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藝術職業學院 浙江 杭州 310053)
為增強和彰顯文化自信,統籌文化事業、文化產業發展和旅游資源開發,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和中華文化影響力,推動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和旅游業融合發展,2018 年3 月,中共中央印發的《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提出,將原文化部、國家旅游局的職責整合,組建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游部(以下簡稱文化和旅游部),作為國務院組成部門。
文化是旅游的重要內涵,旅游是文化的傳播載體。旅游和文化是提升人民生活幸福感重要的內容和方式。讓旅游成為人們感悟中華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過程,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做出積極貢獻。
深化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旅游從觀光消費轉向對文化的體驗與互動,使得旅游演藝成為我國旅游業的重要組成部分。而要打造有影響力的、經濟效益高的旅游演藝產品,歸根結底取決于人才,旅游演藝人才培養是其中的關鍵動力和根本保障。
文旅融合背景下的表演藝術人才需求很大程度上源于近幾年來旅游演藝的快速發展。旅游演藝,往往是帶有地域性的文娛演出,相匹配的多功能綜合性型劇場以及以演出為核心產品的主題公園是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的典型業態。近年來,旅游實景演出和主題特色公園掀起旅游演藝的熱潮。文旅部的數據顯示,2013 年至2017年我國旅游演藝快速發展,演藝場次增長了61%,觀眾人次增長了145%。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文旅融合腳步的加快,旅游演藝在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提升國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增強群眾文化獲得感、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求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文化和旅游部《關于促進旅游演藝發展的指導意見》提出,旅游演藝到2025 年的發展目標為:旅游演藝市場繁榮有序,發展布局更為優化,涌現一批有示范價值的旅游演藝品牌,形成一批運營規范、信譽度高、競爭力強的經營主體。旅游演藝產業鏈更加完善,管理服務體系基本健全,在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彰顯,對相關產業行業的綜合帶動作用持續發揮。
國家鼓勵旅游演藝產業集團推出高質量有先進文化內涵的演藝作品,打造有示范價值的旅游演藝品牌。作為全球主題公園集團十強企業的“宋城演藝”是旅游演藝的典型成功案例。宋城演藝以文化為靈魂,以演藝為核心競爭力,成功打造了“宋城”和“千古情”文化藝術品牌,開創了以千古情系列大型實景演出為核心、融合多種藝術門類的表演體系,并且構筑了文化產業、泛旅游業等多種產業緊密關聯的演藝產業鏈條,開辟了中國文化演藝行業的“宋城模式”。
宋城演藝的發展離不開集團對于旅游表演藝術人才的重視和培養,在2017 年和2020 年,宋城演藝就與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聯合辦學,定向培養,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為其“千古情”文化品牌儲備優秀的表演藝術人才,打造新生代優秀舞蹈演員。
立德樹人是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務,是教育現代化的方向目標,是教育事業發展必須始終牢牢抓住的靈魂。2017 年10 月,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2018 年9 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講話中再次強調,要把立德樹人作為根本任務。
落實立德樹人,要緊密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教育大會上提出的教育學生要做好“六個下功夫”:要在堅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要在厚植愛國主義情懷上下功夫;要在加強品德修養上下功夫;要在增長知識見識上下功夫;要在培養奮斗精神上下功夫;要在增強綜合素質上下功夫。要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提出的“堅持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簡稱“三全育人”),把立德樹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貫穿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各領域,學科體系、教學體系、教材體系、管理體系要圍繞這個目標來設計,教師要圍繞這個目標來教,學生要圍繞這個目標來學。
