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崢妮 重慶新離子環境科技有限公司
預算管理理念從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引入中國,歷經了初步探索到試點實施,再逐步擴大,最后全面推行的幾個主要階段。而今,對實施過預算管理的企業而言、對有預算管理經驗的管理者而言,預算管理不是新鮮之物。預算管理中的難點問題,主要有以下幾個類別:一是預算編制難、二是預算執行難、三是預算考核難;歸結于一點,如何將預算運用到管理工作中,并充分體現其作用,是預算管理的難點,也是預算管理的重點。
《企業內部控制應用指引》中第15號,對全面預算管理主要風險點的描述如下:
1.不編制預算或預算不健全,即預算應用難。
2.預算目標不合理、編制不科學,即預算編制難。
3.預算缺乏剛性、執行不力、考核不嚴,即預算執行、考核難。
1.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不夠
這是導致預算管理在實踐工作中出現應用困難的根本原因。全面預算管理作為內部控制的一部分,其推行借鑒了發達國家成功企業的經驗;在我國大中型企業中,實施預算管理較為普遍,但實施效果顯著的全面預算管理卻屈指可數,更別提一些中小企業、私營企業。伴隨企業內部控制工作的開展,如果說預算管理也曾在國內掀起過一股熱潮,那也僅是在財務會計領域濺起過一些浪花。對大多數企業而言,即使執行過預算管理,也沒能夠執行得深入和透徹。在多數人的觀念中,認為預算管理就是財務人員的事,跟自己沒有多大關系,這種觀念甚至存在于一些非財務出身的領導身上。由此導致企業無法形成全面預算管理的工作氛圍,預算工作難以真正鋪開。
2.缺乏專業的預算管理人員
專業預算管理人員存在兩方面的缺乏,一是財務領域的,二是業務領域的。全面預算作為內部控制的關鍵一環,自成工作體系;它與傳統意義上的財務核算工作不同,但又與核算工作緊密相連。從技術上,預算管理需要專業人員根據企業的實際情況進行設計和構架;從工作內容上,專業的預算管理涉及編制、執行、分析、考核等,專人專崗十分必要。因此在財務職能上設置預算專崗,其必要性對預算工作的效果不言而喻。另一方面,企業開展預算工作不僅是財務人員的事,專業人員的缺乏也不限于財務專業人員的缺乏。各業務預算的來源是各業務單位,編制出適合企業發展的預算、糾正執行中的偏差等,各業務單位責無旁貸。但在實際工作中,時常出現業務部門預算管理員的配備既不充足、也不專業。
3.預算制度不健全、預算工作不成體系
無規矩不成方圓,預算工作也是一樣,沒有健全的制度去約束、沒有完善的體系去指導,很難達到工作的目的。在預算實踐工作中,常出現:有制度,但不健全、不成體系;或有制度,但執行不力;更有甚者是根本沒有建立預算制度。
以上三點: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不夠、專業預算人員的缺乏、制度和體系的不完善,造成企業沒有編制預算或預算不健全,最終導致企業出現經營缺乏約束或出現盲目經營的局面。
預算目標不合理主要表現在收入預算目標的確定上,編制不科學主要體現在成本費用預算的安排、協調中。目標銷售額是預算編制的起點,其確定需要經過科學而周密的分析和論證,并不是源于主觀意愿或對未來預期的盲目樂觀。而在實際操作中,收入預算目標的確定往往出現隨意拍腦袋的情況。由于收入預算目標的高估,導致建立在此基礎之上的成本費用預算成比例水漲船高。企業可能出現成本費用花費完全,而未能達成收入預算目標的情況。如此反觀預算執行過程中的成本費用控制,其實是失控的。收入預算目標的確定帶有主觀性,是造成預算目標不合理的根本原因,是導致預算編制不科學的主要原因。
預算編制完成后,在執行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比如,業務部門為了達成計劃目標的預算要求,可能出現自行調劑各項目預算的情況。財務核算數據源于各項實際業務,而財務人員對實際業務的了解不及業務部門,業務調整項目間費用的情況很難被察覺。例如,企業多個項目并行,項目A的預算額度在實際進展中出現赤字,業務可能自行將原屬于項目A的費用報賬至項目B。首先這樣的違規操作會造成財務核算的錯誤,導致各項目的盈利數據錯亂,誤導管理決策。其次隱匿了項目進展過程中的問題,短時間內看似進展良好;長期來看問題逐漸暴露,但已錯過最佳調整時機,并給業績考核、次年的預算安排等帶來諸多不便。出現這樣的問題,一是專業人員的缺乏,沒有深入業務的專業預算人員與財務預算進行對接。再者是專業管理軟件的缺乏,如果能將人為的主觀調整變為客觀的系統控制,會有助于預算執行的剛性。專業人員的缺乏、執行過程的人為主觀干預,造成預算缺乏剛性、執行不力、考核不嚴,使前序的預算編制工作變得徒勞,導致預算管理流于形式。
