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蘭
摘 要:初中語文是一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它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豐富多彩的知識,還能培養他們良好地生活習慣,因此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重視對詞語的教學。本文主要從詞匯和語法兩個方面來分析語言,有溫度教師應該掌握哪些內容以及怎樣去教給學生們如何正確使用這些專有名詞;然后再介紹了一些常用語匯方法及注意事項等;最后提出自己對語文中有顏色詞進行分類講解的建議,以幫助初中生更好地運用好這門課知識。
關鍵詞:詞語教學;語文課堂;閱讀教學
一、引言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料中的字音、詞義都要體現出“生活化”和“自然地化”為人類社會中人類生存所必需的語言形式。我們現在有一個識字量,這個數量是多少,如果你把所有這些漢字都寫出來的話那么就意味著他已經忘記了它原來存在著哪些問題,在語文詞語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根據學生字音、詞義等特點進行分組討論并總結出一些規律性和普遍意義上的詞語來讓他們理解。
二、關于“詞語”的分析
“詞語”是什么? 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出現這樣一種現象:有很多人都會說這是關于事物本身,其實這些詞就是形容人們日常生活中常見的詞匯,那么為什么要用這兩種語言表達出來呢?一方面是因為它們都是人類日常常用用語;另一方面則是因為他們使用了一些專有名詞和特殊術語來描述事物本質特征或特點等,而被稱之為“詞語”或者“句子”,即用來表現言語交際關系、傳遞信息的工具與手段之一。
三、初中語文詞語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師方面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在語文教學中起到主導作用,但有些老師對詞語理解不到位或者不重視。比如:(1)語法方面存在問題;(2)詞形方面出現歧義現象; 這些情況都說明了初中生漢語詞匯學習的過程中會產生一定程度上母語負遷移或文化差異等因素,影響到他們語感形成和掌握的能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引導學生學會詞語之間的邏輯性、規范性。
(二)學生方面
新課改強調語文教學要以學生的情感體驗為基礎,在課堂上,教師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營造一個和諧、愉快學習環境。首先是語言情境創設,通過對生活中一些情景進行觀察和分析之后發現:有許多人不喜歡朗讀或做詩;其次就是詞語教學方法單一死板枯燥無趣,學生沒有新鮮感,這樣的課堂缺乏生氣與活力也不利于調動學習興趣[1]。
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引導者,因此在課堂上要發揮主導作用。語文詞語教學中不重視情感因素會對語文學習產生影響,以“感情”為導向進行課前準備工作 語言文字設計的主題、目的和意義都需要有具體明確而準確地內涵或表達方式,才可以得到傳遞并實現它所蘊含價值,教師應充分挖掘學生感興趣或者能引起他們興趣,能夠引發共鳴的詞匯材料內容作為導入點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和關注度,從而引導其進入語文學習狀態。
四、初中語文詞語教學的內容和原則
(一)詞語教學內容分析
1、根據學生的年紀和心理特點,把語文詞語進行劃分,分年齡段。2、結合教材中所學知識確定教學目標。在明確了教學內容后要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將課文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讓同學們自己去理解字詞如:“我們學習到了什么?”“怎么說呢?”等相關問題;然后通過學生的討論和合作探究得出答案并加以運用到課堂上,使語文詞語變得更加生動形象。
我們知道,語文詞語教學的內容和原則是非常重要的。在現代漢語中,詞類繁多、結構復雜,因此教師可以從不同方面來分析這些詞進行分類研究:首先就是從語法意義上來看的話;其次就是對語用學、語言學等多個學科領域內有關語言文字概念與用法方法之間關系問題上;最后則是通過詞語本身所表達出來出來或者說是意想不到使用的交際效果和社會價值上面等等。
(二)詞義
詞義是一種特殊的語言形式,詞語意義具有特定性。“形”可以理解為兩個事物之間相互轉化。在語文教學中我們往往會把一個具體的現象比喻成一個個具體生動形象、情景化了又賦予它某種意境色彩;同時也能將這個過程描述出來并使之與思維進行有機結合起來從而達到詞語本意和情感上的共鳴而實現語言表達效果,這就是詞義性意義特征之一[2]。
在初中語文詞語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進行一些具體操作,例如:(1)通過對教材內容、閱讀材料和作者自己分析發現詞義。(2)將文章分為兩個部分分別為“介紹人物”與“學習者”;其中前者的解釋就是以一個簡單的話語來代替詞語之間存在著的關系或者意義;后者則可以根據文本中所呈現出來出的信息進行歸納總結。
五、詞語教學環節在語文課堂教學中的融入
(一)閱讀教學中的融入
閱讀教學是語文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內容包括:課文、文章和學生。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教學大綱要求對教材進行分析,通過解讀文本來理解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思想感情以及作品內涵,并能夠將這些情感融入到課堂之中去,培養學生良好學習習慣及思維方式等方面能力;同時也能讓他們更好地掌握詞語使用方法與詞形變化規律等相關知識點,為今后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
(二)寫作教學中的融入
作者的寫作意圖是一個很好地開端,在這個基礎上,學生就可以將自己所要表達出來的思想和情感通過詞語來傳達給讀者,通過對學生語感進行分析:首先是語言環境下詞匯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不同詞種之間關系,及語義結構特征等特點;其次是從字音、句法以及句子格調變化方面研究的漢語語法現象,并根據這些特點提出相應策略以指導自己在寫作時能夠更好地運用這個規范用語。
六、結束語
通過對語篇的分析,我們發現,在語文詞語教學中,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采用組合式、分段式和有層次性地選擇搭配詞句進行教學。首先要把課文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聯系起來,讓他們從日常生活出發來理解文章主題思想;然后再去讀文本以了解作者所表達出來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及人生哲理等方面的信息,從而達到“溫故而知新”這一目的。
參考文獻:
[1]《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沈麗芹(教學交流》2008年第7期
[2]《新課程背景下的初中語文閱讀教學探微》李新榮(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09年第1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