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琳
(山東廣播電視大學,濟南 250014)
高等職業教育體系關于社會培訓功能的定義是指科學合理地教育并培養學生,針對不同學生的發展特點,將其與市場需求相結合,開展富有實用性的培訓工作,向企業和社會提供高素質人才。高等職業教育應分析企業的切實需求,以此向學生提供針對性的社會培訓,使其能夠對社會了解的更充分。社會培訓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中的一項重要工作內容,在人才培養、教學內容改革方面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有必要進一步提升社會培訓功能。
高等職業教育很大程度上未將社會培訓內容融入教學之中,在辦學中忽視了社會培訓的重要性,致使部分學生在完成高等職業教育之后對社會的了解和認知度不夠。如果一味給學生講解書本中的知識,學生也許在上學期間會覺得輕松,但步入社會后就會覺得難以適應,無法擺正自己的心態。
高等職業教育需要發現院校本身在教學內容和教學理念中存在的不足,完善教學體系,加大對社會培訓的重視程度。學生也應該主動完成社會培訓,而不是強迫性地進行社會培訓,教師需要加大和學生之間的溝通力度,讓學生意識到社會培訓的重要性。
很多教師的專業素質有待提高,而且在教學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比如很多老教師不愿意學習并接受新的知識,不接受社會培訓,認為社會培訓對學生而言益處不大,認為傳統式教學才是正確的教學方式。高等職業教育需要改變教師團隊中存在的這一問題,應積極招募更多優秀人才,提高高等職業教育的師資力量,教師知識儲備的不斷提高能保證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汲取更多的知識,幫助學生在社會培訓中取得更好的成績。同時,也需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思想素質,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位學生,認真教導學生。
高等職業教育的教學計劃中缺乏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導致學生難以得到去優秀企業進行社會培訓的機會。高等職業教育需根據市場發展和社會需求培養學生,優化教學體系,利用校企合作的方式為學生創造更多的社會培訓機會,使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快速適應社會。但企業會對高等職業教育機構隱瞞自己所需的人才目標,導致校企之間難以交換信息。
教師應評估學生的具體情況,發現其發展特點和對未來職業的期望,為其制訂針對性的職業規劃,使其對自身具有更為清晰的認識。例如,醫療美容專業學生未來的就業方向應是美容院、醫院等機構或單位,職業主要有醫療美容治療師和咨詢師等,要讓學生明確未來的發展方向,提高自身專業技能,有效滿足崗位需求,在就業時具有更廣泛的選擇。
學生不適應社會的主要原因是高等職業教育沒有將社會培訓納入教學內容,認為應該以書本知識作為教學的主要內容。想要保證學生能夠快速適應社會,就需要強化高等職業教育辦學的思想觀念,將社會培訓放在與書本教學同等重要的位置上,讓學生能夠在完成學業的同時意識到在日常生活中樹立實踐勇氣的重要性,達到理論與實踐的有效結合。高等職業教育必須明確市場需要什么樣的人才,根據社會需要進行人才培養,保證人才被高效利用。
要想完善高等職業教育中的社會培訓,可以從以下幾方面進行:
高等職業教育需確保辦學宗旨和內容與國家發展的大趨勢相同,設定合理的社會培訓模塊,提高社會培訓在教學中的比重,幫助學生在完成社會培訓之后能夠快速適應社會需求。
高等職業教育要對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積極解決,不能固步自封,需找到其他院校在社會培訓工作中存在的優勢,最大限度去學習,提高社會培訓能力。要學習的不僅僅是其他高職院校的思想觀念,更是學習在社會培訓中的踐行方針和獨特之處,要將其他院校的社會培訓思想和自身創新方式進行比較,找到創新的突破口。
高等職業教育要樹立創新意識,只是按照書本開展教學工作,沒有真正做到言傳身教,沒有讓學生意識到創新的作用,無法感受到社會需求。高等職業教育要讓學生明確社會培訓的重要性,幫助學生更好發揮出自己的潛能,快速適應社會的同時也做到獨立自主創新。
