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 卓
(南京師范大學商學院 江蘇·南京)
[提要] 近年來,發展生態農業產業化已經上升為我國政府引領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國家戰略層面選擇。本文基于安徽省岳西縣這一典型地區,分析其發展生態農業產業化的基本模式,并提出一系列優化措施。
2021 年中央一號文件《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為新時代開展農業農村建設指明了方向,提出構建現代鄉村產業體系,打造農業全產業鏈,推進農業綠色發展等多條指導意見,這些指導意見的方向都與生態農業產業化的內涵不謀而合。生態農業產業化的宗旨是充分考慮地區生態系統承載能力,最大程度地利用區域生態優勢,在對地區農業產業結構積極調整的同時,促成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為一體的現代化農業產業體系。鄉村振興視角下,發展生態農業產業化可以促進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有利于改善農業經營模式,開展數字化轉型,在提高農產品產量和質量的同時,又使得生態環境得到保護。因此,基于生態農業發展農業產業化是實現鄉村振興的必然選擇,是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是我國實現農業數字化轉型和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需要。
安徽省岳西縣,位于皖西南邊陲,大別山腹地,是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全國生態示范區、國家中藥材基地縣和首批安徽省旅游強縣。岳西縣境內山清水秀,森林覆蓋率達73%,生物資源極為豐富,被稱為“一座生態保存發育完好的天然花園”。岳西縣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區,四季分明,雨熱同期,非常適宜農業生產。岳西縣農業極具特色,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歷史悠久,是安徽省茶葉、水稻、中藥材和高山反季節無公害蔬菜的主產縣和基地縣,特色農產品商品率達95%,其中岳西翠蘭、薇菜、香菇、木耳、高山蔬菜等產品在國內外市場聞名遐邇。
岳西縣生態農業產業化發展歷史悠久,成果豐富。目前主要有龍頭企業帶動、農業示范區帶動和生態旅游帶動三種基本模式,三種模式互相融合,共同發展。
(一)龍頭企業帶動模式。龍頭企業帶動模式(“龍頭+基地+農戶”或者“龍頭+合作社+農戶”模式),即引進龍頭企業將農產品的產供銷流程進行一體化管理協調,被雇傭的農民在公司租賃的基地或者村支部組織的合作社內進行生產,公司為雇傭者支付薪酬或分紅。這種模式在岳西縣運用最廣泛,其優點是充分發揮龍頭企業的引領和輻射作用,開發高質量農產品,保障農產品的生產,拓寬農產品的銷售渠道,有利于打造生態農產品優質品牌。
這種模式主要適用于種植歷史悠久的傳統農產品,生態污染小,農民具有種植經驗,產量與品質相對有保障。聯豐制絲有限公司作為岳西縣生態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與縣內41 個村簽訂了訂單協議,帶動1.67 萬戶農戶發展蠶桑產業,戶均年增收4,900 余元,2019 年全縣繭絲綢工業總產值達6.8 億元,帶動500 多戶脫貧戶就業。位于姚河鄉香爐村的義岳茶廠,通過與浙江義烏企業的合作,建立義岳茶葉有限公司,通過訂單、合作、入股和租賃等多種形式帶動農戶生產,開展精深加工,全產業鏈監控產品質量,申報歐盟標準有機認證,開拓岳西翠蘭茶的國內和國際市場,帶領農戶脫貧致富,實現鄉村振興。
(二)農業示范區帶動模式。現代農業示范區是現代農業的展示窗口,是農業科技成果轉化的孵化器,是新型農業人才培育的搖籃。園區應充分利用品種、技術和管理等優勢,探索傳統農業向高效、高產、優質的現代農業轉型的可行方案,培育農民經濟合作組織,成立各類型專業化服務機構,通過示范、推廣和服務帶動周圍地區農戶進行專業化生產。
作為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岳西縣重點推進徽名山、思遠農業等一批面向長三角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加工供應示范基地建設,支持安徽徽名山農業股份有限公司生豬養殖原位發酵床技術升級,吸引SPF 試驗豬項目落戶,鼓勵思遠公司發展桑枝食用菌產業。菖蒲鎮扎實推進省級現代農業示范區建設,通過土地流轉機制實現規模化經營,建設“減農藥、減化肥、減除草劑”高標準綠色基地,與高校研究所進行技術合作,共建研發基地,積極推動數字鄉村建設,發揮物聯網的優勢全程監控農產品質量。除了傳統茶葉種植,園區鼓勵支持特色農業發展,積極探索稻漁稻鴨綜合種養。在建設生態產業、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的基礎上,園區引導農民改造傳統茶園,新建標準化茶園。此外,園區統籌謀劃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務業,配套建設農產品加工、物流設施,切實提高園區農業產業化水平,為農戶提供更多就業崗位和新技術學習機會,實現鄉村產業振興。
