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下全球陷入新冠疫情的陰霾,多個國家工廠停工、貿易停擺,那些靠進料加工、兩頭在外維持生計的中小企業勢必會受到強有力的沖擊,探究疫情下中小企業的發展策略路徑就顯得尤為重要。通過實地調研走訪、數據分析、參考文獻,發現需求的降低、供應鏈的缺失、資金鏈的斷裂是中小企業普遍在經歷疫情過后所處的困境。通過一定的計量分析、建模擬合,結合中小企業所處相關困境,提出中小企業堅持創新、把握時機、建立國際間市場同盟,國家宏觀層面建立多層次市場、引導構建新型消費模式有助于有效應對新冠疫情的沖擊。
關鍵詞:中小企業;新冠疫情;創新
中圖分類號:F276.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916(2021)07-0051-05
新中國成立至今,中小企業一直是搞活經濟的主角,改革開放以后尤其如此。中小企業在我國經濟中的定位,決定了它既是大中型企業的有益補充,又是實現充分就業的龐大市場,更是國家科技發展的基礎陣地。新冠疫情發生后,中小企業資金不足,技術單一,受上下游產業影響大等問題也充分顯現出來。筆者認為,當前中小企業擺脫疫情影響的辦法是解放思想,更新觀念,跟上時代,用足政策,依靠科技,借力而上。
一、中小企業應對新冠疫情的困境
我們知道,任何一個國家和地區都會有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存在,任何產業都會由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支撐,因而必須重視中小企業應對新冠疫情出現的問題。
一是需求困境出現,銷售遇上了“斷頭路”。特別是面向歐美的中小企業,在疫情發生后,突然發現產品銷路沒有了,出現了有產能無地方銷售的困境,而且短時間內這種狀況改善緩慢。
二是鏈條困境出現,生產出現了“干涸地”。疫情發生后,因為人員居家隔離,許多企業未能開工,致使許多中小企業上下游同時不暢,原料、配件、運輸等都成了問題。
三是資金困境出現,生存沒有了“常流水”。資金是中小企業的生存血脈,疫情發生后,金融市場枯竭,資本市場一下子成了無水之地,這就會要了中小企業的命。大家知道,金融市場的短期低利率貸款是中小企業的續命水,金融市場無資金可貸,中小企業必死無疑。
四是參照困境出現,運行缺少了“指南針”。以往生產銷售中,作為企業生產銷售參照指標的世界各國用電指數、航運指數、期貨指數、新訂單指數等現在統統不準了,中小企業無所適從,不知道該怎么辦,急需要從過往的情況判斷中走出來,尋找到新的生產、銷售坐標。
二、新冠疫情對中小企業發展的啟示
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生存、發展的困難和問題都有預案,唯獨對新冠疫情可能造成的影響準備不足,或者根本沒有準備。因而在經歷突如其來疫情之后,中小企業家目前的感受雖然五味雜陳,但受到的啟示卻是深刻而全面的。
一是眼睛“長在頭頂上”。就是說,要時刻盯著黨中央的重大決策,時刻關注國家的大政方針,時刻聽黨的話。中小企業只有將企業的命運與國家發展同步,才能在國家快速發展的列車上不掉隊。因此,中小企業家必須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緊跟國家的發展戰略,調整企業自己的生產方案,在用足用好政策上下大功夫。疫情發生后,一部分中小企業根據國家政策調整,積極響應國家號召,立即調整生產設備,上馬口罩廠、檢測試劑廠等,已經賺得盆滿缽滿,這就是最好例證。國家目前已經出臺“十四五”規劃,中小企業家更要認真學習,認真研判,認真規劃,從發展理論、心理、技術、路徑和資金等方面,向國家規劃靠攏,在國家發展中實現企業的最大價值。