國務院《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文件提出,要健全多元化辦學體制,全面推行校企協同育人,形成教育和產業統籌融合、良性互動的發展格局,健全完善需求導向的人才培養模式,解決人才培養供給和產業需求重大結構性矛盾,增強職業教育、高等教育對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的貢獻。
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堅守人才培養的文化傳承功能,以服務“文化浙江”建設為根本,以深化產教融合為主線,對接文化事業與文化產業發展,與杭州宋城演藝集團、長興太湖龍之夢演藝城文化旅游開發有限公司等大型文旅集團,與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浙江越劇團、浙江昆劇團等國辦專業院團長期合作開展訂單人才培養,雙方精誠合作,以此之優長補彼之不足,在深度融合的基礎上集聚優勢,培養適應新時期文旅事業發展需求的表演藝術人才。多年來,浙江藝術職業學院為各類型文化演藝單位、專業院團、基層文化館等培養了大批文化藝術骨干人才。
目前,與文旅集團開展合作辦學在學的,有2020 級“宋城”訂單班、2018 級“龍之夢”訂單班以及剛剛畢業的2017 級“宋城”訂單班。與國有專業院團合作辦學在學的,有2020 級“永嘉”昆劇訂單班、2019 級“小百花”越劇訂單班、2018 級“南京”越劇訂單班、2017 級“溫州、南通”越劇訂單班、2016 級“浙越”訂單班。
舞蹈表演、戲曲表演等專業在與合作企業長期的訂單培養合作育人基礎上,進行現代學徒制育人模式探索,建立了以聯席會議制度為基礎的雙元主體合作教育機制,由雙方業務領導及部門負責人組成協調組,承擔合作教育過程中重大事宜的協商與決策。建立聯席會議制度,協調組定期召開聯席會議,落實招生計劃、培養方案、經費使用、師資聘任、實踐項目、專業評價等決策與部署。實施招生招工一體化,簽訂協議,明確各方教學內容和權益保障。校企聯合制訂人才培養制度及標準。按照“合作共贏、職責共擔”的原則,根據各專業崗位對人才的能力要求,考慮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依據“能力核心、系統培養、崗位成長”的指導思想,共同研究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制訂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標準。建設校企互聘共用的雙導師隊伍,實施“雙導師”培養。
通過校團雙元主體的全面合作,集聚雙方的資源優勢,以聯席會議制度為載體建立雙元主體合作機制,整合學校與企業(劇團)的優勢資源,組建合作教育管理團隊,共司育人職責,雙主體育人模式初步形成。學校成為教育部第三批現代學徒制試點單位,教學成果《校團合作培養戲曲演員的“現代學徒制”探索與實踐》獲2014 年國家級職業教育教學成果二等獎。
1.山水課堂內涵
在文旅融合的大背景下,為深入貫徹國家及浙江省關于職業教育改革發展和文旅融合發展的相關文件精神,堅持“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理念,充分發揮學校優質藝術教育教學資源,以產教融合為主線,積極與地方政府、行業企業開展多類型、全方位合作。浙江藝術職業學院與太湖演藝小鎮太湖龍之夢樂園等單位分別簽署戰略協議,開拓“山水課堂”這一實踐教學新路徑。與傳統的校外實踐教學有所不同,“山水課堂”是利用旅游風景區的自然環境、旅游文化等資源,將課堂搬至山水之間,開展戶外課堂教學、藝術創作采風、創排展演等一系列活動。“山水課堂”的建設無疑是文旅融合、產教融合的重要途徑,也是延伸課堂教學與傳統校外實踐教學的重要平臺。
2.山水課堂案例
2019 年,在浙江湘湖充滿詩情畫意和人文意蘊的跨湖橋景區和越王城山廣場,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浙江小百花越劇團、湘湖國家旅游度假區管委會聯合主辦的“跨·越湘湖、花·開藝苑”文旅融合山水課堂項目正式啟動發布。
發布會主題為“跨·越湘湖、花·開藝苑”,其中,跨,意跨湖橋,8000 年前越文化起源;越,意越王城山,2500 年前“臥薪嘗膽”;花,是二月“花朝”之時令,也是即將共同培養的新一屆“小百花”班;藝苑,是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和浙江小百花越劇團,也意含山水課堂的全新教學情境。
在山水課堂演出現場,由浙江藝術職業學院和浙江小百花越劇團近400 名演職員共同演繹的《東方智慧》、《原始狩獵圖》、《千古越音》、《纖道遺風》、《西施撫琴》等5 幕水岸實景演出,將所有“水路進場”的來賓帶入夢幻美妙的越文化之旅、詩境之旅、越劇之旅和文旅融合之旅。其中,代表吳越文化的《范蠡與西施》和原創湘湖詩路作品《賀知章與李白》尤為引人關注。
越地長歌,湖山詩情,藝苑花開,文旅同行。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廳、浙江省教育廳、蕭山區委區政府等部門領導,著名表演藝術家、詩人、學者及相關代表等400 余人出席發布會,180 多萬網友通過20 多家互聯網媒體直播觀看了這一盛況。
文旅融合山水課堂項目啟動一方面是踐行“宜融則融,能融盡融,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文旅融合新理念,另一方面也是基于學校辦學,推進學校與政府、行業及相關企業特別是有實力的代表性機構開展協同育人,發揮各自優勢,深化產教融合,實現人才培養的現實需要,是藝術教育貫徹落實新時代文旅融合發展要求的一次大膽跨越和創新實踐。
八千年古舟,三萬頃碧波,充滿詩情畫意的湘湖景區,就是天然的“山水課堂”。將課程教學拓展延伸到山水之間,把藝術的人文的活態體現跟山水的景色融合起來,讓學生融入自然、融入環境,在濃厚的人文氛圍中體驗藝術、感悟生活,升華自身。學生在這樣的山水課堂間現場排練節目,是非常難得的實踐機會。在大自然山水間表演,傳承中華文化,更有利于解放天性,也是一種人文交流的展示,同時也讓游客看到了學校對藝術人才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