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鳳琳
(南寧師范大學 廣西·南寧)
[提要] 廣西可謂是一個農產品富饒的省份。近年來,全區充分利用自身的農產品資源積極融入到農村電商這片新藍海中,并取得可喜的成績。然而,細碎的農產地、落后的農產品加工業、不順暢的流通渠道一直困擾著農產品電商的可持續發展。本文利用SWOT 分析法對廣西農產品電商發展狀況進行分析,就存在的問題及面臨的威脅提出可行的對策。
近年來,農村電子商務在全國大部分農村中愈發重要,然而工業品下鄉如火如荼,農產品進城卻“水土不服”。本文以廣西為例,這里農產品資源稟賦,如果有效地利用電商賦能作用把農村優質的農產品資源充分變現,那么對于當地農民增收致富,振興鄉村來說是最有效的方法。本文采用安德魯斯教授的SWOT 分析法對廣西農產品電商發展狀況的內外部環境進行多角度探究,以期為廣西農產品電商的可持續發展提供參考。
(一)S-優勢分析
1、氣候、水文條件優越。一是良好的環境氣候。廣西屬于熱帶、亞熱帶季風性氣候,這里全年氣候溫暖、雨水充足、無霜期長。二是水資源豐富。《2018 年中國水資源公報》顯示,2018 年廣西水資源總量1,831.0 億立方米,居全國第5 位,其地表水資源量1,829.7 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量440.9 億立方米,降水量 1,560.0 毫米,分別排全國第 5 名、第 6 名、第 5 名。同時,境內河流眾多,尤其是珠江水系,流經全區85.2%的土地面積。有此良好的氣溫、光照、雨水、灌溉等條件適合各種農作物的生長,造就了廣西豐富的農產品資源。
2、區位條件優越。一方面地理位置優。廣西位于我國西南地區,與國內的廣東、云南、貴州接壤,南瀕北部灣,連接太平洋;加之與越南相鄰,毗鄰東盟多國,獨具沿江、沿海和沿邊的優勢;另一方面交通位置優。由三大深水良港和多個中小港口形成的北部灣地區是我國西南部的內陸地區通往太平洋最快的出海通道;擁有眾多的邊境開放口岸使廣西成為了中國與東盟國家經貿往來最活躍的前沿地區。根據魯道夫·契倫的地緣政治理論,獨特的區位因素不但使廣西占據了西部大開發戰略、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以及“一帶一路”等國家宏觀政策優勢,而且形成了面向國內外的雙扇軸消費市場。因此,獨特的區位條件為全區農產品電商發展奠定了利好的政策條件及廣闊的國內外市場。
3、特色農產品優勢。品牌已變成當前營銷農產品的關鍵因素。創建品牌農產品是提升市場競爭力、深化農業改革、增加農民收入以及促進中國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多年來,廣西政府秉持品牌強農、品牌富農的理念,積極培育農業品牌。如今,廣西培育的特色農產品優勢區9 個,列全國榜首;區域公用品牌、企業品牌、農產品品牌共19 個以及獲國家農產品地理標志登記保護產品共126 件,都排在全國第6 名;百色芒果、富川臍橙等品牌躋身中國著名區域品牌“百強”。
(二)W-劣勢分析
1、農產品產地高度細碎化。廣西總體是山系綿延不絕、平原平地少。由于地形地勢的限制,使得鄉村與農產品產地之間、農產品產地之間高度分散化、細碎化。隨著社會經濟和農業科技的不斷發展,產地高度分散是阻礙廣西傳統農業轉型的重要因素。一方面嚴重制約著現代農業機械作業、衛星遙感通訊設施等農業技術的建設與使用;另一方面形成了小規模生產和經營農產品的局面,導致農業準則難以施行、農產品難以實現標準化,難以達到網銷農產品的品控條件。
2、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落后。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是農產品價格紅利最大化、發展農業循環經濟的關鍵。當前,全區農產品加工轉化率約40%左右,遠低于我國平均水平(65%),甚至果蔬深加工率竟不到10%,這與廣西果蔬生產規模相當不匹配。這足以說明了大部分農產品是以初級產品進行銷售以至于農產品低檔次、低附加值。可見,農產品精深加工業的落后是阻礙農產品電商進一步發展的主要因素。
3、農產品電商流通渠道不順暢。目前,全區農產品流通渠道不太通暢,其主要原因有兩點:第一,物流成本高。廣西山村多而散,村與鄉鎮、縣城、市區之間路程遙遠以及交通不便而造成物流快遞費用過高,運輸效率低。根據成本收益法,對于很多物流公司來說因收益少而不愿涉足鄉村;對于村民來說,如果網銷農產品,而每個客戶下單件數少的話,那么村民累計發貨寄件成本就高了,出于利潤考慮,村民更傾向于把農產品一次性拉到集市上交易。第二,流通環節過多。因農產品流通環節復雜繁瑣而造成果蔬等生鮮農產品損失率將近30%,無疑給廣西果蔬生產經營者帶來了很大的經濟損失,也打擊了他們選擇電商交易的積極性。
(三)O-機會分析