二是牢記船小好調頭。中美貿易摩擦和新冠疫情告訴我們,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和技術儲備都要向華為學習,要有多種準備,有預案,有“備胎”,有退路,關鍵時刻第二方案能夠及時啟動,規避風險,沉著應對重大危機。比如,美國疫情發生后,中小企業對美出口除了關稅增加負擔外,還增加了疫情因素,出口不暢,資金回籠困難,物流成本上升,企業不僅面臨虧損,而且面臨更多的不確定性。如果中小企業能夠及時調整出口國家或地區,向疫情不十分嚴重的地區轉移,就能夠增加生存概率,增厚利潤。調整出口行業和產品也是如此。全球范圍內的新冠疫情發生后,最先增加的需求多是與抗擊疫情相關的產品,其次才是生活必需品。疫情減輕后,生產所需的原材料、數控機床、工程機械才會提上議事日程。按照這個邏輯,中小企業要立足實際及時調整,這樣才能會應對自如。
三是背靠大樹好乘涼。由于疫情是突然發生的公共衛生事件,中小企業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面前,容易驚慌失措,怨天尤人,更容易由于決策失誤而關門歇業。因此,在重大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中小企業僅靠自身很難自保,必須融入產業鏈,用全產業鏈的資源保護企業的生存,用全產業鏈的發展提升企業的績效,用全產業鏈的技術促進企業生產效益的提高。目前情況下,中小企業在半導體、生物制藥、基因頻譜、航空航天等新材料、新工藝、新門類方面,都有加入國家發展產業鏈的機遇,應當緊緊抓住稍縱即逝的機會,在產業鏈完善和升級中,實現中小企業的發展躍升。
四是跟上時代有商機。思維是行動的先導。中小企業改變在疫情中的被動應付狀況,思想認識的提高非常重要。因此,中小企業的管理者必須跟上時代的步伐,解放思想,改革創新,敏銳發現疫情下的市場需求,及時變更企業生產計劃,調整人力技術使用方式,使自己的思想與時代同步,企業與市場同步,產品與需求同步。比如,現在布局物聯網產業鏈,或者布局數字經濟產業鏈,就能確保下一個二十年企業生產經營不掉隊。但統計數據顯示的情況令人擔憂,2019年中國SCI(science citation index,科學引文索引)論文發表數量超過50萬篇,位列世界第二。而2000年中國SCI期刊對中國學者論文的貢獻是41%,到2018年下降到7.4%。“這意味著100篇論文中只有7篇發表在中國期刊上,另93篇都發在國外期刊。科研成果不發表在中國期刊上,很難讓廣大中國中小企業者知曉。中國期刊的重要性和發展的急迫性不言而喻。”[1]仔細分析便可發現,中小企業的掌舵人關注頂級期刊的很少,進行理論創新并發表自己的文章更是鳳毛麟角。筆者調研走訪了7家中小企業負責人,無一人在期刊發表文章,也無一人看過行業期刊,更別說國外期刊。在經濟全球化的今天,如果思維沒有跟上時代,視野就不會拓展到世界,生產就沒有頂尖的科技支撐。所以,中小企業改變目前的困境,就必須從跟上時代開始。
三、中小企業發展的可能路徑
人們常說,“路走對了,門進錯了。”指的就是路徑選擇。對于中小企業來說,現在注冊高污染企業,上馬地下B2B(business-to-business,企業對企業)公司,選擇就是虧損,上馬就是違法,是沒有一點前途的。當然,中小企業也不是沒有捷徑可走,眼下就有最佳窗口。
一是必須圍繞新基建。也就是說,中小企業要主動在生產上“傍大款”。今年以來,新基建成為經濟領域最大的風口,俗話說,遇到風口,豬都會飛。因此,中小企業在今后一段時間內,首要的任務是調整自己,迅速抓住新基建這個最大、最新、最長的風口,傍上參與新基建的科技高、實力強、布局廣等“大款”企業,實現企業的逆周期生長。比如在軟件行業中,工業軟件是一個小眾產業,卻是工業制造的大腦和神經,在產業鏈中發揮關鍵作用,堪稱工業領域的皇冠,高端工業軟件更是皇冠上的明珠。我國工業軟件自主程度較低,既缺皇冠又少明珠。這背后有工業軟件人才“斷供”的嚴峻現實,也有中小企業不愿攻堅克難的問題。國內一家工業軟件測評單位由于業務增加,希望能招聘20人,最后來面試的只有3人。這家公司在招聘時遭遇的問題,一定程度上折射出目前工業軟件行業面臨的人才窘境。今年6月,教育部和工信部聯合印發的《特色化示范性軟件學院建設指南》顯示,去年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從業人數達673萬人,同比增長4.7%,但整體仍存在較大缺口,且結構性矛盾突出。在少人參與和無企業涉足的狀況下,國外巨頭幾乎壟斷我國工業軟件市場。據走向智能研究院的研究評估,在我國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類軟件市場,法國達索、德國西門子、美國PTC以及美國Autodesk公司市場占有率達90%以上。在CAE仿真軟件市場領域,美國ANSYS、ALTAIR、NASTRAN等公司占據了95%以上的市場份額[2]。我國工業軟件下游行業非常發達,如果中小企業補足工業設計這塊短板,除了自身收入頗豐外,整個產業也會快速發展。
