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穎嫻
現如今,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群體養老問題、心理健康問題愈加突出,老年人心理健康問題給家庭和社會發展帶來了一定負擔,而有效的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則可合理改善老年人不良生活習慣,在保障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同時,降低其慢性疾病患病概率,繼而有效減輕醫療費用負擔。鑒于此,本文探索分析了我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并在此基礎上闡述了老年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體系現存問題及相關發展建議,僅供參考。
一、引言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2019年期間65歲及以上人口數額依次為15831萬、16658萬、17599萬,老齡人口基數近20年來皆呈現逐年遞增趨勢。2019年末,全國0~15歲人口占總人口的17.8%,共計24977萬人;16~59歲人口占64.0%,共計89640萬人;60歲及以上人口占18.1%,共計25388萬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占12.6%,共計17599萬,與上年同期相比可發現,老年人口比例呈現持續上升趨勢,60歲及以上人口上升0.25個百分點,增加439萬人,65歲及以上人口上升0.64個百分點,增加941萬人,人口老齡化趨勢愈加顯著,在此形勢背景下,健全老年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機制有著十分重要的發展意義。
二、人口老齡化發展趨勢
人口老齡化,即指由于人均壽命延長、人口生育率降低所導致的老年人口比例上升、年輕人口比例相應降低的人口增長動態,國際上通常某一地區、國家人口總數中65歲以上人口占7%,60歲以上人口占10%判定為該區域步入老齡化人口發展階段。2020年6月12日,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發布了《中國發展報告2020:中國人口老齡化的發展趨勢和政策》,該《報告》預測指出:2035年~2050年期間,將是我國人口老齡化發展的高峰期,截至2050年,60歲及以上人口預測將達5億,超出總人口數額三分之一,65歲及以上人口預測達3.8億人次,占總人口數額30%左右,這將意味著,我國無論是經濟發展或是社會發展皆將面臨空前壓力和挑戰。退休老人將面臨一定精神壓力和經濟困境,再加之空巢老人現象日益嚴峻,老人生活質量在下降的同時,疾病風險系數亦會隨之上漲,在此形勢背景下,以客觀、理性、科學、積極的態度做好老年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工作至關重要。
三、人口老齡化背景下老年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存在問題
(一)缺乏健康理念
就目前來講,我國老年人群在文化水平方面依然較低,偽健康管理觀念對其影響較大,極易因此產生思想混亂,甚至對健康管理產生不信任心理,同時,部分老年人雖然有定期進行體檢,但沒有把心理健康篩查納入體檢必查項目,存在“無病不預防、有病治病”的心理,缺乏科學的健康理念,繼而難以充分發揮健康保健、預防工作的實際功效,不利于增進老年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質量。
(二)缺乏配套體系
老年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起步較晚,尚且處于初始發展階段,再加之人口老齡化形勢嚴峻,出現了管理體系與實際服務需求不一致的現象,市場運作雜亂,相應制度、政策、法律法規并未成熟,缺乏配套管理體系,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老年人社區心理健康服務水平的有效提升,存在服務水平參差不齊的現象,難以全面滿足老年群眾健康需求。
(三)缺乏專業人才
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數據顯示:全國有精神科執業(助理)醫師27733人,精神科護士57591人,心理治療師5000余人。有90余萬人次獲得心理咨詢師職業資格證書,作為老年人口大國,我國60周歲以上人口已達25949萬人,可見,相關專業管理型人才儲備依然存在一定缺口,鑒于此,為充分滿足老年人健康管理需求,改善其健康問題,就需將專業人才儲備作為切入點,優化人才管理體系,為增進服務質量奠定堅實基礎。
四、構建社區老年人心理服務體系
為積極貫徹黨的十九大強調指出的“加強社會心理服務體系建設”“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為群眾提供全周期健康服務”等發展要求,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于2019年3月28日發布了《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關于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的通知》(國衛辦老齡函〔2019〕322號),以期全面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促進老年群體心理健康發展,足以見得政府十分關注老年人心理健康,鑒于此,為貫徹落實十九大指導思想,積極響應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通知》要求,我們需采取以下措施,不斷健全社區老年人心理服務體系,為全面實施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提供有效助力。
