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娜,崔榮鳳
(山東華宇工學院,山東 德州 253034)
新媒體是區別于傳統媒體的一種概念,是依托于先進的信息傳播技術而產生的媒體方式。在新媒體背景下,智能化的信息傳播方式對高校的教學及人才培養產生較大的影響。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進步,互聯網新媒體成為信息傳播的主要形式,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是高校的教育形式也都產生了許多變化。當下的高校學生都是在成熟的互聯網環境中成長起來的新一代,在自身成長中受到網絡信息的影響十分深遠。高校為學生創造了完善的網絡服務,學生可以通過計算機和手機等設備隨時隨地的連接互聯網,享受互聯網的信息服務,這樣的網絡環境也促使高校教學及人才培養工作面臨一定的轉型,必須通過合理的改革來實現育人與時代發展同步進行,以便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因此在互聯網新媒體背景下,教學及管理人員要充分重視新媒體對學生思想和行為產生的影響,有效調整教學和育人策略,實現高校育人的有效性。
在新媒體時代,學生長時間地接觸網絡信息,其邏輯思維自然也會受到網絡信息傳播方式的影響,尤其是在大數據云計算技術的新媒體信息傳播環境下,網絡用戶的信息檢索習慣被改變,互聯網對每個用戶都進行了獨特的個性化信息定制。在當下學生的基礎教育階段就已經廣泛地接觸到這種互聯網媒體形式,這樣的網絡環境對正處于邏輯思維成長期的學生來說產生了很大影響。一些互聯網企業也因時而動開發了許多針對學生課程學習的軟件及設備,這些高科技網絡產品,不僅能夠有效輔導學生的課程學習、建立其對于這些課程的興趣愛好,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善了學生的思維模式,使學生養成更加積極主動的思考習慣。在高校生活和學習期間自然也會延續這種思維方式,這給高校的傳統課堂教學帶來了一定的挑戰。
隨著網絡媒體的迅速發展,信息傳播也出現了新形式,尤其是隨著移動互聯網及智能手機等技術和設備的普及,學生可以十分便利地接收網絡信息。由于互聯網新媒體信息的傳播特點,信息內容較為豐富,學生接收的信息渠道增多,已不僅僅局限于課堂形式來獲取信息,這樣的信息傳播會產生兩面性,一方面學生可以吸收網絡信息來增加自身的知識和能力,作為日常學習的補充;另一方面,學生可能會受到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導致無法良好地投入到課堂學習當中,對教師正常的教學工作產生負面影響。
在互聯網新媒體的環境下,學生逐漸受到網絡信息等多元文化的影響,也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念,這對于高校學生,其主要表現在追求時尚、具有很強的叛逆心理、喜歡標新立異等方面。與傳統環境下所不同的是,當下的高校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來進行社交和學習,通過互聯網社交媒體建立不同的組織或者團體,根據不同的價值觀念形成共同興趣愛好、行為方式等??傊ヂ摼W新媒體成為高校學生學習和娛樂的主要方式,在不斷接收信息和相互交流過程中逐漸形成了多元化的文化價值觀。
在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無論是思維方式還是性格特點,都與傳統環境下的學生有很大不同。學生更加追求一些現代價值理念和自我發展。比如,當下的學生在面對師生關系中有著很高的要求,希望與教師或者是輔導員建立一種新型的師生關系,能夠建立在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基礎上來進行良好的溝通和交流。這就需要教師能夠充分理解當下青年學生的思想,建立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新媒體等先進的交流方式來了解和關心當下學生的思想動態,發現其生活和學習上存在的問題,并且給予及時的幫助。教師要通過新媒體等途徑與學生建立良好的溝通和交流,建立良性的師生關系。在教學管理中,教師要盡可能站在學生的立場上尊重和理解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并且通過良好的方式來進行勸導,使學生能夠改善自身的思想和行為,不斷提升自身的素質和學習狀態。只有建立和堅持以學生為本的育人理念,才能夠在教學和管理上得到學生的認可,也能夠獲得學生的支持和配合,從而與學生一起解決和處理生活與學習中的問題,有效實現學生個人的成長和發展。
在高校學生的教學方面,要通過新媒體網絡技術建立多種形式的教學課程,滿足學生對線上課程學習的需求。目前,許多高校都建立了“慕課”網絡課程教學,而且高校的課程資源都是公開的共享的,能夠滿足所有學生的在線課程學習。由于互聯網課程資源十分豐富,課程內容眾多,除了一些專業課程之外,還有一些通識課程的教學內容。高校學生比較喜歡通過網絡來學習一些其他感興趣的專業和內容,但正是因為互聯網課程信息豐富,導致學生不知從何入手,無法有計劃地完成系統性的學習,因此需要教師提前做好工作,在豐富的網絡課程教學信息中選擇對學生最有效的課程來進行學習??梢酝ㄟ^教學管理來對學生制定一定的學習計劃,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建立起互聯網新媒體學習方式。除了學校所建立的網絡課程教學外,教師還應該通過新媒體等途徑為學生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學課程,使學生能夠利用閑散的時間學習專業知識或是拓展自身的知識維度??傊?,要充分利用新媒體網絡條件建設新的課程形式為學生的學習創造更多的機會。
在當下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大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是社會對人才的重點要求。綜合素質的培養要在高校的日常管理及教學中充分體現出來。在新媒體環境下,要充分利用新媒體信息傳播的優勢來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比如,在高校中除了學生的專業課程教學之外,要通過新媒體等形式來開設一些通識教育。教師可以選擇一些互聯網“慕課”課程資源推送給學生,作為學生的選修課或者課外學習內容。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程教學中,要盡量拓展一些關于職業道德和職業精神的內容,引導學生建立良好的職業素養??梢岳眯旅襟w等信息傳播方式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領域的建設,以優秀的文化精神內容作為主題,在新媒體平臺中開展討論、辯論或者是論文寫作等活動,來使學生能夠對先進的思想和優秀的文化產生更加感性的認識,從而轉化為自身的人文修養。
新媒體背景下,高校學生狀態和教育模式都產生了很大變化。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認識到新媒體對高校育人的重要性,將互聯網新媒體融入高校育人作為教學改革的主要思路,廣泛學習和利用先進的新媒體形式,將其應用于日常教學和管理中,不斷提升高校教學水平和課程建設,實現高校育人與時代發展相協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