二是必須開墾新荒地。中小企業要主動在產品上開墾“新荒地”。疫情發生后,全球經濟按下了暫停鍵,原來的暢銷產品變得滯銷了,原來的暢通物鏈突然斷裂了,原來的訂單資金瞬間沒有了。中小企業必須根據銷售對象的變化,及時調整生產產品種類、等級和技術含量等指標,生產新的銷售對象所喜愛的產品,用新的產品開拓新的市場,做到產量不少、質量不降、效率不減。2020年前8個月,我國已有近萬家(9335家)企業變更經營范圍,加入半導體、集成電路相關業務,其中不乏一些主營業務與半導體風馬牛不相及的企業,比如建筑安裝、建材批發、采暖設備業務等。大眾熟知的格力電器等家電企業、萬業企業等房地產企業,也紛紛搞起了“跨界”[3]。它們的加入,讓我們的商品市場頓時變得高大上起來。簽字筆頭上的滾珠、柔性屏、“撕紙”鋼等高新產品的問世,都有中小企業的貢獻和心血。
三是必須突出有特色。中小企業在技術上要突出“小精尖”,要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人精我特”。仔細研究德國的企業就會發現,它們追求在一個行業內做到最好、最精、最有特色,所以幾十年立于風雨中而不倒,值得我們的中小企業學習。2020年9月8日,農夫山泉在港股上市后,股價高開,報39.8港元/股,漲幅為85.12%,總市值達4452.92億港元,其創始人鐘睒睒的身價更是超過了馬化騰,成為中國首富。在此之前,還有一個不起眼的行業龍頭企業海天醬油也引發了熱議,9月份,其市值一度超過了6500億元,等于兩個萬科的市值。在中國有大量的高端產業,比如人工智能、5G、物聯網等,至于礦泉水、醬油等看起來沒有多少技術含量的企業,常常被忽視。其實在很多不起眼的領域,也有非常賺錢企業,被人們忽視的非高技術公司,恰恰是中小企業學習的對象。任何企業都有自己的特色,都有自己的絕活,都有自己的核心技術,這才是中小企業能夠長久生存和做大做強的秘訣。
四是必須融入全球化。也就是說,中小企業在銷售上要敢于“闖江湖”,敢于在全球范圍內去拓展,敢于在發達地區接受時代性的挑戰。尤其需要提倡的是,利用好國內優勢,借助市場化的杠桿,敢于在疫情下“蛇吞象”,不能僅僅把疫情當作危險,還要當作機遇。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哪個國家疫情最重,企業破產越多,中小企業就越要逆勢而上,既幫助困難國家的企業,又實現自己的涅槃。比如火鍋企業敢不敢到歐洲國家開分店,讓西方人品嘗漢堡之外的美食;鮮花餅敢不敢拿到美洲國家去銷售,讓美洲人品嘗豆子燉肉之外的佳肴;蘭州牛肉面敢不敢到中東國家擺攤位,讓伊斯蘭人民品嘗烤肉和油浸秋葵之外的味道,等等。站在全球看中小企業發展,我們的市場空間無限廣闊。
五是必須兩條腿走路。中小企業在設備、技術、管理、產品等方面,要能夠盡可能軍民兩用。過去的高鐵建設,無人機普及,都是軍民兩用技術成功應用的范例。無論高鐵運送兵員還是平民,無人機偵察還是娛樂,都是應用對象和場景的變化而已。我國的航空航天、電子電磁、網絡信息、生物基因等領域,都有軍民兩用的處女地亟待開發,都是中小企業大有所為的場所。我國的北斗導航系統就是軍隊科研人員和眾多中小企業共同奮斗的集大成者。至于網絡技術、電子對抗、夜視觀察等,都是在中小企業參與下,實現了市場的快速發展和技術升級。參與這些軍民兩用行業建設的中小企業,就享受到了軍民兩個方面發展的實惠
四、新冠疫情期間中小企業發展的建議