1、得力于政策的支撐。農產品電子商務作為經濟落后地區的新增長點,而國家和地方全方位的政策支持和引導是農產品電子商務獲得成功的重要因素。從2015 年至今,黨中央、國務院不斷強化農產品電商在破解“三農”問題方面的特殊作用,頒布了很多關于推動農產品電商發展的紅頭文件,所涉及范圍廣。例如,推進綜合示范點建設、產銷對接、科學構建標準體系、寬帶網絡、冷鏈物流等。在這樣的背景下,進一步夯實了農產品電商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2、直播經濟拉動農產品上行。2020 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很多地區因購銷渠道斷裂導致農產品滯銷,為此各大電商、網絡平臺聯合開展公益直播助農活動,再次掀起了“直播+農貨”的營銷模式浪潮,呈現出地方官員帶貨、“網紅+傳統主播”的跨界合作兩大亮點。最為代表性的有:快手社交網絡平臺在廣西發起的“百城縣長·直播助力”專場活動,銷售額將近460 萬元;央企舉辦“謝謝你為湖北拼單”的公益直播活動,集結了央視主持人、網紅主播、明星、縣長等為湖北直播帶貨,銷售額超過1.5 億元。習近平在陜西考察時,現身金米村直播間為當地的柞水木耳點贊帶貨,無疑給各地官員干部起到了表率作用,并稱贊電商在推銷農副產品方面大有可為,更是鼓舞了千千萬萬的農產品電商人員。這樣的直播營銷模式已深得人心,成為電商扶貧的新風口,為我國農產品電商發展帶來無限的商機。
3、雙“試驗區”的設立,雙管齊下。作為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的前沿之地,廣西積極與東盟各國合作,東盟各國是廣西農產品重要的出口市場。目前,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與廣西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設立將作為廣西經濟提速的一塊跳板,廣西高度重視跨境物流產業發展,建設海外倉、沿邊倉、加快構建農產品食品加工等跨境產業鏈等具體措施。此外,在已有的“電商廣西、電商東盟”工程的扎實基礎上,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與廣西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的設立將進一步提升對外開放水平,對發展農產品跨境電商產生重要的推動作用。
(四)W-威脅分析。主要是來自國內和國際上的農產品競爭。廣西位于本國西南端,距離國內大部分省份較遠,很多北方消費者對廣西農產品不太了解,加上農產品自身具有很大的可替代性,所以北方消費者傾向于選擇購買日常接觸到、了解到的農產品,也就增添了廣西農產品在區外的銷售難度。此外,廣西與東盟各國因其兩個區域的氣候環境相似以至于種植的農作物基本一致。盡管廣西一些農產品具有區域品牌、質量的優勢,但是東盟國家將這些因早期收獲的農產品列為“例外清單”。因此,廣西出產的農產品在國內、國際農產品市場中的比較優勢不太明顯。
(一)強化政府與市場的“兩手論”。政治經濟學的一個核心觀點是政府與市場的“兩手論”,其實一個含義是將政府這只“有形的手”打造成托舉和呵護市場這只“無形的手”。廣西各級政府,一方面要繼續發揮好職能作用,做好頂層設計,更精準地制定發展農產品電商的財政、稅收等體制和激勵、法律約束等機制;另一方面以尊重農產品電商市場規律為前提,必須發揮好市場的決定性作用。總而言之,政府“站好位”、“服好務”與市場發揮好決定性作用,這兩者相輔相成將是農產品電商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大力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一是在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與廣西百色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牽引下,鼓勵有潛力的企業進行業務流程再造,培育一批農業重點龍頭企業,帶動小微企業共同發展,按營養成分、功能成分、活性物質等再次加工,優化加工產能,拉長產業鏈,還要堅持以品牌取勝來擴大農產品市場。二是企業要主動發掘農產品的內在附加值,迎合客戶精神和文化的需求。如,云南褚橙賦予了“勵志橙”的精神意義廣受大眾追捧,讓消費者在產品消費過程中產生共鳴。
(三)縣級、鄉鎮與網商三級協同發力。由于廣西縣域經濟發展水平不高、教育的文化程度普遍較低、社會資本比較少等,所以在借鑒其他縣域農產品電商成功的經驗上采取“縣級政府掌局+鄉鎮政府主導+網商對接”三級共享資源的發展模式。一是縣級政府掌局,提供政策機制支撐。加大專項財政資金的投入包括交通、產業園區、倉庫、寬帶網絡等方面的出資出力;出臺電商人才創業支持計劃與獎勵機制;制定電商食品安全監管機制;與各大電商平臺進行洽談合作進駐各鄉鎮,爭取獲得電商平臺的指導與服務;縣級農村電商綜合服務中心要定期到鄉鎮開展電商培訓、加強對創業人才后期經營和風險防控的指導和幫扶。二是鄉鎮政府主導,建設共享資源平臺。根據本地經濟和人口等實際情況來建設共享的培訓與實踐中心、辦公室、倉儲物流庫、住房創業公寓等配套設施;與村兩委會共同選拔出各行政村1~5 位自身條件優越的務農青年、返鄉大學生、新鄉賢等作為網商創業者、運輸員來對接本村農戶,保證農產品適時銷售;定期指派農業技術人員下鄉觀察與指導農業的生產,從源頭上保證達到品控化標準。三是網商對接農戶。首先,村委干部要積極宣傳電商知識并動員村民加入電商網絡市場;其次,網商要與本村農戶應規范化合作,簽訂農作物生產合作協議,權責清晰并約定具體細節;最后,“打鐵還需自身硬”,農戶需要不斷地提升農產品的產量與質量,網商也要不斷提升網店的營銷水平與服務水平,更需要到田間地頭通過拍照、錄視頻、現場直播等方式記錄農作物的生長過程,滿足更多消費者的好奇心,“電商腿上有泥,網商身上有土”才能讓電商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