,方可打造靈動的生態課程。大自然無時無刻不在發生著變化,不同的時間、階段,所展示出來的教育窗口均有所差別。使幼兒零距離接觸自然,在與大自然的親密互動中,去體驗課堂上難以捕捉的快樂時光,并且在與自然環境互動中發揮自己的天性,使身心得到充分放松,促進德、智、體、美、勞諸育的全面發展。因此,利用校內外有用資源,創設生態課程,是當前幼兒園應重點建設的課題。
例如生態的種植園,充分利用大自然的影響力。基于生態課程創設背景下,教師可以將種植交給幼兒來完成,讓幼兒在動手過程中體會生態種植的樂趣。生態種植應盡可能利用校內外資源,假設幼兒園處于城區,幼兒的種植只能以校內場地為主,此時幼兒園可以在偌大的操場開采出來一塊空地供幼兒完成生態作業。在種植開始初期,教師可以讓幼兒從自己拿一些種子,可以是蔬菜種子、也可以是各種花卉種子。在種植過程中,教師結合幼兒的種子給出相關指導經驗,幼兒則負責自己的種子成長過程中所需要的能量,如澆水、施肥等,并且教師記錄下幼兒的種植過程。由于幼兒拿到園內的種子不同,種植需求也有所不同,教師可以適當地提醒幼兒定期給自己的種子澆水,在整個種植過程中,幼兒就能輕易發現種子不同,需要的水分量完全不同,有的種子在開始播種時還需要蓋上保鮮膜,而有的種子則不需要。整個種植過程教師可以記錄下來并且制作成視頻,在學生的種子徹底成熟之后,教師可以將做好的視頻通過多媒體投放給學生,讓學生在視頻中以第三方的視角去看待自己的種植過程。對幼兒而言,種植是一個享受的過程,其教化功能遠遠高于課堂教育,幼兒在享受種植的過程中,也學到了許多種植常識,得到了大自然的饋贈。整個種植過程就是學生與大自然互動的過程,生態課程創設不僅使教育更具靈活性,還十分生動有趣。
假設幼兒園地處城鄉接合部,生態課程創設就會更加容易,利用周邊的純天然環境,就能完成比城區效率更高的生態化教學。雖然城鄉幼兒園的生態環境較好,但是教學設備卻沒有城區先進,因此在生態課程創設方面,應充分發揮教學所長,發揮環境的優勢,通過相應的教學手段彌補環境的不足,旨在為幼兒創設豐富有趣的生態課程。教師在創設生態課程時,應善于利用現有資源,打造生動有趣的教學環境,并且使幼兒在生態課程的創設中學到一定的知識,確保課程建設行之有效,滿足生態課程應用條件,才能確保生態課程創設成功。
三、 生態課程創設應立足于豐富的操作材料
生態環境除了與大自然接觸之外,還可以將教室布置得更加生態化,在布置教室的過程中,每一個幼兒都是參與者與共享者。幼兒可以在生活中收集一些閑置物品,將教室裝扮得更具生態化,畢竟教室才是幼兒長期授課的環境,從身邊創設生態,也是發揮自然教育的一處性能。
(一)生態的創意室
幼兒具有豐富的想象力,因此在教室裝扮過程中除了區域活動需要使用到的基本材料之外,還可以在美工創意室投放一些自然物品,自然物品越多,教室裝扮越生態,教師創設生態課程的目標就越接近。自然物品的擺放不僅是供幼兒參觀與學習,還是教師教學的主要道具,也是生態課程建設的主要輔助材料。在立足于生態課程展開相關教學活動之后,教師可以進一步推動幼兒的求知愿望,發揮幼兒的天性引導他們積極參加到美工教學環節中。美工教學環節主要以幼兒實踐為主,在展開手工的過程中,應提前定好自己要做的手工藝品,并且在美工創意室選擇材料,在制作過程中應盡可能避免材料的浪費現象。或一人制作,或多人合作,主要以完成手工作品為主,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意,將其在工藝品中展示出來。
例如可以將麥秸稈編織成不同的動物形狀;也可以將花生殼串成一個小窗簾;利用瓜子皮在相關道具上粘出一個小刺猬;抑或者利用作品將秋天定格,撿落葉制作標本;抑或利用楓葉和更多的材料相互結合制作成不同的小動物形狀;也可利用生蠔殼擺放成一座假山;或將河蚌殼染色,拼接成蝴蝶。美工創意室就是幼兒發揮天性以及實踐技能的空間,因此材料準備越充分,幼兒的想象力就越能充分發揮,并且在想象中練就他們的動手能力,進而提升美工創意室的應用功能。
(二)生態的自然角
自然角一般是幼兒園在布置每一間教室時,為了使室內看起來更加美觀,而特意在教室角落留置的綠植區,一方面可以凈化教室的空氣,另一方面可用于裝飾教室,通常以綠蘿、發財樹、蘆薈等為主,抑或建設生態閱讀區域。近年來,也會有部分幼兒園為了教育幼兒不浪費糧食,便會在教室一角打造農家風味,如利用稻草搭建一個糧草存儲區,里面放滿了水稻種子、小麥種子、葵花籽、花生種子等,此外,還會留置一小塊空間來放置一些利用農作物制成的各種動物,如用香菇制做小烏龜、用生姜做的企鵝、用丸子做的毛毛蟲等。這些工藝品的制作都是依附于原生態農家材料,幼兒在操作中可以零距離與這些食物接觸,不僅提升了幼兒的動手能力,還能使幼兒在實踐中感受到自然美。
在實際教學中,幼兒園在創設生態的自然角時,可以結合幼兒園的辦園理念,以及地理位置、區域風俗習慣等,創設的生態自然角最主要是發揮教化功能,加深幼兒對某一層面的認知。如踐行中華民族傳統文化方面,可以倡導幼兒熱愛國家、熱愛同伴,自然角創設的主題可以建立在情感上,如引導幼兒做一些小紅旗、五角星、黨徽等,將這些放置在自然角,潛移默化地培養幼兒的愛國情懷。抑或以“孝”為主題,可以在自然角放置一些表現動物愛護自己孩子的道具,如雞媽媽保護小雞的道具等。生態自然角以辦園理念為主,只要是弘揚正能量的文化,無論哪種主題對幼兒來講都是終身受益。
