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榮麗 玉溪廣播電視臺 李曉亭 玉溪市人民醫院
對于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而言,重要的就是新聞記者要有全局觀、大局觀,將編輯工作“前置”,放在新聞采訪“第一車間”,貫穿于新聞采編播的全過程,分輕、重、緩、急,對前期采訪進行判斷與規劃,并將所采訪到的素材進行整理和歸納,將要點內容提煉,突出主題、突出亮點、寫出特色,讓受眾能夠更好地了解新聞事實。對于廣播電視新聞記者來說,樹立編輯意識,培養編輯能力,對自身的工作開展是至關重要的。
新聞記者編輯意識的提升對于廣播新聞來說是具現實意義。盡管在全媒體時代,信息傳送快速、多元、紛繁復雜,但政治導向、價值導向、輿論導向正確,這是必須堅持的原則,是由我國的體制和新聞發布機制決定的。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把握正確輿論導向,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這是做好新時代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科學指南。廣播電視新聞記者作為黨媒記者,要主動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就必須把堅持正確政治方向放在首位。提高記者的編輯意識,讓記者在新聞采訪一線主動完成角色轉換,以編輯的視角來審視、鑒別新聞素材,把握采訪方向,組織采訪內容,可以從源頭上保障導向正確、不出偏差。
全媒體時代,信息傳送技術、傳播手段、傳播方式更加快速、及時,對廣播電視新聞的時效性要求更高。記者在前期采訪中,如果能夠迅速判斷出新聞價值的高低,傳播途徑的快捷,哪些內容、哪些同期可以迅速提煉、編輯,哪些內容可以挖掘、提升,用什么方式傳播、呈現?就能為不同層次的觀眾提供豐富多樣、各具特色的新聞內容,并滿足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此外,編輯意識與編輯能力提升,讓編輯工作“前置”,也有助于提升新聞記者的新聞敏銳性。在這種情況下,記者在新聞采訪第一線,就可以根據編輯工作需要和編輯特點,在極短的時間將新聞素材內的重要內容進行提煉,區分短視頻、客戶端、傳統大屏等不同的傳播方式和播出模式,將整理歸納好的新聞素材第一時間傳播出去,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的廣播電視新聞內容。
在廣播電視新聞的采編過程中,記者首先要充分保障新聞內容的準確性與合理性,這是提高新聞節目質量的重要保證。在實際工作中,很多電視新聞常常出現文字、畫面不匹配,聲畫“兩張皮”的現象,追根究底,就是記者缺乏編輯意識和編輯能力,在前期采訪時不細致、不深入,沒有采集到與主題對應的同期聲,沒有拍攝到相應的鏡頭造成的。提升廣播電視新聞內容的質量離不開具有編輯意識的新聞記者,充分的編輯意識能夠降低新聞內容出現錯誤的概率,讓新聞內容與新聞畫面匹配、對位,幫助廣播電視新聞觀眾更直觀地掌握新聞內容,從而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的傳播力。
任何工作的開展都離不開人的參與,而參與者綜合素質的高低、能力的強弱,直接影響工作質量。在傳統媒體的分工中,記者與編輯有著明確的角色分工,這使得相當一部分記者缺乏編輯意識和總攬全局的能力,在前期采訪拍攝時,往往只考慮局部和單一點位,沒有從全局、全面的視野來謀劃新聞,新聞內容的合理性無法充分保證,也不能充分發揮廣播電視新聞節目的傳播能力。此外,在向全能型、全媒體記者轉型的過程中,由于長期從事傳統媒體工作,很多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對新設備的使用、新技術的運用很陌生,對新聞信息內容進行處理時,還在使用傳統的處理方法,利用人力進行新聞編輯與內容上的整理,但是現如今的新聞素材較為繁雜,數量也是極多的。
我國目前廣播電視節目的重要目的就是為了合理控制社會輿論的導向。因此,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編輯廣播電視新聞內容工作時對輿論的導向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隨著我國目前信息技術的發展,新媒體對于傳統媒體的沖擊是較大的,傳統媒體無法充分的發揮自身的輿論導向作用。
在目前的廣播電視新聞內容編輯過程中,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由于自身缺乏編輯技巧和方法,導致很多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對新聞編輯工作的過程掌握不充分,使得在新聞編輯的過程中存在一些相應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還有相當一部分新聞記者自身工作理念與方法較為傳統,因此,無法在當前網絡環境下滿足觀眾的新聞需求。
