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勇
摘 要:雙減政策背景下,如何構建高質量課堂成為了現代初中語文教師的面臨的重大挑戰。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和素質教育理念的倡導,初中語文教學越來越重視提升教學的有效性與質量,讓學生能夠在教學中實現個人語文核心素養的提升。教師在教學中必須秉持提升教學質量的原則進行課堂教學設計,以實現學生個人能力的成長。
關鍵詞:雙減政策;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教學質量
引言
雙減是當前教育部推出的一項新的教育政策,這項政策主要是為使學生的課業量減少,以促進教育事業的健穩發展。雙減政策推出以來受到了教育界和廣大家長的一致好評。但是如何在雙減的背景下,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這就是教師需認真考慮的問題了。讓學生的課業負擔降下來,又不影響學生的學習,只要教師創新教學方法,才能實現這樣的目標。
一、運用多媒體進行簡潔教學
雙減的政策,就是對學生的學生課業負擔減少,這就需要教師對學生的授課更加的簡潔,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學習知識。但是對學生授課的簡潔,并不能降低教學的效率,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在教學的過程中,從教師的課堂導入,到課堂講授、課堂提問、課堂總結的過程都需要運用到多媒體。多媒體授課的課件是教師在課下的時候就準備好的,這就節省了課堂板書的時間。多媒體授課最大的特點是清晰,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更多的內容,這就在無形中促進了學生的語文學習。
例如,教師在講授《聞王昌齡左遷龍標遙有此寄》這首詩的時候,就可以運用多媒體的教學方法,以促進學生的高效學習。在多媒體課堂上,教師可以直接放映PPT對學生展示這首詩。關于作者李白的簡介,關于王昌齡的介紹,教師都可以通過多媒體展示給學生,以讓學生明白兩人之間的關系,以及詩人寫作這首詩的背景。關于詩中的重點內容,比如詩中的意象,"楊花""子規""明月"等都代表了什么,教師也可以用PPT對學生展示,以讓學生學習這首詩的內涵。多媒體是教師在授課的時候需要運用的,在雙減的教育背景下,教師可以加大對多媒體教學的運用,以提高學生在課堂的學習質量。
二、課堂教學使學生深入學習知識
在雙減的政策下,教師不能對學生布置課下作業,但是,學生所學的知識是需要學會的,這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精講,以使學生在聽課的時候就可以完全的理解所學的語文知識。教師要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就需要讓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具備舉一反三的能力。在以往教師培養學生這種能力都是通過作業的方式進行,在沒有作業的情況下,就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發揮講授的效果,以使學生能夠深入的學習語文知識。
例如,教師在講授《觀滄海》這首詩的時候,就可以對學生深入的教學。這首詩的形式是學生不常見的,學生所見過的詩都是五言詩或者七言詩,見過的四言詩比較少,即使有也是先秦時代的詩歌。而選入課本的曹操的《觀滄海》是四言詩,而且語言古奧,使學生難以理解。在這首詩中,更為使學生不知道的是,這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首山水詩。以往的時候,教師會給學生布置課下作業,在作業中讓學生明白這是一首山水詩,或者給學生一首相似的山水詩讓學生練習。在雙減的背景下,教師在課堂教學的時候,可以在課堂上講授這首詩更多的知識,以讓學生不需要作業,就可以有效的學習古詩。
三、創新練習形式,減輕學習負擔
“雙減”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減少作業量與作業時長。在減少作業量的同時,需要對作業的形式加以創新。唯有如此,才能保障學生的作業練習質量。為此,教師需要設計一些具有語文學科特色的新穎作業,從而在作業練習中實現提質增效。
以《皇帝的新裝》為例,這篇課文最主要的教學目標就是使學生了解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童話故事夸張與想象的藝術特點。結合教學目標,筆者組織學生進行了趣味性的語文實踐活動。在這次活動中,學生需要進行分組表演。通過表演式的練習,使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變成了自己熟悉的同學,并使人物的特點在表演中直觀呈現了出來,從而加深了學生對文本的印象。同時,通過這種練習方式,也使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了一定的鍛煉。
四、構建完善的評價體系
評價體系的構建能夠從各個方面全方位地觀察和分析學生的缺點、學生學習中存在的盲區和錯誤,從而讓學生能夠更加了解自身,從而能夠改進問題,提升自己的專業能力。隨著教育理念的更新,現在教育評價體系不僅僅重視學生的外在成績表現,也注重學生的內在能力和潛能,教師在構建評價體系的過程中,要以更加完善的標準和更加全面的角度來評價學生,從而帶領學生認識自己的錯誤,彌補自己的不足,提升自己的學習效率。
例如,評價體系應該是結合學生的各個方面所做出來的一個綜合性評價,評價體系的使用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對自身的了解,通過評價幫助學生發現自己的缺點,從而補上學生學習的短板,實現學生的全方位發展,所以這也就要求教師在構建評價體系的時候要綜合考慮各個方面。在制定評價標準時,可以通過查閱專業書籍的方式了解現行評價應該重視的方面,同時注重在評價中構建學生的自信心,有些學生會因為自己的成績不好而感到自卑,但是實際上每個學生都有自身的優勢和潛能,所以評價體系就要從各個方面出發,挖掘學生的閃光點,讓學生能夠逐漸地樹立自信心,從而在參與學習的時候更加積極,幫助學生提升學習效率,從而構建更加完善的高效課堂。評價體系的標準最好通過教師之間的商量共同決定,讓標準能夠包含學生的各個方面,通過集思廣益制定合適的標準,提升評價的有效性,幫助學生實現全面提升。
結束語
在雙減的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首先要對新課程教學改革核心思想有深入認識,在結合教學經驗對學生學習需求和語文素養發展需求有正確認知基礎上,協同學生構建人文課堂,給予學生科學引導,促進學生自由學習,實現學生學習效益不斷提升。因此,教師需要充分擔當引導者的角色,使學生在教師輕松、高效引導下,實現教學效果的優化。
參考文獻:
[1]孫延娥.“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作業創新設計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21(12):78.
[2]曾艷娟,吳健勇.單元統整? 任務驅動? 支架助力——“雙減”背景下的初中語文作業設計[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21(11):7-10.
[3]陳坪.落實“雙減”要求? 提升教學質量——基于核心素養的初中語文學業質量評價標準研究[J].教育導刊,2021(11):58-64.DOI:10.16215/j.cnki.cn44-1371/g4.2021.11.008.
[4]景欣.“雙減”政策下初中語文作業的設計與優化[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1(10):157-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