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科鳴 孫一正 劉依凡 李昕原 王輝
摘要:5G技術和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為智能化養老提供了可能性,同時傳統養老模式也逐漸暴露出它的局限性。互聯網+智能化帶來的服務方式、產品方面的轉變也推動著康養模式的變革,使大多數老人體驗到了多元化、人性化、高質化的養老服務。本文從互聯網的角度出發對老年康養產業的發展進行研究和探討,以便于構建起康養服務體系來滿足老年人健康生活需求,緩解家庭和社會的負擔。
關鍵詞:互聯網+;老年;康養產業
一、互聯網與康養產業融合的可行性
(一)信息技術的發展提供了技術支撐
結合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5G、區塊鏈等技術,構建一個有效協作的為老年人服務的平臺,打造全面、系統、聯動、特色的養老服務新模式,逐步實現養老領域的“萬物互聯”,進而為老年人群體提供更科學、智能、合理、豐富、便捷、有效的養老服務。
(二)移動智能設備的普及提供了受眾基礎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老年人對于智能手機的依賴程度不斷提升,互聯網成為老人獲取資訊、獲得服務的有效途徑。2020年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生活習慣。特別是老年群體也進一步感受到了互聯網為其生活帶來的極大便捷,并對掌握互聯網技能、滿足日常生活需求的愿望進一步增強,這為老年人通過互聯網平臺獲取更加全面的養老服務提供了廣泛的受眾基礎。
(三)配套設施的完備提供了平臺基礎
作為5G網絡建設高速發展的一年,2020年新冠疫情為5G網絡建設創造了一個加速發展的機會。5G網絡技術具有極速化、容量大等特質,它將為互聯網時代的老年康養產業提供迅速、精準便捷的服務提供強大技術支持。
二、互聯網+康養的養老模式面臨的挑戰
(一)發展過程及其實踐具有挑戰性,模式具有復雜性
“老齡化”現象造成我國互聯網+康養的養老模式實踐成本較高,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的利己行為阻礙我國互聯網+康養的養老模式的有效運行,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從利潤最大化出發推出眾多高額的服務項目,部分機構服務人員素質不高、能力不強,導致老年群體無法真正享受醫養服務,無法滿足他們基本的養老需求。
(二)部分數據信息共享不暢,且存在隱私泄露風險
老年群體進入養老機構前身體檢查的各項數據由機構建立健康檔案,但該數據資料大多數從健康體檢、家人口述等渠道獲取,無法獲取老年人真實的健康數據。電子健康檔案信息等醫療數據不完善也造成養老機構與醫療機構信息對接的差異化,導致健康數據不統一,信息流通不暢且無法共用共享。雖然互聯網等大數據技術可以解決部分養老與醫療間的信息溝通問題,但這種信息使用權限界定不明也造成老年群體個人健康等隱私數據的泄露問題,導致調閱共享艱難,監管監控困難,因此信息數據的安全保護工作仍需進一步加強。
(三)過于注重醫療服務,忽視了精神層面的關懷
頂層政策只關注硬件平臺設施和建設,大部分政策建議是從宏觀角度泛泛而談,缺乏實質性創新,尤其是后端服務問題。例如,許多家庭警報系統雖然與120急救相連,只需要按下按鈕就可以實現一鍵報警。但對于獨居老人而言,當緊急情況發生時能否順利按下報警鍵卻是一個現實的問題。
互聯網+康養的養老模式在健康醫療方面具有卓越成效,但是在精神和心理慰藉方面嚴重缺乏。尤其是在互聯網時代,如何保證老年人在信息浪潮的推動下不掉隊、不落伍、縮小社會代際差異仍然值得探討并有待進一步研究解決。
三、互聯網+康養的養老模式轉型的建議
(一)完善機制,加速養老模式轉型
將更多的技術應用在康養產業中,開發出服務質量更好的互聯網+康養的養老模式。鼓勵和支持相關技術企業研究和開發適合康養產業發展的健康管理設備及相關應用軟件,切實提升康養產業的智能化水平。
可通過雙向轉診等方式以解決執業醫師數量不足問題,有效配置醫療資源。繼續推動智慧康養產業鏈發展,加強智慧康養模式與醫藥、技術和科研等領域的合作,合理地將金融、文化以及制造業等產業融入到互聯網+康養產業,以完善服務體系。
(二)完善大數據設計,注重數據隱私保護
政府應發揮主導作用,完善老年群體健康信息等數據的頂層設計,落實數據庫建設的主體責任,并做好數據信息的維護和保密工作。建立統一的健康數據標準,保證養老機構和醫療機構數據的標準化和統一性。
完善隱私保護制度,通過法律法規規范各機構、各單位間的數據共享和數據使用行為,統一數據使用標準和使用權限,根據數據使用者的職責定向分配數據使用權限,同時制定多級數據保護制度,確保老年群體的健康信息數據既可以得到有效保護,還可以在各部門、各機構間調閱與傳送。
(三)從實際需求出發,給予老年人人性化關懷
(1)針對老年人加強前期宣傳活動以及現代智能設備的培訓與使用,通過活動推廣等形式讓更多老年群體認知和了解互聯網+康養模式的內涵,切實讓老年人享受到智能設備所帶來的便捷服務并且對其提升科學的健康管理能力的幫助。
(2)通過實地調研老年人對智能設備產品的使用意愿、種類以及相關價格等問題,了解他們的養老服務需求。同時,針對老年人對信息技術存在的接受能力不足等問題適當調查其難點與挑戰,以幫助相關開發商或者技術研究商進行針對性調整。
(3)縮小城鄉康養差距,采用差異化政策全面從城鄉兩地分別推進互聯網+康養的養老模式轉型與發展。由于中國農村和城市的經濟發展以及教育普及仍存在差距,因此在進行全面推廣時,必須要考慮到農村養老需求。尤其是要對價格進行差異化制定,以滿足農村老年人的養老需求,并保證服務質量。
結語
當前傳統的醫養結合模式無法適應養老產業發展和老年群體養老觀念的轉換,但互聯網+康養的養老模式可以加速醫養結合模式供給側改革,實現優質的醫療資源與養老服務產業的最大利用率,同時最大程度、最高效率、最低成本的推進養老服務行業及其所包含的各個細分服務領域的全方面協調發展。利用5G互聯網技術,將醫療養老所需要的各個因素進行合理的分配,盡最大能力對老年人提供個性化的養老服務,為即將到來的老齡化社會所出現的各種問題尋求最佳的處理方式。
參考文獻:
[1]吳麗娜,姚業祥,張鳳嬌,等.基于“互聯網+”視角下的黑龍江省“醫養結合”智慧養老新模式探討[J].中國衛生產業,2020(19):145-147.
[2]賈穎,張敏.“互聯網+醫養結合”創新養老服務新模式[J].人口與健康,2020(6):57-60.
朱科鳴 2001年2月 黑龍江省哈爾濱市人
依托山東省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互聯網+智慧康養平臺’S202113006104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