若想充分提升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編輯意識,需要提升新聞記者對新聞編輯的重視程度,讓新聞技術對新聞編輯工作有一個充分的了解與掌握。因此,廣播電視相關單位應該對其進行一定的幫助。此外,需要明確的一點是,提升廣播電視新聞技術的編輯意識并不是僅僅為了提升廣播電視新聞的播放量,而是對新聞內容的本質進行升級,讓廣播電視新聞觀眾能夠更好的了解新聞內容,接收最真實的新聞事件,可以讓人們在閑暇之余盡可能的了解社會中說發生了大事小情。基于這一點,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編輯工作的過程中,要本著提升編輯質量的目的來提升自身的新聞編輯意識。新聞事件存在明顯的內容差異性,這就要求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編輯的過程中應該對這些新聞內容進行一個充分掌握,將新聞按類整理。通過這種工作方法可以充分保障新聞編輯工作的效率與新聞內容質量[3]。
在開展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過程中,新聞記者要保障新聞素材的真實性以及合理性,在提煉內容的過程中還要對新聞事件進行徹底的檢查與分析,對新聞內容質量進行負責,以此來為人民群眾提供一個高質量的新聞播報。最后,新聞記者在新聞編輯時,要對新聞事件進行分層了解,掌握新聞事件每一層的真實含義,這樣一來就,可以更好的開展新聞編輯工作,將其過程與步驟進行充分優化與改良。
在開展廣播電視新聞編輯工作的過程中,新聞記者應該充分明確新聞觀眾的重要性。新聞記者可以利用網絡來與人民群眾進行充分的溝通與交流,切實加強觀眾與新聞媒體的關聯性,結合觀眾關注的熱點新聞事件來進行新聞編輯工作,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事件的了解需求。此外,廣播電視部門還可以建設一個專門的觀眾意見溝通交流平臺來了解目前人民群眾的關注內容與相關的新聞了解需求。在這個過程中及時了解人民群眾的意見,以此來開展新聞編輯工作,充分優化新聞編輯內容與播報方式[4]。
首先,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在開展新聞編輯工作的過程中,應該加強對編輯工作的重視程度,并通過自身的創新意識來對新聞內容的表現形式來進行創新。在以往的新聞播報過程的,往往都是按照傳統的播報方式來進行傳播。但隨著創新意識的體現,記者可以根據新聞類型的不同來選擇差異化的播報方式,充分激發人民群眾的觀看興趣。在實際的新聞編輯過程中,記者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例如大數據來進行新聞編輯,通過將新聞內容數據化來形成一個引人注目的新聞事件。利用大數據技術編輯新聞內容可以一改以往的傳統新聞編輯方法,提升新聞內容的精彩程度與真實性。通過這種形式來激發新聞觀眾的情感體驗,以此達到創新升級新聞編輯工作的目的。
若想充分提升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就應該加強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工作學歷能力。只有具備相應的學習能力才能更好的保障自身工作的效率。針對這種情況,廣播電視部門就需要定期開展相應的工作技術培訓活動,切實提升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讓新聞記者對新聞敏銳程度始終保持在一個高效的區間內。需要注意的一點是,新聞記者在此過程中應該始終保持求知與探索精神,需要不斷的去提升自身的學習能力。只有通過這種前期的學習與積累,最終才能厚積薄發充分提升自身的工作學習力。我們知道,只有對知識進行充分的積累,才能不斷的朝著能力進行轉化,這需要一定的時間。新聞記者自身學習能力的差異,是決定未來新聞編輯能力的重要條件。只有具備一個扎實的知識基礎,才能更好的提升新聞記者的新聞編輯能力,對新聞記者對新聞的敏銳性、判斷能力都是具有積極的影響的。
廣播電視新聞的主要傳播目的就是為了能讓人民群眾了解到真實客觀的新聞內容。因此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就需要切實的創新升級自身的采訪方式,采訪是針對新聞現場進行一個實時或后續的調查了解情況的過程,然后再通過媒體的形式傳播到觀眾的眼前,通過這種方式來更直觀地為觀眾提供一個真實準確的新聞內容。新聞記者的采訪過程中主要有以下幾個階段,分別是前期的新聞策劃階段,以及后期的新聞剪輯階段。因此在實際的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需要提前對被采訪的對象進行一個充分的分析,從多個角度來了解被采訪人員的特點,以此才能更加高效的完成采訪工作。在采訪過程中,新聞記者還可以利用更加高效便捷的采訪手段,例如利用無線藍牙耳機代替有線耳機讓采訪更加靈活,通過這種形式來切實優化廣播電視新聞記者的采訪方式。
總而言之,在當前社會發展背景下,廣播電視新聞記者必須要充分提升自身的編輯意識與工作能力。及時轉變傳統的新聞編輯思想、升級新聞編輯意識,根據相關的標準與要求來對廣播電視新聞進行合理的編輯,充分提升新聞質量與傳播效果,讓廣播電視新聞觀眾能夠切實了解新聞內容,并不斷對其拓展延伸。通過這種工作模式來加強自身的工作能力,為社會大眾提供優質的廣播電視新聞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