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華
摘 要:受課程改革深入發展的影響,人們對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要求也有所提高,作業作為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可以幫助學生鞏固知識和加強對知識的延伸,所以,布置語文作業成為我國中學語文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質量的普遍手段,語文教師通過布置作業促進學生更好地理解所學知識點,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思維能力。本篇文章以語文作業對語文學習的意義為基點,分析我國中學語文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問題并依此定位中學語文作業的優化方向,提出優化中學語文作業的措施,以此實現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關鍵詞:初中語文;雙減政策;作業設計
引言
學習是一個認識、和提高技能的過程,作業是這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語文作業不僅是語文教學內容的重要內容,還是教師檢測學生對知識掌握情況的主要方法,同時更是督促學生自主溫習,鞏固所學知識的有效方式。但是目前的中學語文在作業的布置中還存在著許多問題,布置的作業內容大都較為簡單而且作業量較大,長期機械式的作重復的作業反而使得布置的作業得不到預期效果,只有不斷改善其中的不足,使得語文作業布置得到優化,從而提高中學語文教學質量。
一、當前中學語文作業布置中存在的問題
1、作業形式化比較嚴重
雖然課后作業對學生來說很重要,以提高學生課后或回家后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鞏固,但教師通常是以抄寫的形式進行作業的布置,抄寫本課程的生詞多次,但這類任務只能對學生的知識記憶起到微妙的作用,此外,許多學生認為這是一項必須完成的任務,完成后丟棄,在做作業的過程中不加強復習,學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來完成重復性較強的作業,這并不能取得好的效果。然而,大多數教師堅持熟能生巧的理念。他們認為這種形式的家庭作業需要更多的練習才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但效果總是不令人滿意。此外,長期安排此類任務會導致學生對課程失去興趣,甚至產生厭倦感。
2、作業內容缺乏針對性
每個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和熟練都不同,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必須考慮到這些差異,由于家庭教育、成長經歷和個人學習能力的不同,學生的狀況也大不相同。因為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而對學生在作業布置上的差異沒有任何的區別,這絕不是素質教育的要素,但事實上,大多數教師都忽略了這個問題,布置的作業是一樣的,因為每個學生的能力不同,所以完成的程度也不相同,漸漸地,這些作業給學生帶來了沉重的負擔,讓他們在完成作業時不能得到成功的滿足感,與其他學生的差距越來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
3、作業分層優化的設計
新課程改革強調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科學人文素質的新一代,因此,教師應注重口頭、實踐和研究性作業的形式,以培養學生發現、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設計作業時,教師必須正確考慮需要合作完成的作業。學生合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意識,但在分組時教師需要注意各組成員結構的平衡。此外,教師布置的作業內容應通過合作解決,以促進學生學習活動的發生。教師還可以通過師生合作、家長與孩子的合作,適當組織完成的家庭作業,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情感和親子關系。新課程改革方案明確指出,學生的合作精神和能力是重要的發展目標之一。新課程的建立和“雙減”政策的建立要求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加強合作和共同學習的能力。
二、促進中學語文作業形式搭建的途徑
1、確定目標,有效設計作業
科學布置的作業形式,充分展示學生的優點,在同一個課堂上每個人都有自己所擅長的領域。教師在賦予不同的學生完成相同作業同時,必然導致已經熟練的學生重復做相同的事情。要充分掌握語言知識,必須有良好的教學方法,每個學生的學習理解能力不同,因此,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必須設計出可以付諸實踐的社會實踐活動,使作業內容更貼近生活,通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實踐技能,激發學生的思考,一方面讓他們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找到適合自己發展的學習方法,一方面幫助他們更好地學習語文,例如,在上課的時間方面,開放訓練課程,使很多課程不再獨立,需要師生互動,家庭和其他人互動合作,有效提高學生的認知水平。
2、加強教師課前構思,優化作業質量
語文是中學的基礎課程,幫助學生掌握良好的語文技能非常重要。要達到這一效果,學生需要長期積累和充分消化語文知識。因此,針對當前中學語文作業中存在的問題,教師必須注意每次分配的作業任務量是否適當。教師應該明白,增加任務數量并不能提高學生教育和掌握知識的質量,反而會增加學生的學習負擔,這是適得其反的。因此,優化中學語文任務的第一步應該從合理數量的語文任務開始,組織適當和有意義的語文任務,采取循序漸進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促進學生獨立高效地完成漢語任務。例如:教材中有很多篇章都是截取重點的并不是全部的文章,教師可以布置讓學生閱讀全文后寫出觀后感,這即課堂教學的延伸和有效補充,是教師教育學檢驗教學效果重要手段之一。
3、興趣和課本的雙向結合設計趣味性作業
作業內容局限于課堂知識領域,與學生實際生活缺乏直接聯系和互動,作業結構過于正規化,一般只是教材的復刻。即使學生完成了作業,但是不能有實質性的吸收知識,這與素質教育的要求形成了鮮明對比。教師設計家庭作業要考慮學生的年齡特征和認知水平,中學階段尤其是中學低年級,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心理,設計趣味性的作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完成作業的興趣。
結束語
總之,隨著課程改革的全面實施,對現有的教學模式和方法進行了修改。新課程明確提出語文教學應以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為目標,促進積極自主,不斷完善符合實戰化訓練條件的訓練方法,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發展科學課程,為他們提供更獨立的空間,以達到提高教學質素的整體目標。在這方面,作業的改革和優化中學語文教學尤為重要,有效的作業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刺激他們的個體發展,應特別注意學生的實際情況,加深對學生可接受性和現實要求的理解,合理科學地設計語文作業,最大限度地提高其實用性,實現中學語文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
參考文獻:
[1]邰皓; 金順蕊.優化課后作業設計促進減負增效[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15-07-20
[2]謝寅芳.初中語文創意作業設計初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6-06-15
[3]李哥.初中語文校本作業的設計與研究[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