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薛宇豪
(哈爾濱商業大學旅游烹飪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提要] 以黨的十九大關于“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思想為指導,生態文明、綠色發展將是未來戰略布局發展規劃中的重點研究領域。而綠色旅游是規避傳統旅游方式對生態環境造成威脅的重要手段,低碳經濟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要內容,是緩解環境破壞與能源消耗的有效途徑。因此,本文從實現低碳旅游融合、創造貫徹低碳理念的科學綠色旅游模式,分析低碳經濟在旅游經濟中的必要性,提出旅游業綠色發展策略。
隨著我國改革開放持續推進,經濟發展持續高速發展,經濟發展一直是我國圍繞的發展重心。我國逐步認識到經濟持續高速發展所帶來的一系列環境問題:資源枯竭、環境污染,以犧牲環境換取經濟發展的模式必須得以遏制,既要保持經濟發展又要兼顧環境問題,綠色發展的概念將成為今后一段時期各行業的發展目標。旅游業作為經濟發展所帶來民眾生活需求層次上升而蓬勃發展的朝陽產業,其與環境有著較其他行業更為緊密的聯系以及特殊的矛盾,即旅游業是典型的環境依托型行業,旅游活動需要依靠和圍繞生態環境進行,而旅游行業的快速發展所帶來的效應具有正反兩方面的作用:一方面可以促進和引起政府及大眾對于環境的開發及保護;另一方面旅游活動的經濟回報會導致過度開發進而導致一系列環境破壞和生態污染。因此,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旅游經濟發展相協調綠色發展,保護旅游業所依托的冰天雪地、綠水青山有待研究解決。
綠色旅游從廣義上是指旅游業與綠色發展結合,旅游產品、旅游服務在滿足游客需求創造經濟價值的基礎上,與自然和諧共生對環境不會產生破壞甚至以旅游業發展帶動生態保護。狹義上講,是為了滿足游客在城市工作生活,向往綠水青山的需求,依托生態環境,對自然景觀加以開發改造,對農村、山區、漁村、古跡等進行旅游項目的開發。綠色旅游是當下新型的旅游模式,綠色旅游不單單可以滿足人們的不同需求,了解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滿足旅游者探險、度假、科學考察、休憩、科普教育的功能,還可以保證旅游資源不被破壞。因此,綠色旅游理想狀態行為是游客在進行綠色旅游的行為時既可以體驗景觀帶給自己身心的放松,同時還可以充分參與到保護環境、愛護環境活動中來。其實綠色旅游就是一項建立在保護環境下的旅游活動,讓游客在旅游過程中親近大自然,舒緩游客身體中的疲憊,提升游客們的精神層面。通過對我國現在綠色旅游發展的了解,綠色旅游就是以可持續發展為主導,提升旅游地經濟收入為基石,在不破壞和保護文化遺產和自然資源條件下的旅游活動。從游客的角度看,游客的目的是從自然資源的旅游活動中獲取身心的愉悅,然而游客一些低素質旅游行為得不到管制,造成生態破壞;從旅游開發者角度看,為了滿足游客需求過度開發消費自然資源,都使綠色旅游的研究具有現實意義。
綠色是一個廣泛的概念,何為綠色?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為主的發展模式。可以說出某種行為是綠色的有利于環境的,某種是不利于環境發展的,但想要對綠色程度進行研究,就要進行指標量化,碳排放就可以實現對綠色程度的衡量。低碳經濟下綠色旅游是一項生態旅游、可持續發展的旅游產業。在旅游進行時應當保護環境,以正確的心態對社會負責,合理、理性地運用旅游資源,保護生態環境。要讓綠色旅游活動在可持續發展觀念下與低碳、人與自然和平共處思想觀念想結合,將旅游產業與低碳經濟相融合,是既能緩解生態資源損耗降低碳排放,又能滿足國民精神需求的綠色旅游發展模式。
(一)對旅游體驗的積極作用。隨著物質生活的逐漸豐富,市場經濟迅猛發展,人民大眾的需求逐漸從物質層次向高層次精神需求轉變,體現在消費觀念上從傳統的對溫飽物質生活條件的聚焦逐漸變為對更高層次的生活品質的追求,休閑旅游則是大多數人在閑暇時間選擇的享受生活方式,通過旅游增長見聞,體驗不同的風土人情,又或者是達到鍛煉身心開拓眼界的目的。由旅游者的目的就可以看出,想要滿足消費者旅游的目的,低碳經濟對旅游環境及旅游產品起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低碳經濟對旅游活動的影響主要體現在降低污染、提高旅游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旅游質量等方面。從旅游產業的目的和發展角度出發,旅游感覺是旅游經濟發展的根本,消費者需求是旅游產品、服務、建設的根本出發點,而旅游目的地的環境、設施、服務又是旅游體驗的影響因素,所以只有將低碳融入旅游活動中,才能更好地提升旅游體驗,達到促進旅游經濟發展的目的。
(二)對旅游產業革新發展的積極作用。我國經濟發展過程存在的諸多問題中,比較突出的兩項就是產能方面和能耗方面,產能還相對落后,能源消耗較高,因此低碳經濟對旅游產業提出的主要目標是改造耗能大主體、污染大主體,使用新能源作為旅游業未來發展的主要動力。隨著新能源的開發普及,我國已經有相當一部分旅游景區以及相關產業以太陽能、潮汐能、風能等清潔能源作為主要的能源供給方式,有力地推動了旅游產業低碳化進程,旅游景區環境也得以改善。同時,低碳經濟對節約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保護提出了要求,旅游業經營者順應低碳要求,通過個性化服務,開發獨特的環保旅游產品,將會對旅游業轉型升級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
