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靈
(貴州省天柱縣人民醫院,貴州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 556699)
消化性潰瘍主要是由于患者胃黏膜損傷導致的胃臟疾病,發生于十二指腸、胃等部位,若潰瘍面積持續增加,患者病情不斷進展,會引發上消化道出血,增加疾病的危險性[1]。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發病急,是十分兇險的消化道急癥,病情進展迅速,患者若未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療,會嚴重威脅患者身心健康與生命安全。現階段臨床多通過抑酸藥物治療該病,但患者耐受性相對不甚理想。近年來伴隨醫療技術不斷發展,質子泵類藥物在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中得到了廣泛應用[2]。本研究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貴州省天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旨在分析泮托拉唑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效果,結果如下。
選取2018年7月至2020年4月貴州省天柱縣人民醫院收治的68例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計算機隨機抽樣法進行分組,分為對照組和分析組,每組34例。對照組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齡33~64歲,平均年齡(44.32±1.57)歲;出血時間2~8 d,平均出血時間(6.14±0.85)d。分析組男性22例,女性12 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44.86±1.68)歲;出血時間1~8 d,平均出血時間(6.44±0.72)d。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貴州省天柱縣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接受電子胃鏡檢查確診為消化性潰瘍且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明顯出血,符合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相關診斷標準[3];患者了解本研究全過程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精神異常、認知異常患者;依從性較差患者;中途退出研究患者。
患者入院后均接受補液、維持水、電解質平衡、輸血、禁食等常規綜合治療,為患者做好止血處理。
對照組患者給予奧美拉唑治療,將40 mg奧美拉唑(武漢長聯來福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93278,規格:40 mg)融入0.9%濃度的100 mL生理鹽水中,予以患者靜脈滴注治療,2次/d,持續用藥7 d。
分析組患者應用泮托拉唑治療,將40 mg注射用泮托拉唑鈉(泮立蘇)(杭州中美華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0668,規格:80 mg/瓶)+0.9%濃度100 mL生理鹽水中予以患者靜脈滴注治療,2次/d,持續用藥7 d。
觀察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炎癥因子水平、不同時段止血率、凝血功能指標。臨床療效評定標準:顯效為患者癥狀得到控制,經檢查胃部pH值、血紅蛋白、血壓水平等指標恢復正常;有效為患者臨床癥狀明顯好轉,經檢查提示胃部pH值、血紅蛋白等指標明顯改善;無效為治療后癥狀與治療前無異。總有效率=(顯效+有效)例數/總例數×100%。采集患者3 mL外周靜脈血,離心后通過酶聯免疫吸附試驗測定炎癥因子水平,主要包括白介素-17(IL-17)、白介素-2(IL-2)及白介素-6(IL-6)。通過3.8%的檸檬酸鈉0.2 mL抗凝后分離患者3 mL外周靜脈血,離心后通過自動血凝檢測儀器檢測患者凝血酶時間(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凝血酶原時間(PT)以及纖維蛋白原(FIB)等凝血功能指標。
采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數資料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分析組治療總有效率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總有效率對比[例(%)]
分析組IL-6、IL-17炎癥因子水平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低,而IL-2炎癥因子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表2 兩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
組別 n IL-6(pg/mL)IL-2(ng/mL)IL-17(pg/mL)分析組 34 33.27±3.18 3.71±0.67 169.45±6.52對照組 34 37.93±2.67 2.85±0.45 182.23±8.76 t 6.544 6.213 6.824 P 0.000 0.000 0.000
分析組24 h止血率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點止血率對比[例(%)]
分析組凝血功能指標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發病十分迅速,病情進展快,若未得到及時有效治療會對患者日常生活與工作產生影響,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威脅患者生命安全[4-5]。且該病存在較高復發率,較難根治。消化性潰瘍伴隨病情進展會損傷患者上消化道黏膜,引發穿孔、出血等癥狀,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可能增加患者胃酸,胃酸長時間分泌過多會損傷患者消化道黏膜,導致患者消化道抗菌能力與修復能力不斷降低,且血管、組織受到外力擠壓,導致患者消化道出血,是患者病情反復的主要影響因素。因此積極為患者開展有效治療十分必要[6]。
臨床以往多通過抑酸藥物治療消化性潰瘍伴上消化道出血,但長時間用藥患者會出現耐受性不佳等情況,藥物綜合療效效果不理想[7]。而泮托拉唑是質子泵抑制劑的一種,能夠選擇性、非競爭性的抑制三磷酸腺苷(ATP)酶,具有較高離解常數,進入患者機體中,能夠導致H+無法轉移至胃腔,長時間發揮藥效,有效改善上消化道出血處的pH值,從而有效發揮止血效果,同時促進患者機體內血小板凝聚效果的提升,發揮抑酸作用[8]。且泮托拉唑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腸壁黏膜的免疫功能,改善患者身體血紅蛋白水平,促進患者機體內血液循環,促進血小板聚集,以達到止血的治療目的[9]。本次研究數據表明,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82.35%相較于分析組97.06%明顯更低,分析組炎癥因子水平相較于對照組明顯更優,兩組數據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泮托拉唑具有一定抗炎效果,且對于胃腸道中的幽門螺旋桿菌等具有很好的殺菌作用,相比奧美拉唑用藥優勢更為顯著。對照組24 h止血率32.35%相較于分析組61.76%明顯更低,對照組凝血功能指標相較于分析組明顯更高,兩組數據經檢驗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泮托拉唑易溶于酸性環境中,能夠有效抑制胃壁上的質子泵,與奧美拉唑相比,泮托拉唑的穩定性更好,藥物能夠選擇性與質子泵2個活化位點結合,特異性相對更高,針對性較好,因此整體藥物治療效果更好。泮托拉唑的止痛效果與奧美拉唑相比更好,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身心壓力,抑制胃蛋白酶的分泌,在短期內即可有效改善患者癥狀,發揮止血效果,且患者耐受性較高,更易被患者所接受[10]。
綜上所述,治療消化性潰瘍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應用泮托拉唑治療能夠及時控制患者出血癥狀,有效改善患者炎癥因子水平,顯著提升整體治療效果,有效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具有重要的臨床指導價值。
表4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對比()

表4 兩組患者凝血功能指標對比()
組別 n FIB(g/L) TT(s) PT(s) APTT(s)分析組 34 2.09±0.24 12.57±1.18 9.42±0.44 22.54±1.33對照組 34 2.82±0.36 15.65±1.44 11.36±0.69 26.69±1.75 t 9.838 9.647 13.823 11.009 P 0.000 0.000 0.000 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