(三)生態旅游帶動模式。發展鄉村生態旅游,建設農業特色小鎮,可以實現鄉村文化、自然資源與現代旅游形態的有機結合。目前,休閑度假村、農業采摘園、農耕文化體驗小鎮等多種鄉村生態旅游形式都為市場和旅游者所熟悉。鄉村生態旅游一方面有利于調整農業內部各產業之間的比例關系,實現多產業融合,促進當地生態農業產業化的發展;另一方面鄉村生態旅游能夠有效改善鄉村環境,在新發展理念下,探索出一條綠色鄉村旅游道路,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岳西縣旅游資源豐富,是首批安徽省旅游強縣。2020 年,明堂山旅游開發股份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正式掛牌,岳西縣河圖鎮明堂山景區高空體驗綜合體全面建成,成為華東地區高空體驗圣地。依托景村共建,全鎮共培育180 余戶示范農家樂,開展采摘、垂釣和漂流等娛樂項目,并推出“樂河圖”農家樂品牌標識。姚河鄉積極創建省級翠蘭茗鄉特色小鎮,串聯竹山古茶園、岳西翠蘭非遺傳承基地、義岳茶廠、孫氏宗祠、古井園保護區等旅游景點,增加岳西翠蘭的附加值,拓展茶葉的銷售途徑,促進農民增收。
(一)大力發揮龍頭企業的帶動作用,延長產業鏈。龍頭企業的帶動對地方發展生態農業產業化意義重大,是實現生態農業產業化經濟效益的主要力量。岳西縣雖然有上百家縣市級龍頭企業,但多為中小企業,整體規模不大,引領和輻射作用有限。龍頭企業應以需求為導向,依托市場精準定位,加強內部管理,拓展外部市場,帶領農民實現共同富裕。首先,政府應加大對相關龍頭企業的財政支持力度,通過財政轉移補貼,稅率降低等方式,鼓勵更多的企業參與到生態農業產業化的進程當中,鼓勵龍頭企業形成產業集聚,提高主導農產品的輻射能力。其次,龍頭企業應統籌謀劃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和流通服務業,延長產業鏈,增加農產品附加值,重視農產品流通銷售工作,加強與農產品批發市場、物流企業的銜接,建立穩定的農產品市場銷售渠道。
(二)發展數字農業,健全農業生產質量安全控制可追溯體系。新時代發展生態農業產業化應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加快物聯網、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現代信息技術在農業領域的應用。目前,岳西縣主要將數字農業應用于茶產業,菖蒲鎮在安徽農業大學支持建設成水畈茶園物聯網及水肥一體化設施基礎上,鼓勵袁家渡、鑫浩等農業休閑觀光采摘園運用智慧溫室大棚和可視化質量溯源系統。姚河鄉與安徽農業大學、安徽農科院等深化產學研合作,應用數字化技術全面分析監測茶葉基地。下一階段,政府應當推進茶產業龍頭企業進行全方位的、全產業鏈的數字化改造,在茶葉生長、制茶、農殘檢測、產品銷售等方面,充分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追溯系統等新技術,健全農業生產質量安全控制可追溯體系,全程保障產品質量。
(三)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創新驅動鄉村振興。創新是農業技術發展的源泉,因此必須發揮科技創新在鄉村振興戰略中的關鍵作用。鼓勵農業龍頭企業加強與相關科研機構合作,借助省級農科高校,農科院所,打造生態農業產業化研究平臺,促進科研成果轉化為實際生產力。此外,要加大技術推廣力度,農業部門專業技術人員培訓和農民群眾科技培訓兩手抓,“請進來教”和“走出去學”相結合,在充分考慮新技術推廣成本的前提下,提高農民的種養技術,實現增產增效的目標,實現鄉村振興。
(四)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生態農業和農業產業化并非是“魚”和“熊掌”的關系,而是相互協調的關系。因此,在發展農業產業化時,要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雖然現有農民教育水平無法改變,但是可以通過特色農耕節目以及抖音、快手短視頻等方式宣傳生態農業產業化的優勢,讓農民樹立正確的生態農業觀,并對基層干部展開培訓,以讓農民、干部改變原有粗放式的生產方式,自覺使用健康的生產方式。此外,環境管理部門應加強對從事農業加工型企業的監管,減少加工后廢棄材料的產生,減少資源浪費和環境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