(三)對旅游關聯產業的積極作用。在交通產業上,旅游出行導致的尾氣排放等一直是造成環境生態污染的主要源頭,低碳旅游提倡低碳出行,能夠有力地減少生態環境受尾氣污染的影響,例如我國部分景區的“新能源汽車”等。而在餐飲產業,主要是食品包裝對生態環境的影響,低碳經濟更加注重綠色環保的新材料、新技術及新工藝在食品包裝材料中的應用,能夠降低食品廢棄物對自然環境的污染,提升資源的循環再生能力,更好地促進我國旅游經濟的快速發展。
(一)提高經營成本。低碳經濟對旅游業提出的要求,一方面能夠節約資源,促進環境升級,為消費者提供更加優質的旅游資源,創造更多價值;另一方面實現低碳經濟的過程例如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新政策、新設施的實施應用和推廣將會提高當下運營成本。雖然從長遠角度來看,施行低碳經濟與旅游融合是大勢所趨,通過一段時間的運營最終可以提高經濟效益,這也就意味著前期需要投入的大量資金無法快速回收,而是一個漸變的過程,加重了旅游業當下的資金負擔,這就為低碳經濟與旅游業融合提出了挑戰。
(二)傳統高碳排放旅游項目受到挑戰。我國疆域遼闊,不同地區的民俗文化、風土人情、節日特色、飲食文化等獨具特色,體現著不同的文化傳承,因此在旅游行為中,體驗各地獨具特色的旅游項目是重要的旅游目的之一,而旅游經濟收益又促進了各地針對符合旅游者心理的當地特色活動開發,其中就不乏一些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這顯然與低碳經濟要求相悖,然而由于長時間的開發,一些項目已經成為當地最具特色的旅游項目,并依靠該項目吸引游客,許多游客慕名而來就是為了體驗這些特色旅游活動,因此從旅游景區的發展上,高污染、高能耗項目的消失,將導致景區觀賞類節目出現形式單一、內容有限的問題,難以從旅游項目的角度提升游客的旅游體驗。
(一)從游客方面加強綠色意識宣傳。低碳旅游的關鍵特征是降低污染、減少能耗的旅游模式,無論景區開發商、游客還是管理者包括政府政策支持等都必須形成低碳環保的發展理念,在旅游中降低能源消耗,減少污染,進而促進旅游業協同健康發展。游客是旅游行為的主體和發起者,游客的需求是決定經營者以及旅游過程是否能夠實現低碳經濟的源頭因素,因此應當從游客方面入手,加強低碳綠色的宣傳,例如出行方式的選擇上盡量減少自駕的形式,采用大巴、公交等公共交通。從源頭上讓游客擁有自主環保意識,其余的配套工作起到輔助促進作用,如果游客自身擁有環保意識,自覺支持低碳行為、低碳景區開發,經營者自然就會根據游客的喜好需求向低碳的方向轉變,從而幫助低碳綠色旅游的發展。如果沒有游客的需求轉變,經營者也不敢貿然轉變當前經營模式,一旦經營者盲目斥巨資創建低碳景區、建設低碳設施、制定低碳規則,而使游客滿意度下降,不但會影響游客旅游體驗,也會給旅游經營開發者造成壓力損失,那么低碳景區的發展就會面臨各種困難。
(二)從旅游服務提供者方面向低碳經濟轉變。首先,在景區管理層面,應建立綠色環保關鍵評價指標,在傳統的美觀、經濟效益目標的評價指標基礎上,還要將低碳經濟作為旅游景觀布局、旅游項目開發的指導思想。譬如為有效凸顯生態經濟的審美價值與人文理念,管理者應構建出以低碳經濟為主的產品項目,將高能耗、高污染的項目轉變為清潔、環保的旅游項目。其次,在服務設施方面,管理者應落實低碳經濟的各項要求,選擇污水凈化裝置及新能源交通工具,將低碳理念融入到不同的管理工作中,進而保障低碳經濟與綠色旅游的有效融合。最后,在旅游宣傳上,管理者要將綠色環保宣傳語擺在標志牌、宣傳冊及指示牌最顯著的位置,進而通過生態要素的引入,增強旅游景區的美觀度與體驗感,使旅游景區煥然一新。
(三)從政府政策支持方面促進旅游業低碳經濟轉型。政府作為宏觀調控角色,應為旅游業向低碳經濟轉型提供政策支持以及積極引導,充分發揮政府的公信力及引導作用。不同城市的景區在進行綠色旅游發展的過程中不能照搬照抄,需要根據不同景區的實際情況進行創建,創建出一套有針對性、科學化、合理的綠色旅游管理政策,為綠色旅游發展提供依據,還應該保護城市比較缺少的資源。
為了實現低碳經濟和旅游業有機融合,我們應當加強宣傳引導,向旅游者傳遞綠色環保觀念。按照不同地區的產業政策和資源利用政策進行綠色旅游管理政策的制定,幫助提升消費水平,為旅游企業綠色轉型提供政策扶植。例如,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合理分級的稅收政策,對積極轉型并作出突出表現的企業,如果景區存在綠色產品和服務,游客們進行購買,那么相關單位就可以根據政策進行稅收的減少或者免除,這種形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縮小成本。對于執行差、污染高的企業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對于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的制定需根據不同地區綠色旅游的實際情況進行,如果企業存在綠色服務與產品的生產時,相關單位應當根據規定對該企業進行財政補貼;不僅如此,相關單位還應對綠色旅游企業提供更加優惠的貸款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