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曉霞,馬瑞蘭,曹愛紅,王來華
(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 汽車工程系,濟南 250022)
第一,思想意識。因新冠疫情高職教師居家在線授課是突發事件,教師在思想意識上需要重新進行角色定位,從線下講授角色轉變成線上各類教學活動的組織者、設計者、評估者、技術者、管理者、引導者,要在心理和技能上適應新的角色,實現線上教學進度、課堂教學質量與線下實質等效。
第二,信息化技術的掌握。疫情防控期間,高職教師的信息化教學能力和技術直接決定了在線教學的教學質量。部分高職教師面對海量的教學資源和平臺無從下手,信息化教學能力亟待提高。
第三,學情分析。在線教學教師無法直觀看到學生的表情、掌握學生學習動態,只能依靠網絡平臺數據和教學經驗對學生進行學情分析,大大增加了高職教師的工作量和工作難度。
第四,教學內容開發。在線教學代替線下授課,教學內容也應隨之變化。必須適應新的教學環境、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和教學評價方式。
第五,教學資源建設。教學資源的豐富性、交互性、引導性、共享性、規范化、優質化、碎片化特點是提高高職學生在線學習興趣的重要保證。若提供給學生的學習資源質量差,將影響教學質量。
第六,教學模式的選擇。我國高職院校普遍采用傳統教學模式或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教學。疫情期間,只能采用線上教學模式直播或者錄播。
第七,教學引領輔導。高職教師在線教學均能按照教學計劃完成教學任務,但因無法控制學生的參與度,進而無法發揮課堂的主導作用。
第八,考核評價方法。在線教學考核評價往往利用網絡平臺后臺數據開展,包括學生簽到次數、課堂互動情況、累計訪問量、作業完成情況、視頻觀看進度等。目前對于操作技能考核,還存在一定缺陷。
第九,教學效果評價。在線教學對于高職教師來說,備課時間緊,往往缺少系統嚴謹的教學設計,難以保障教學效果。
第十,學生學習情況。在線教學課程過于重視教學資源的開發,忽視了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的中心思想,導致高職學生學習興趣不高。
優勢:第一,高職教師每年可參加國培、省培、校培等信息化教學培訓。第二,具有實際教學經驗,了解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
不足:第一,教學資源準備不充足。第二,教學設計不完美。第三,教學平臺使用不熟練。第四,與學生互動困難。
第一,從思想意識上重視起來。高職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積極進行教學改革,大力推行“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使其成為常態化。可采用多種形式和途徑進行在線教學宣傳并營造在線教學氛圍。定期舉辦教師線上教學能力培訓和研討以提升高職教師在線教學核心能力,拓展教師學習渠道,開拓信息化教學視野。第二,成立專業在線教學團隊。充分發揮年輕教師、有在線教學經驗教師的教學優勢,組建專業在線教學團隊,針對高職各個專業的核心課程,根據本校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深入做好學情分析,依據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優化教學內容,結合線上教學特點,采用適合的教學方法、考核方式,精心建設課程資源,實時監測教學效果。專業在線教學團隊適時調整在線教學方案,定期向校方、全體教師匯報,讓更多高職教師參與進來,提高高職教師在線教學熱情。第三,以賽促教。定期舉辦高職教師在線教學能力比賽、鼓勵高職教師研究在線教學相關課題或發表論文,對成績優異的高職教師進行適當獎勵。
第一,定期舉辦教師線上教學能力培訓和研討,提升高職教師在線教學核心能力。培訓和研討為高職教師提供了學習交流的平臺,有利于拓展教師學習渠道,開拓信息化教學視野。第二,加大“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研究的投入力度。開展線上教學能力比賽,以賽促教,提高教師的線上教學能力。
高職院校可設立課程資源建設專項,鼓勵教師參與線上課程資源的開發、建設,提高教師線上資源建設的能力和質量。
結合本校教師實際教學能力、學生特點,通過整合資源,依托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技術,選擇或開發適合高職學生的在線教學平臺。
第一,高職院校行政教學管理部門將教師的線上教學能力納入常態化教學管理,制定線上教學質量的監督、管理辦法,辦法中要明確課程思政及大國工匠精神在線上教學的融入度。第二,高度重視在線教學質量保障體系建設,明確保障體系的建設標準和評價指標,為全校教師提升在線教學能力保駕護航。第三,根據高職教師在線教學的效率和質量,進行相應獎懲以提高高職教師在線教學能力。學生考核方面建議進一步加大過程性考核的比例,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第四,持續跟蹤調研高職學生在線學習情況,根據對反饋結果的分析,調整提升高職教師在線教學核心能力的實施方案,制定切實有效的在線教學反饋機制。
采用“1+N”式校企合作團隊在線教學模式,將企業的生產實踐、行業標準、體制機制和一線技術骨干引入在線課堂,1個校內專任教師、N個企業一線技術骨干組成一個教學團隊,即1+N。在校內專任教師和企業主管、技術骨干共同制訂完成人才培養方案和在線課程標準的前提下,由教學團隊根據教學內容和教師的特長共同完成在線授課。企業在生產車間安裝攝像頭,把車間搬進在線課堂,師傅在生產過程中的每一步操作都實時展現于在線課堂,學生通過這一模式了解企業的真實生產過程。通過與企業一線生產實踐相對接的實訓在線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做到了校企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