要增強教師的教學能力、整體素質及高等職業教育的整體競爭力,要在師資團隊建設上加大投資力度,教師素質的整體提高對學生畢業之后能夠快速適應社會起到了積極作用。
高等職業教育招聘教師時不能拘泥一格,要多種途徑共同發展,招聘到有實力、有才華的教師,還可以邀請高水平、高素質、教學經驗豐富的名師到學校進行指導,傳授先進經驗。要加強年輕教師隊伍培養,積極應用現代化教育手段,使培訓的創新性更強,有效激發青年教師參與培訓的熱情,使其潛力得到充分挖掘,為儲備創新型人才作準備。
要定期對教師進行能力考核,打破過去考核流于形式的困境,制定與考核指標相對應的獎懲機制,通過考核提高教師的綜合素質,讓教師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能,使學生學到更多的知識,在社會培訓中發揮出作用,讓企業明白學生能夠快速適應社會并圓滿完成任務。高等職業教育需建立一套人才選拔體系,通過鼓勵機制提升教師工作的積極性。
教師的才學固然重要,但個人品行、人際關系等也同樣重要,學生會下意識學習教師的習慣和人品這些潛移默化的內容。要做好師德監管工作,嚴格監督教師的品行。應鼓勵教師豐富自身專業知識,去相關企業實習進修,了解自身所處行業的先進技術與最新行業動態,掌握最新的設備發展情況,向學生提供最新、最有效的行業知識。
為了保證學生的道德素質,需確保教師的道德素質與核心價值觀相契合。為保證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質量,需建立優良的“雙師型”師資團隊,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社會培訓力度,幫助學生獲得優秀的教學教育資源,保證學生在畢業之后能夠自信地去適應社會,使高等職業教育能夠形成良性循環,以達到優秀人才儲備的目標。
很多高職院校在培養學生的過程中缺乏市場意識和服務意識,這種意識和社會培訓緊密相關,培養學生的目的是為了市場服務。在社會培訓中,高等職業教育要與有發展潛力的企業進行合作,建立彼此間的信息共享平臺,使學校能夠掌握市場需要哪種類型的人才,并以此為基礎完善培訓內容,為企業提供優秀的畢業生,企業可為給高職院校提供更多的社會培訓機會,保證學生畢業之后可以盡快上崗。高等職業教育在為學生開展社會培訓時,需提前對學生進行簡單了解,包括學生性格、家境、學習成績等方面,以便為學生提供最佳的社會培訓企業。
在學生完成社會培訓的過程中,教師需定期了解學生的學習計劃、學習進度及學習狀態,保證學生完成社會培訓的效果。教師可以和用人單位進行溝通,實時跟蹤學生的學習生活,觀察學生狀態,遇到問題快速解決。可以將不同的社會培訓劃分為行動小組,利用微信、QQ、微博等不同的社交方式進行交流,這不僅僅是同學之間的交流,也是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交流,在提高學習效率的同時也滿足了市場需求。
向市場輸送專業化的優秀人才是高等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之一。在培養人才時,應將市場需求擺在第一位,針對市場需求進行人才培養。培訓學生時,幫助其掌握基礎知識之余,還應著重培養其技術能力,將所學技術應用于職業中,提升學生在社會中的核心競爭力。
想要幫助高等職業教育學生快速適應社會,讓企業提高對高等職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就需要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務,使其了解市場的多樣性,敢于在發展中創造創新。高等職業教育要將企業所需的人才類型納入考量,按照社會需求來進行人才培養,讓高等職業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實現與企業的信息實時交換。企業要主動將人才類型、素質要求等與高職院校進行溝通,明確用人要求,并給予一定的社會培訓資源,讓學生能夠提前適應社會工作,將社會培訓的效率最大化,加強社會培訓的功能和目的。
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技能水平與綜合能力,有必要提升高等職業教育的社會培訓功能,使學生在社會培訓中學到更多有用的知識。教育部門應大力促進高等職業教育與社會培訓功能相融合,在幫助學生提升自身綜合素質的同時對市場更為了解,培養出更多創新型技術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