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俊杰, 孫 進
(揚州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江蘇揚州225127)
我校機械類專業為江蘇省“十三五”高等學校重點(培育)一級學科、教育部“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專業,并于2018 年6 月通過教育部工程專業認證委員會組織的國家工程專業認證。在“新工科”建設背景下,轉變傳統的人才培養模式,建立地方院校機械學科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1],既是傳統機械專業轉型升級的需求,也是建設創新型國家戰略的重要內容[2-3]。
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OBE)最早起源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基礎教育改革[4]。在OBE教育模式中,學生學到了什么和是否成功遠比怎樣學習和什么時候學習重要[5]。OBE是以預期學習產出為中心來組織、實施和評價教育的結構模式[6]。Chandrama[7]指出實施OBE教育模式主要有4 個步驟:定義學習產出、實現學習產出、評估學習產出和使用學習產出,這涵蓋了計劃、實施、檢查、行動4 個要素。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各成員國大多數采取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即將學生表現作為教學成果的評量依據,并以促進專業持續改進作為認證的最終目標。為此,該認證將持續改進放在課程體系和師資隊伍之前作為第4 項指標[8]。持續改進標準條款的第1 條就是需要建立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各主要教學環節有明確的質量要求,通過教學環節、過程監控和質量評價促進畢業要求的達成;定期進行課程體系設置和教學質量的評價;最終基于評價來進行持續改進[9]。
保障本科教育質量的重要舉措是教學質量監控機制的建設[10]。教學質量監控機制的科學性與完整性影響著教學質量的提升[11],不得當的措施或不科學的監控手段,不僅不能保證人才培養質量,還會對學生正常發展產生負面影響[12]。教學質量監控機制的建設要結合高校自身特點,才能實現精準教學質量監控與評價的目標,提升教學質量監控的信度[13-14]。
傳統基于課程導向的工程教育質量監控機制多關注教,缺乏關注學,未能關注課程目標、畢業要求的達成等問題。因此基于OBE模式,學院構建了基于評價的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既包括學生從入學到畢業的整個培養過程又包括教學工作的各個具體環節。學校領導、廣大師生都是其中的主體和客體。根據各個教學環節制定相應的質量要求要點和考核責任人,制定考核所基于的基本數據(如新課的開設,就要依據專業培養方案,不在計劃之列的課程不得開設;開設課程必須滿足有主講教師、有課程教學大綱、適用的教材(含實驗、實習指導書)與參考資料、已做好實驗及其他實踐教學方面的必要準備、已制訂出作業、考核方面的可行計劃、已制訂出完備的與開課有關教學文件等);制定考核的周期、結果和相應的改進措施,并形成相應的記錄文檔(如課程教學大綱修訂記錄)。在教學過程質量監控的基礎上進行相應的評價。分析畢業要求設置與分解合理性,課程對指標點支持的合理性與有效性、教學大綱體現的準確性;教學活動對畢業要求指標點達成的實際支持度,成績評定體現畢業要求形成性評價和達成度評價的準確性;課程教學目標達成情況的評價,畢業要求達成度及其改進的有效性。定期研討和評價課程體系,包括評價依據、責任人、參與者、周期、記錄等。并根據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要求,在修訂或調整前,通過對用人單位、行業專家及兄弟院校走訪、調研,對專業課程設置的合理性、必要性征求意見,以此作為課程設置評價的主要依據。同時,也根據地方經濟發展需求、國家專業標準及認證要求對課程設置進行評價[15]。專業課程設置評價過程與評價機制框圖見圖1。

圖1 專業課程設置評價過程與評價機制
我校機械類專業基于評價的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的具體做法主要體現在3 個方面。
明確教師準入、課程開設、課程大綱編制、教材選定、課堂教學、課程考核等主要教學環節質量要求,以“課程考核”為例見表1。

表1 主要教學環節質量標準與評價
2016 年本專業根據工程教育專業認證的新要求,對2014 版人才培養方案的課程設置進行了評價,評價過程與結果見表2。
教學質量評價活動的主體為:分管領導、專業主任、教學督導、同行專家、企業專家、應屆/往屆畢業生、用人單位、教師、在校生等。通過調查問卷、訪談、評教、督導等方式,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課程體系、主要教學環節等進行評價。專業根據來自內部和外部各種評價反饋意見,進行深入分析,通過定期改進措施、執行監督等途徑,實現對專業的持續改進。主要教學環節教學質量評價結果用于專業持續改進的措施和效果見表3。

表2 2016 年課程設置評價過程與結果

表3 主要教學環節質量考核結果用于改進的措施和效果
圍繞我校機械工程學院機械類專業本科生培養問題,基于學習產出的教育模式,提出了基于評價的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明確了教師準入、課程開設、課程大綱編制、教材選定、課堂教學、課程考核等主要教學環節的質量要求,通過對各教學環節、過程監控和質量評價促進了畢業要求的達成。以教學過程質量監控機制為保障、以評價為基礎進行持續改進,使得課程教學更好地支持畢業要求達成,畢業要求更好體現專業特點和支持培養目標實現,為開展提升學生解決工程實際問題能力為導向的教育提供實踐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