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幼兒的潛力是無限的,在幼兒園的藝術教育活動中要明確線描寫生在繪畫課程中的重要性,從而通過因“齡”擇學,設計合適的教學內容;因“地”制宜,選擇自由的教學場所;因“材”施教,提供豐富的教學材料,來培養幼兒欣賞美、表達美、創造美的能力。
關鍵詞:線描寫生;幼兒園;教學
線描畫是用線條的變化來描繪對象及其形態結構的繪畫方式,使用工具簡單,操作簡便,是素描的一種,是繪畫的基礎,更是幼兒繪畫的基礎。線描的工具靈活多樣,選用不同的工具材料會產生不同的藝術效果。寫生是直接面對對象進行描繪的一種繪畫方法,基本有“風景寫生”“靜物寫生”等。顧名思義,線描寫生就是用單純的線,直接對面前的物體進行繪畫。線描寫生能夠培養兒童的觀察力和審美能力,對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培養都有益處。
一、 幼兒園線描寫生的教學及問題
(一)幼兒園線描寫生教學
一門好的課程應當是一門符合幼兒學習心理,適應幼兒心智變化的課程。幼兒園線描寫生是美術繪畫教學中較為重要的一種。根據皮亞杰的兒童認知發展理論,幼兒園時期的兒童處于前運算階段,這個階段的兒童能夠使用符號思維和語言。這一時期也恰好處于兒童繪畫發展階段的“圖示期”,也是線的時期,強調敘述的象征期。這一階段兒童在繪畫課上能夠憑知覺畫出物體的大致外在形象。因此,線描寫生教學在這一階段要更注重幼兒繪畫作品的象征意義,而非其他。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明確提出,幼兒園美術教育應以引導為主,使幼兒在大自然和生活中感受美,豐富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鼓勵幼兒通過自己的方式表現美和創造美。這是幼兒園美術繪畫教學的指南針,線描寫生教學要順應幼兒心理特征,因勢利導。幼兒園線描寫生教學的內容主要集中在幼兒的生活領域,如常見花草樹木、水果,自然界的動物等。針對不同年齡段的線描寫生教學也會設計不同的教學活動。如小班幼兒主要引導幼兒對單個物體進行線描,從簡單的點和線開始;中班幼兒則可選用適當復雜的點、線、面的裝飾,或更多的線條充分疊加;大班幼兒有了一定的線描基礎,可以鼓勵幼兒進行創作,用想象的力量畫出自己的所思所想。
(二)幼兒園線描寫生現存問題
幼兒園美術繪畫課程在教學過程中受到教材、師資等多方面的掣肘,還存在一定的教學誤區,表現在線描寫生方面主要有三個:第一,是線描寫生教學過于注重技能訓練,忽視幼兒美育的培養。線描寫生雖然是繪畫技術課的一部分,繪畫課免不了要培養幼兒的繪畫技能,幼兒園的教學體系有其科學之處,但美育的教學效果難以量化,部分教師急于呈現教學成果,重技術輕感受。在教學過程中大部分實踐圍繞線描技術的訓練,而忽視了在寫生過程中對幼兒感受美的引導。第二,是線描寫生教學評價重結果,輕過程。幼兒園繪畫課程的教學者中有部分是沒有夯實美術基礎的,在教學中只注重幼兒線描結果的相似度,認為作品的相似度越高教學效果越好,或者在評價作品時誰的畫線條越豐富就越好看。這種注重結果忽視過程的評價方式會讓幼兒失去自我表現的愿望,而只學會簡單的模仿。第三,教學內容與幼兒年齡特征不符。幼兒園線描寫生還存在教學內容忽視幼兒年齡特征的問題,3~6歲的幼兒在心理特征上表現出不同的階段性特點。3歲的小班幼兒是處于涂鴉期,觀察力以無意性的注意為主,在繪畫內容選擇上不能過于復雜。如果在線描寫生時選用“我們的幼兒園”為主題就有點“強人所難”。
二、 幼兒園線描寫生在藝術領域的重要性
線描寫生是幼兒園美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和創造美的素質教育,在幼兒園藝術教育領域是有重要位置的。
(一)線描寫生能夠培養幼兒去感受美
線描寫生既是繪畫課也是體驗課,幼兒通過體驗生活中具體的物體、形象、顏色,形成對生活中具體存在的美的感知。在線描寫生的過程中,幼兒用線描的表達方式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想藝術性的表現在作品里。在教學中,教師的引導非常重要,選擇開放式的引導性提問,比如“這個橘子好看嗎?”“你想要畫一個什么樣的漂亮橘子?”,引導幼兒在寫生前先去感受繪畫對象的美,從顏色、形狀、觸感、氣味等多方面去體驗,甚至可以從橘子的美味帶給味覺上的“滿足”來引導幼兒感受生活中無處不在的“美”,“這橘子真甜,吃了它心里美滋滋”;“這橘子的顏色真好看,跟我的‘小皮球’一樣”。語言的描述和表達能夠讓線描寫生教學的過程更豐富,線描對象在幼兒筆下的表現性也更豐富。在這豐富的過程中去看見美、觸摸美、感知美,從而更好地培養他們全方位感受美的能力。
