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萍
摘 要:小學英語是學生開始學習英語的基礎階段,在這一階段存在著學生學習習慣和學習進度不一、缺乏有效評價等問題。新時代的英語教學要求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即張嘴交流、閱讀英語素材和寫作輸出表達的能力。本文試總結小學語文教學特點與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及教學策略。
關鍵詞:小學英語;教學策略;
在小學英語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往往從基礎的音標、單詞開始講解教學,學生們也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在英語的基礎學習中,許多教師忽略了對學生英語實用能力的培養,學生們的英語能力仿佛只能通過英語考試成績來進行評價。學生從小學到大學的教育階段需要學習數十年的英語,理論上來說每一個學習英語的學生在最終都應該達到能夠流利地與他人進行口語和寫作交流的水平,然而目前的英語教學效果卻不盡如人意。
一、小學英語教學特點與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
小學英語目前的教學特點為割裂的單元式和模塊式教學,例如同學們在某一單元中需要掌握顏色的各類表達,在另外一單元集中學習一般過去時態這一語法知識,而同學們在課后完成的習題練習、口語對話也多與該堂課程的教學目標相關,然而這樣的教學模式并不科學,學生們在進行口語交際和寫作練習時經常需要思考的一個問題就是“這個單詞用英語怎么說”,而我們在學習漢語的過程中就不會有這樣的思維卡殼過程,因為我們學習漢語的方式就是在經典文章的語境和上下文中去學習。學生們在練習英語的過程中也經常會出現“這句話的時態是不是沒用對,這句話的單詞單復數對么”等疑惑,其實語言的學習重在交流實踐,片面地強調每個用詞用句的絕對正確只會增加學生的課業負擔[1]。如何能夠將各個單元、模塊進行統一整合教學是小學英語課程中的一大挑戰,而小學英語教學的另一大特點是應試性,即過分強調學生的單詞、語法積累量,而忽視了對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的考查和培養。許多學生在學習英語多年后,或許可以在各項英語考試中取得高分,然而卻缺乏與他人進行日常交流對話的實用能力。如何平衡英語考試成績的提高和英語實用能力的培養是小學英語課堂面臨的另外一大挑戰。
二、小學英語的教學策略
(一)夯實基礎,注重積累
任何語言的學習都離不開基礎的詞匯、語法,在英語的學習中也不例外,在英語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對學生英語學習習慣的培養,即幫助他們養成從生活實踐中積累英語基礎的能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下冊unit 3 Last weekend時,許多同學都會提出疑問“老師,我上周去看電影了,但是我忘了電影院怎么說了”,教師切不可直接告訴該同學“theater是電影院、movie是電影”,而是要引導學生們繼續思考如何才能更好地積累單詞。在英語的學習過程中容易出現遺忘的原因之一便是學生們沒有對所學的英語單詞進行實際應用,而只是單純地對英語和漢語的組合進行死記硬背。教師可以引導同學們,思考如何在不說出電影院和電影的同時表達“出去電影院”,例如單詞“actor”、“screen”這些都是與電影密切相關的單詞,學生可以進行綜合記憶,將單個的單詞、詞組連接成統一的整體不斷積累。
(二)創設生活情景鍛煉英語實用能力
在英語教材上有許多口語交際、閱讀練習,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這些內容的基礎之上練習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這些英語知識。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下冊unit 1 How tall are you后學生們需要掌握比較級和最高級的語法知識。教師可以開展“小小統計員”的活動來鍛煉學生們的實用能力,教師可以發給同學們一張寫有同學們體育成績的表格,教師需要不斷提問,看哪位同學能夠迅速地根據表格內容找到準確答案。例如“Who got the best score in running?”、“Who got the higher grades in high jump”。同學們一方面需要聽清楚教師的提問,同時又要迅速從英文表格中找到正確答案,再準確及時地表達清楚,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們的英語課堂參與積極性和培養他們的英語綜合應用能力。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可以讓學生練習如何將課堂教材中的英語知識與每日的實際生活互相聯系。
(三)利用信息技術提升學習效率
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將英語教材上的知識變得生動形象,將英語課堂轉變為輕松、自由的學習平臺,可以有效吸引學生對英語課堂的參與積極性。例如在學習人教版小學六年級上冊unit 2 ways to go to school時,教師可以先向同學們播放一段人們乘坐的不同交通工具的視頻、動畫引入課堂教學,而當同學們已經初步掌握了有關交通工具的英語表達后,教師可以通過開展“我是交通員”的小游戲來促進大家熟悉掌握英語知識。教師先播放一段音頻,同學們需要根據音頻內容來寫出他們乘坐的交通工具,以此來鍛煉學生們對英語素材中關鍵信息的提取能力,如“Wed better go to the hospital quickly by taxi”、“Its not too late now and we can get there by bus”。利用多媒體和互聯網大數據分析技術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獲取各種網絡資源進行深入拓展學習,另一方面可以幫助學生發現自己在英語學習中的問題,對下一步學習計劃進行改進。如每個學生都可以將自己的積累單詞本上傳至云端隨時進行復習,而在需要查找某個單詞的具體釋義以及應用時可以通過便攜設備迅速得到答案。同學們在課間的碎片化時間也可以方便快捷地進行單詞或閱讀素材的積累學習。教師還可以將平時教學中使用的多媒體資源上傳到網上方便學生進行總結學習,學生們可以通過觀看幾分鐘的視頻就對之前的學習內容進行簡單的回顧。學生們在平時完成的教學任務和課后練習都可以通過互聯網數據進行分析,學生可以通過觀看自己的口語練習視頻進行相應地改進。例如某同學在考試時反復出現基礎單詞抄寫錯誤,教師可以引導他利用互聯網和遺忘曲線改善目前的單詞記憶學習計劃以改善這一問題[2]。
結束語
英語作為一門工具性科目,在我國的基礎教育階段體系中占據重要地位。然而目前的小學英語教學課堂中存在著以應試為主的模塊式教學、學生興趣不佳和英語實踐能力不高的問題。教師面臨著如何進行英語整合教學、提高學生的英語實用能力等挑戰。教師可以通過夯實基礎、注重積累,創設生活情景,利用信息技術幫助學生拓展學習英語等教學策略改善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參考文獻:
[1]劉小榮.探究小學英語教學特點與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J].英語畫刊(高級版),2019(23):116.
[2]周桐紜.試論新時期小學英語教學特點與小學英語課面臨的挑戰[J].中國校外教育,2019(04):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