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德新
(吉林鐵道職業技術學院,吉林 吉林 132200)
高等職業學校數控技術課程傳統講授G73指令常采用板書和仿真相結合的方式,學生只是按照教師所講授的內容進行編程與仿真,未能真正理解該指令的參數含義、程序結構以及刀具的動作路徑。
第一,知識目標。掌握G73指令的編程格式和G73指令的應用。G73指令是編程的核心,也是程序的靈魂。第二,能力目標。能夠運用G73指令加工出中等難度的復雜零件。使學生學會編程、熟練操作,并以理論指導實踐,實踐驗證理論。第三,情感目標。培養學生與人溝通的能力及團隊合作精神,追求工匠人刻苦鉆研、精益求精的職業精神和勞動態度。
基于教材、學情和教學目標的分析,確立以下教學重難點:掌握G73指令的編程格式和編程應用是學好仿形循環的重點,掌握并理解G73指令的參數含義和刀具路徑是難點。學生課前使用慕課平臺預習新課內容,通過任務引領學生進入課堂,引導學生自學新知識,課上運用動畫演示法、對比法和自創口訣法幫助學生記憶編程思路,突破教學重難點。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用微課視頻解決任務中的問題,鞏固新知識。
教學有法,貴在得法。課程以任務驅動為主線,結合啟發式教學法、動畫演示法、對比法,將教學任務層層遞進。通過討論研究讓課堂氛圍活起來,使學生樂學。通過合作學習讓學生動起來,使學生會學。通過分組競賽讓學生比起來,使學生學會。采用職教慕課、UMU平臺、微課視頻、多媒體網絡教室為主要信息化教學手段,以動手實踐操作為技能考核的要點,掌握并領悟整個物化成果的過程。
教學過程分為課前準備、課堂實施、課后提升三個階段。課前利用職教慕課平臺自主學習G73指令,并完成教師在UMU平臺發放的作業。通過后臺數據分析,查看學生作業,根據作業完成情況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根據學生的作業質量預選小組長,在課堂教學中做到有的放矢。課堂實施是通過選取寶塔的外型輪廓加工作為本節課的教學任務,展示寶塔的圖紙和實物,引導學生分析結構和尺寸,思考該零件應該如何編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思考寶塔的外型輪廓如何用G73指令進行編程。
在課前預習的前提下,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學習G73指令格式和參數含義,并針對疑惑的知識隨時舉手發問。通過教師的講解和動畫演示,理解G73指令的參數含義和走刀路徑,教師結合預先設計的G73走刀路線的動畫演示,將G73抽象的參數和復雜的刀具路徑以直觀而簡單的方式展現出來,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通過對比法區分G71指令與G73指令參數的相同點和不同點,目的是為了讓學生不混淆指令。教師講解六步編程法是通過自創口訣幫助學生記憶編程思路,掌握G73指令的程序結構,編程口訣為:程序頭要寫在前,循環起點接下來,G73格式要寫對,精車路線對點位,G70指令要加上,程序尾巴不能忘。
掌握了仿形循環的重難點后,分組協作完成加工任務。教師通過網絡教室平臺,向學生發放任務零件圖,學生以小組相互協作的方式完成任務,教師在此過程中進行巡回指導,督查任務進展情況,并統計學生在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任務中遇到問題時,先鼓勵小組內部討論解決,若不能解決可以使用視頻錦囊,視頻錦囊不能解決時再向他人求助,最后進行仿真加工和實踐操作。仿真加工驗證程序的正確性,實踐加工驗證工藝和加工參數的正確性,也是物化成果的過程。安全是發展的前提,在實踐操作過程中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各組分工要明確,避免多人同時操作機床而出現事故。裝夾毛坯要牢固,且毛坯伸出卡盤長度要大于加工長度15mm左右,之后進行機床調試與對刀操作、輸入程序、試切加工、調整刀補、自動運行加工,最后檢測工件,并分析原因和改進措施。任務結束后,各小組依據任務評分表對完成情況進行自評、互評,交流分析任務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進行任務點評和總結,個性問題單獨輔導,共性問題集中講解。課程結束后,各小組整理收納工量具,擦拭保養機床,全面清掃場地,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素養。
根據各小組學生的任務完成情況進行拓展提升訓練,采用分層教學,布置作業難度分為大、中、小三個層次零件圖,學生運用所學知識挑戰自我,自選作業并獨立完成。課后教師通過QQ群和微信群,隨時了解學生作業完成情況,并在群里對未解決的問題進行解答和指導。教師將帶有作業任務的微課視頻和學習資料上傳到學習平臺,學生可以下載視頻和資料,反復觀看學習或與教師進行交流探討。
本課程通過一個寶塔任務引領學生進入課堂,采用動畫演示的教學方式,利用信息化的教學平臺使每個學生都有收獲。整個任務過程,以樂學為基礎、以會學為導向、以學會為目標,讓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真正體現了學中做、做中學的教學思想。自編口訣化解了學生的編程難題,收到了預期效果,學生都能完成任務,也更愿意幫助他人,在專業課中不知不覺完成了德育的滲透。教師要加強專業學習,掌握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和實踐應用能力,提高理論知識和技術技能,更好地促進學生專業技能的提高和發展,引導學生對所學專業有清楚的認識,明確發展方向,教育他們從基層做起,先學習、后發展的道理。學校要建設一支能講課、能實習、能生產的多能化教師隊伍,安排進修和培訓,使其教學方法有突破有創新。學生實習要貼近實際生產,以企業作為開放的學生技能培訓場所,讓學生有更多機會參與到動手訓練環節中,以學工交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提升人才培養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