(一)完善基層服務機構
針對老年人實施健康服務方案時,需確保健康服務機構可全面滿足老年人實際需求,鑒于此,需依據社區特征,構建功能更為完善的心理健康服務機構,有效開展多種類型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具體措施如下:其一,借鑒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試點社區先進服務經驗,合理構建政府主導、部門配合、社區落實的服務體系,統一實施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全面增進服務質量。其二,科學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室,基于老年人心理、生理等方面的特點,針對性執行心理健康教育活動,促使老年人能夠理性管理自身心態。同時,基于社區衛生中心管理實情,合理構建心理咨詢門診,以便于對社區老年人現存的心理問題進行全面統計和普查。其三,合理轉變服務運行機制,構建更為完善的服務體系保障機制,以確保專科醫院與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間能夠實現雙向轉診,為老年人身心健康提供有效保障。其四,定期開展心理健康體檢。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不僅需樹立“預防為主”的服務理念,引導老年人群體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增進其鍛煉意識,還需在此基礎上定期舉辦老年人心理健康講座,及時對其心理發展實情進行篩查,準確判斷老年人心理健康程度,如若發現異常情況,則需即刻采取干預手段確保異常人員可及時接受正規治療,以此來最大程度上避免老年群體產生煩躁、抑郁、焦慮心理。不僅如此,還需對老年人心理記錄信息及相關數據進行歸檔,定期通過問卷調查來確定其實際心理狀態,并在此基礎上優化預警機制,最大程度上為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有效服務保障。
(二)培養服務團隊
為確保社區能夠有序開展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務工作,相關負責人需要培養社區服務團隊,進一步完善社區服務組織體系。具體措施如下:其一,加強居民健康檔案管理力度,積極引進先進設備,相關人才,秉持保密性、準確性、客觀性、動態性、前瞻性等多項原則,逐步建立健全電子病歷。其二,需組織社區心理服務人員參與相關專業培訓活動,以確保工作人員可在老人角度與他們進行高效率的溝通交流,繼而準確把握老人實際生活需求,為其提供更為優質的心理健康服務。其三,為充分利用社區人力資源和衛生資源,需結合衛生保健與疾病治療工作進一步完善人才隊伍,一方面,需合理健全崗位培訓制度,加強教育培訓力度,拓展培訓渠道,另一方面需全面統籌協調工作人員定期組織開展相關娛樂性主題活動,豐富其業余生活的同時有效增進其服務主動性與工作積極性,切實提升其服務水平。其四,鼓勵二級以上醫院與社區協作組建家庭醫生簽約團隊,以此來為老年人群體提供專業化的心理服務。其五,通過普及志愿理念、拓寬招募渠道、整合社會資源、強化培訓機制等措施建立健全社區老年人心理護理志愿服務隊伍,例如,可在充分吸收黨員、企事業單位職工、機關干部的同時,以家庭為單位,依托樓道,嘗試建立“家庭志愿者”,拓展志愿者招募渠道,健全志愿者心理健康服務隊伍。
(三)強化宣傳工作
為改善上文所述老年人缺乏健康理念的問題,我們不僅需做好服務工作,還需強化宣傳工作,繼而促使老年人群體對心理健康知識有更為準確的認知與理解。科學的宣傳活動有助于增進全民文化素質,鑒于此,針對老年群體心理狀況組織開展健康宣傳活動時,需從以下幾方面為老年人心理健康提供有效保障:第一,由政府部門及相關行業機構負者規劃、主導、推進健康宣傳活動。第二,由相關學術機構、咨詢機構和服務機構相互配合開展宣傳工作。第三,需與社區委會建立合作關系,大力推廣健康宣傳活動。第四,為全面滿足老年人對健康服務提出的需求,確保科普工作的針對性、實效性與普及性,宣傳工作則需深入社區,走進家庭,全面強化宣傳工作。以國家老年人心理關愛項目試點“嘉興市秀洲區”2020年6月15日組織舉辦的“我的夕陽別樣紅”心理健康宣傳主題活動為例,為貫徹落實國家衛生健康委員全面建立老年人心理關愛服務體系的要求,油車港鎮衛生院與當地醫院心理咨詢師團隊聯合舉辦了此次老年人心理團輔活動,活動流程如下:首先,以擊鼓傳花、老年人舒緩操的形式活躍現場氣氛,并鼓勵其做“自我介紹”。隨后,將老年人合理劃分為三個小組,并為其配置專業心理咨詢師,將金色人生樹、時光回憶錄作為宣傳切入點,引導老年朋友訴說童年小故事,回顧舊時光,借助“人生樹”對老年人心理情況進行了靈活評估,老年朋友們亦借助此次專題活動將自己煩惱、困惑、快樂的事情與他人進行了交流,而心理咨詢師則針對老年人遇到的困惑,實施了耐心的紓解措施,并向老年人傳授了識別消極情緒,自我管理情緒的方法。通過與心理咨詢師聊天,老人漸漸放下了心中的顧慮,開始積極與他人進行溝通交流,并且在專題活動結束后,紛紛表示“此次專項活動給自己帶來了諸多收獲,唯有始終保持健康向上的心態,方能切實增進晚年生活質量”。由此可見,通過組織開展特色化的主體宣傳教育活動,可有效強化老人健康意識。
五、結語
綜上所述,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針對老年人健康理念缺乏,心理健康服務配套體系不完善、管理型人才儲備存在缺口等問題,需積極通過強化宣傳工作、建設服務機構、打造服務團隊等措施予以完善,全面增進健康服務水平。
(作者單位:龍巖市衛生健康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