四、 幼兒園生態課程教育資源的有效應用
除了基本上的創設生態環境之外,將生態課程有效應用也是一項較為主要的內容,為確保生態課程的行之有效,接下來筆者重點分析幼兒生態課程的有效應用,進一步闡述生態課程創設的意義。
(一)生態的主題活動
生態的主題活動較多,筆者緊扣閱讀分析,生態讀物閱讀課程可以使幼兒獲取更多有效的信息。實踐證明,在幼兒教育中,閱讀可以發揮極大的作用,自主閱讀或許比教師的口頭授課更有效果。在當前幼兒閱讀教育中,各種各樣的繪本可供選擇,教師在選擇繪本開展閱讀主題活動的過程中,應結合教學內容對繪本展開分析。一方面要使幼兒能夠接受繪本中的知識,達到知識教育和拓展的目的;另一方面教師還應在繪本閱讀過程中適當地引入生態環境保護的內容,確保生態活動有效開展。如當前幼兒園使用率較高的繪本《兔子的心愿》《世界真好》等,幼兒在閱讀過程中,可以看到小動物身上的諸多優點,同時再將這些優點經過教師的引導與時間的沉淀移居到自己身上。同時,幼兒在閱讀相關繪本的過程中,可以充分了解其中的教育意義,并且在繪本中逐漸明確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性,有了保護環境的意識,教師的生態課程創設就會最大限度發揮其教育功能。幼兒通過繪本的學習以及周圍更多的教育資源的引導,可以逐漸提升自身綜合能力,教師也可進一步實現教育目標。
(二)結合本土資源開發生態教育課程
在落實幼兒生態課程應用的過程中,應重視幼兒園的地理位置,對實地展開考察,充分挖掘可以利用的課程資源。假設在農村幼兒園,應充分應用當地綠植,如采集一些土生土長的小松樹,將其固定成較為美觀的造型,養在教室中,并且時刻引導幼兒要保護生態,并且學習松樹身上堅毅挺拔、不畏苦寒的高貴品質。抑或帶領幼兒去靠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每一處山石、河流、樹木、花草都是大自然對人類的饋贈,只有愛護自然,保護生態,才能受到大自然更多的眷顧。假設幼兒園在城區,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生活中尋找一些廢棄材料,如塑料瓶子、PVC管子等,制作一些手工,引導幼兒在制作過程中學會變廢為寶,同時還能在動手過程中提升幼兒的創新能力。
(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的優勢
21世紀以來,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得到了廣泛的使用,關于教材上的部分知識教師也會通過信息技術向幼兒展示得更加透徹。基于生態課程創設背景下,教師可以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向幼兒展示一些關于保護生態的動畫片、紀錄片等。信息技術能在原有的基礎上不斷拓展教育路徑,豐富教育形式,引導幼兒學習先進的教育經驗和技術,進而提升教師的教學能力,充分利用信息技術帶來的教育資源是達成教育目標的有效途徑。此外,教師可以從幼兒的理解能力出發,在多媒體投放一些關于愛護環境的視頻動畫,例如《熊出沒》片段,兩只熊無時無刻不在阻止光頭強砍樹,只為保護森林,還給更多小動物一個美好的家園。教師可以借助動畫片段對幼兒展開教育,引導他們學習兩只熊保護環境的精神,在實際生活中,應從節約用水、不亂扔果皮紙屑做起,規范自己的行為,將教師的生態課程應用以個體的行為表現映照出來。
五、 結語
綜上所述,生態教育是新時代對幼兒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因此,生態課程創設已是迫在眉睫。教師是幼兒教育的主體,應立足于幼兒的基礎能力以及幼兒園的區域環境,制訂出最符合教育的課程創設方案并確保其有效實施。文章主要詳細論述了幼兒教育生態課程創設的具體實施策略,并進一步概述了具體應用方式,希望對幼兒教育有所作用。
參考文獻:
[1]李林地.生態學視野下幼兒園環境創設的現實性分析[J].瀘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3):21-25.
[2]楊偉鵬,霍力巖.生態學視野下的幼兒園環境創設:對三種課程模式環境創設的比較及借鑒[J].幼兒教育:教育科學,2013.
[3]胡軍.淺析生態教育背景下幼兒園班級環境的創設[J].中外交流,2018(51):392-393.
[4]宋梅,羅添.環境,課程,遇見 幼兒園環境創設與課程建設的實踐與思考[C]∥時代教育·行知縱橫(2019年4月),2019.
[5]徐麗麗.項目教學模式在學前教育專業的應用研究:以“幼兒園教育環境創設”課程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19(13).
作者簡介:
魏發,甘肅省張掖市,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南古鎮楊坊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