一是實行線上線下兩套系統,加快數字化服務建設。建議立即完成政府部門、企業、個人和其他社會主體的線上線下兩套注冊,線上線下的注冊體在法律上具備同樣功能,負有同樣責任,擔負同樣任務。從目前來看,有微信的個人都具備了線上線下的功能。部分企業完成了線上的產品宣傳銷售,距離線上企業尚有差距,而完成線上政府則要做的工作更多。浙江省杭州市“親清在線”——“杭州市親清新型政商關系數字平臺”的建立,在線上政府服務方面就作了有益的嘗試。建立線上線下兩套系統的好處在于,順應數字時代潮流,線上辦公,線上管理,線上服務,線上申訴成為可能,提高了效率,節約了資源,推動了科創,升級了服務,杜絕了漏洞。不要小看線下到線上的雙注冊,這是數字科技時代下的工作方式革命、服務方式革命、反腐方式革命,對于城市建設,政府管理,人們出行,購買商品等都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中小企業應當積極參與、主動作為。
二是區分內外兩個市場配套的企業和商品,實行分類指導。馬克思主義告訴我們,具體情況具體分析。我國被世人稱之為世界工廠,說明許多中小企業擔負著世界多國的外貿出口任務。各大洲各個國家文化、傳統、習慣不同,產品用途不同,導致中小企業在完成對外貿易時,遇到的困難各異。新冠疫情發生后,中小企業有的資金缺少,有的訂貨中斷,有的遭遇技術瓶頸,情況千差萬別,需要針對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對癥下藥。從技術角度來看,在技術升級過程當中,企業本身就發生著優勝劣汰的變化,發生著技術升級導致產業升級的變化。因此,一定要分類指導。在市場取向上,指導企業不能捆綁,要適時轉移。中美貿易戰爆發后,中小企業就要減少美國市場份額,加大對歐洲和非洲的市場關注度。在商品內涵上,指導企業不能盲目,要適合目標市場的文化。各個國家文化不同,宗教不同,因而商品設計、外觀形狀等都要因人因地來定位,不可一刀切。在技術發展上,中小企業不能不變,要不斷進步,技術含量的增加,是以附加值的增加為前提的。因而對于技術進步應當持積極的態度,該投入的要加大投入,該用自動化代替人力的要勇于代替,該保護知識產權的要及時保護。那種認為中小企業無知識產權,無保護能力和必要的想法是非常錯誤和落伍的。
三是疫情期間中央政府實行更多商品政策“兜底”。今年的疫情中,我國創造了一種人們歡迎、市場急需、企業愿意的管理市場模式,那就是對于口罩、手套、消毒劑、呼吸機等抗擊疫情需要的產品,實行鼓勵企業生產的政策,產品除了市場消費外,多余部分都由國家收儲,做到了國家、企業和個人都滿意。目前我國疫情雖然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是國外的疫情還非常嚴重,尤其是因為疫情致使許多國家和地區生產未能全面恢復,物流仍然陷于停頓,因而對于防疫類產品,建議國家繼續兜底,用于防控疫情需要。對于糧食、飲用水、醫藥、食用調料等生活類必需品,也應該在滿足國內需求的基礎上,實行國家部分收儲兜底,用于關鍵時刻履行國際主義義務。至于一些關鍵行業的關鍵工業設備,國家在可能的情況下,也應收儲兜底,用于疫情減輕時各個國家的生產恢復。這樣,在國家兜底政策下,中小企業不僅能夠活下去,而且可以持續發展。
四是指導中小企業建立國際間市場聯盟,實行國際間共進退。用現在比較流行的鏈條說,就是跨國公司通過全球的產業鏈、供應鏈在全球重構,構建了以服務貿易為主要形態的服務鏈。原來我們常說的三鏈是供應鏈、產業鏈和價值鏈,其實數字時代貫穿這三鏈的是服務貿易所形成的服務鏈,是保證不斷跟上時代步伐的技術鏈,是代表新技術革命的數據鏈,因而產業鏈、供應鏈、服務鏈、技術鏈、數據鏈和價值鏈就構成了決定中小企業生存的生命鏈。
當前中小企業最主要的是完善服務鏈,是不斷提高技術鏈和積累數據鏈。跨國公司生產性服務就是服務鏈,即就是跨國公司的服務貿易。我們現在的國際貿易,工業設計、知識產權、品牌價值、物流、金融這些服務鏈條,已經嵌入了生產性產業鏈和供應鏈之中。在制造業的形態中,制造業流程與管理的服務化,甚至制造業的柔性化和物流化,使制造的產品加入了服務的價值。未來產品售后的服務,軟件升級的服務,維修保養的服務,都是中小企業參與服務貿易的切入點。中小企業參與技術鏈的關鍵是從小處下手,高處著眼,精處對標,保證企業在技術鏈上始終占有一席之地,這一切伴隨著國際貿易中的商流、物流、資本流、信息流等,實現了流通中的服務貿易和技術交易升級,確保了國際商品的正常流動。