(二)線描寫生能夠鼓勵幼兒去表現美
以線為基礎的線描畫是幼兒最易于接受的繪畫形式,幼兒園時期的孩子正處于涂鴉期,會用線條作為語言方式來表達自己。寫生的過程又是培養幼兒觀察力、思維力的過程,這與處于該年齡段幼兒的心理特征是相符的。根據魯道夫·謝弗的研究分析幼兒在兩歲左右就能理解圖畫是有意義的,要繪畫出自己想要的圖案需要經過不斷的試錯。經過反復的繪畫經驗積累,在4歲左右進入智慧寫實階段,這時候的線描寫生能夠讓幼兒們的繪畫技巧和意圖表達趨于平穩,此時的幼兒在繪畫后很希望別人能夠理解他們的圖畫作品。幼兒園教師在評價幼兒線描寫生作品時要及時給予肯定,并鼓勵幼兒多表達。例如,在中班幼兒的線描寫生教學中以“大自然的花”為主題,在寫生前可以引導幼兒們觀察春天里花的千姿百態,然后自由選擇最愛的花進行線描。幼兒自由地表現自己感受到的美,得到肯定和理解后這種表達愿望會得到強化,這也恰好就是幼兒階段線描寫生教學的意義所在。
(三)線描寫生能夠引導幼兒去創造美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藝術是人類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重要形式,也是表達自我對周圍世界的認知和情感的方式。幼兒的創造力是最強的,在感受美的認知基礎上,在表達美的技術基礎上,通過自由寫生引導幼兒去創造美,這就是幼兒園美育的終極目標。線描教學在前期臨摹階段培養了幼兒的繪畫技能,在寫生教學的引導階段引導幼兒對美的感知,在互問互答階段引導幼兒區分寫生對象和真實生活中的物體的區別。以“花”為例,在感受和欣賞花的美之后,教師為幼兒提供豐富的繪畫工具,讓幼兒自由創造心中最美的“花”,以開放式的主題引導幼兒自由創造,勇敢表達。以寫生對象為藍本,發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聯系自己在生活中的經驗,創造出獨屬于自己的最美之花。每位幼兒寫生創作的作品都是不一樣的,這種不同恰恰就是感知力和創造力的不同,也就是最寶貴的“原創”品質。幼兒教師不斷鼓勵幼兒這種“原創”精神,引導幼兒多進行想象力的發揮,這種寫生教學中的鼓勵和引導對幼兒創造力的培養至關重要。
三、 幼兒園線描寫生的教學研究
幼兒園線描寫生的教學是實現其積極意義的途徑,要充分認識線描寫生的重要性,做好課前準備,包括對幼兒現有繪畫和認知水平的了解、繪畫工具的準備,制訂可行的教學目標和科學的教學評價。具體做好三個方面的努力,因“齡”擇學,設計合宜的教學內容;因“地”制宜,選擇自由的教學場所;因“材”施教,提供豐富的教學材料。
(一)因“齡”擇學,設計合宜的教學內容
教育家陳鶴琴認為“大自然是我們的活教材”,要讓孩子們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學習,獲取直接體驗。適宜的教學內容才能讓教育事半功倍,才能吸引孩子主動學習。《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也提到:“教育活動內容的選擇要貼近幼兒的生活來選擇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又有助于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在幼兒的線描寫生教學中要根據幼兒的年齡,分為小、中、大班三個層次進行教學內容和寫生活動的選材。小班學生的教學內容可以選擇單個物體,線條簡單的寫生對象,要注重以培養興趣為主,認識簡單的點,用簡單的線勾勒物體的形象,內容適合“涂鴉”是最好的。比如,在寫生對象的選擇上可以以簡單的蘋果、禮物盒等線條數量少的常見物體。中班幼兒的教學內容則可以適當增加難度,在簡單的點、線基礎上進行裝飾,教學內容可以選擇更復雜一些的寫生對象,如有窗戶的房子、有果實的樹,還有公園常見的花花草草等。大班學生的教學內容則應從引導創作為主,5~6歲的幼兒自我表達愿望強,教學內容在主題方面可以更抽象,如“春暖花開”“豐收的秋天”等,這些開放式的主題能夠給予幼兒充足的自我發揮空間,在熱鬧非凡的春天里和五顏六色的秋天里去選擇自己喜歡和熟知的寫生對象,不僅可以吸引幼兒的興趣,還能激發對美的事物的欣賞和再創造。