1.加強對全面預算管理的認識
全面預算管理作為內部控制的重要內容,對企業戰略發展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作用:一是建立約束機制,降低經營風險;二是建立考核體系,使業績評價有據可依;三是建立溝通渠道,打破信息孤島、增進協作。企業需要向全員強調預算的重要性,促進形成全面預算管理的工作氛圍。
2.培養全面預算管理的高層次人才
在企業的發展中,管理者逐漸意識到業務、財務融合的重要性,加之人工智能在傳統財務核算領域的廣泛應用,業財融合也為企業財務轉型帶來了新思路。企業財務從事后的經濟事項記錄,到走向企業經濟決策的前端;從被動的賬房先生,到主動參與企業的前瞻性管理;全面預算管理工作亟待既深入了解業務又精通財務的專業人員出現。逐步培養一批從財務到業務的專業預算人員,將為企業的預算管理工作奠定堅實的人才基礎。
3.建立、健全預算工作體系
建立和不斷完善制度,是企業實施全面預算管理工作的第一步。唯有科學、合理地搭建預算工作體系,不斷滿足經營管理的實際需求,才能使預算工作井然有序、與時俱進,亦才能使企業有限的資源配置出無限的潛能。
1.采用內外、上下結合的方式確定預算目標
內外結合即對企業外部的相關影響因素展開搜集、整理,包括政府政策導向、國內外經濟形勢、社會發展形態、科學技術水平等,在此基礎之上,結合企業內部實際,由專業預算工作小組討論,確定出一個比較合理的發展預期目標。上下結合即在最終確定收入預算目標時,充分宣導內外部環境發展趨勢,并由此開展企業內部從上至下的信息溝通、確認。
2.科學地進行預算編制調整
完整的預算編制流程需要經過如下環節:確定預算總目標→預算目標分解→各專業預算編制→第一輪預算匯總、調整→各專業預算調整編制→第二輪預算匯總→編制財務預算→預算編制完成、下達預算目標
在預算編制流程中,較為關鍵的是第一輪匯總至第二輪匯總的調整。在這個環節中,可以初步了解到各部門對其重點預算項目的判斷,以及企業預算總目標與各部門預期工作目標之間的差距。在調整過程中進行合理的判斷、并給出調整意見,對第二輪匯總編制的預算定稿至關重要。其過程相當于庖丁解牛地解剖預算,找到關鍵點,再由點到線、由線到面地協調好各部門之間的預算關系。由此,科學地進行預算編制調整,有助于企業編制出更加符合實際的預算。
努力推動實施全面預算管理信息化。在企業發展初期,預算管理可以實施人工控制。但到了發展的成長、成熟期,預算編制越來越細化,執行控制的規則越來越復雜,分析的角度越來越全面,考評從目標到過程的延伸越來越深入,預算管理工作成了一項龐大的工程。這時,企業需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使預算管理邁上新臺階。實施預算管理信息化,也將有助于提高預算控制和考核的客觀性。人為的判斷和干預給預算埋下了操作的空間,影響了預算的剛性;而利用系統對預算執行強控,可以較好地避免這些不利情況。有沒有預算,系統進行判斷;考核好不好,系統給出數據;在強化預算執行力的同時,也提高了企業上下對預算工作的重視程度。將信息化系統恰當地嵌入預算管理工作中,不僅能簡化工作、提升效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預算執行方面存在的問題。
綜上所述,企業要做好全面預算管理實踐工作,將歸結為把握好預算的如下三個特性:第一是普遍性,指的是預算管理要遵循其工作流程的普遍適用性,例如企業內控的相關要求。第二是特殊性,是指各企業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有所差異,需要根據自身的特點開展預算管理。第三是動態性,即預算是管理的一部分,管理是與時俱進的,那么同樣也要求預算管理做到實時的更新和不斷的變化。同時做好制度、人員、信息化系統的控制,并進行有機的結合,預算管理在實踐工作中面臨的難點問題便能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