(二)因“地”制宜,提供自由的教學場所
幼兒園的藝術教育場所應該包括整個園區,不管是教學區域還是活動區域,還可以擴展至苗圃、操場,甚至是公園、森林等室外場所。大自然的線條更多、更復雜,在適當的時機選取更“自然”的教學場所,為幼兒們提供更自由的空間,做到在“大自然”中自由地學習,更有利于幼兒寫生的發揮和對美的表達。更自由的教學場所意味著更豐富的教學工具和繪畫工具,大自然里的樹枝、小石頭都是極具自然特色的教具,用自然中摘取的東西作為線描的工具。當然,在線描寫生教學中通過提供豐富的繪畫材質也能形成更自由的氛圍,如卡紙、刮畫紙,甚至是樹葉、衣服等日常用品上進行線描,也能給幼兒帶來更自由的發揮空間,促進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三)因“材”施教,采用恰當的教學策略
幼兒線描寫生課的教學成功與否,方法和策略十分關鍵,尤其是面向認知能力還未發展完善的幼兒群體。觀察是幼兒線描寫生的基礎,這是線描寫生教學重要的指導策略。有了觀察,幼兒們就會發現眾多的寫生對象,觀察到寫生對象的特點,了解繪畫寫生的目標。在觀察的基礎上確定主題,是幼兒線描寫生的靈魂。
引導性的交流是主題確定的另一方式,談話中引導幼兒去構思自己的繪畫主題,在師生交流和同伴交流中明晰自己的創意主題,這種交流能夠為幼兒從無意識的涂鴉階段過渡到有意識的創作階段。
另外還可以通過欣賞優秀作品確認主題,抑或給定命題,在給定命題的范圍內進行自由發揮。這些都是確定主題的有效路徑,在幼兒線描寫生教學的導入階段可以因地制宜選擇恰當的主題確定方法。幼兒線描在寫生階段根據主題,對寫生對象進行再“創造”,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意圖和想象,讓畫作更有趣,內容更具體。
在教學評價階段的策略上要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對繪畫過程的評價、對繪畫作品成果的評價和對幼兒在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表現評價。教學過程的評價可以從幼兒在活動中的主動性、專注力、獨立性和創造性等方面綜合評價。對繪畫作品的評價則應以肯定和鼓勵為主,要了解幼兒對寫生對象的理解。對教學活動的評價則需要檢驗教學目的是否達到預期,教學內容和工具材料的適用性,教學過程中師生互動以及各自的表現,然后是對教學效果的評價,師生配合度,作品的完成度。教學評價應該采取多元化的評價形式,幼兒自評、互評,教師評價,幼兒園可以多采用類似于幼兒作品展覽的評價形式,讓幼兒在評價中感受到被關注、被認可,從而形成創造美的主動性。
四、 結語
幼兒園的教育教學要圍繞藝術教育開展,美育是其中很重要的部分。繪畫美術活動的開展,線描寫生教學的實施,能夠讓幼兒感受美、表達美和創造美的意識提高,相應的技能獲得增長。在不斷地關于“美”的教育教學氛圍里自由成長,才能促進幼兒們的全面和諧發展,實現寓教于樂。
參考文獻:
[1]曾瑤,張芷娜.關注大班幼兒線描核心經驗培養策略的園本課程自主研發與實踐:研究報告[M].成都市陶行知研究會第十四期教育問題時習會論文集,2021(5).
[2]劉亞祺.大班幼兒線描畫教學之我見[J].西北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015(11):78-81.
[3]謝渝芳,卿茜,嚴靜.在幼兒園線描畫中培養幼兒感受美、表現美、創造美的實踐研究[J].教師,2019(1):116-117.
[4]黎莎.人物題材的兒童線描分段教學實踐研究[D].重慶:重慶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林莉莉,福建省石獅市,石獅市第二實驗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