當下特別需要提倡的是,在各個產業鏈的分工中建立國際間產業聯盟,建立跨洲產業協會,建立無國界產業交流組織,建立創新型產業標準,從而實現產業間的信息共享、技術交易、企業替代、高低搭配。這樣做的好處在于,由企業、產業、行業引領下的市場行為,可以最大限度減少國際間的政治干擾,最大限度利用市場配置產業資源,實現大企業引領下中小企業的健康發展。當然,這一切必須在以我為主的前提下來進行,一旦中小企業加入外國資本控制下的各種鏈條當中,就容易時刻被踢出局,中小企業家在中美當前的科技企業博弈中,就應當看透美國的霸權行徑,做到未雨綢繆。
五是建立多層次的國內國際產品創新獎懲機制。企業的生命力在產品,產品的生命力在創新。鐵的事實告訴我們,一個企業的產品數年不升級,不改變,不創新,那么這個企業也就即將被市場拋棄了。2020年5月1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會議首次提出“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和內需潛力,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當前,我們大力提振國內消費,千方百計擴大消費市場,困境在于一些企業的產品和服務沒有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更沒有形成引領全球消費的市場。改變這種狀況的辦法就是通過市場原則,讓市場說話,讓市場消費的產品說話。因此,國家或者行業協會對產品創新進行激勵就成為必要。一件產品在市場中消費火了,就適當給予獎勵。對于幾十年不變的產品,尤其是外觀、內涵和技術應用都不變的產品,就要給予企業家誡勉談話,甚至給予懲處。這樣做的好處在于,可以迫使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走上創新技術、創新產品、創新服務的正道。在培育消費市場的過程中,應該雪中送炭,也應該錦上添花。在全國形成創新產品的熱潮,就能形成由全國到全球范圍內的消費熱潮,由消費引領生產的時代才能到來。
六是創造新的消費領域和方法,實行消費引領發展模式。2020年9月9日,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確定支持新業態新模式加快發展帶動新型消費的措施,促進經濟恢復性增長。9月21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以新業態新模式引領新型消費加快發展的意見》指出,要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以新業態新模式為引領,加快推動新型消費擴容提質,努力實現新型消費加快發展,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因此,中小企業的復蘇和發展絕對不可忽視我國消費成為經濟恢復的這個薄弱環節。
1.利用網絡數字技術發展下的新業態與新模式。數字技術支撐了新型消費逆勢快速發展,而且潛力巨大。中小企業應當善于搭上抖音、B站等網絡平臺的快車,打通數字經濟的消費堵點,實現平臺和自身產品的完美結合,把產品融入平臺發展場景,完善數字技術消費的產業鏈。比如畫家夏阿就很好地解決了這一問題。在互聯網時代,流量是搭建一切商業模式的基礎,正是因為有了龐大的流量基礎,畫家夏阿索性開起了淘寶店“夏蟲與冰藝術坊”,采用古畫新作的模式,將現代紅人融入到古典畫作中,現在他的收入達到幾百萬元。
2.應用網上辦公、科研和會議等新型集體消費模式。應當看到,服務型的消費模式是國家、企業在數字技術到來之后必不可少的消費方式,在這種集體消費模式下,從會場到終端,從設置到布局,從會議用品到禮品獎勵,從人員接送到專家授課等,都有許多商機和完善服務之處,需要中小企業積極尋找和發現。
3.把握個體電子消費這個消費主流。數字技術時代各個市場主體都會加快創新,都會釋放更大內需,從而增強經濟恢復性增長動力。中小企業要抓住這個機會,推動新型消費擴容提質,創新無接觸消費模式。比如,通過網絡視頻開放車間吸引消費者關注企業和產品,通過免收費方式在線推廣手工制作,開放網上獨家診療服務,教授醫學健身方法,介紹家鄉旅游線路等,都在中小企業優先選項之列。
4.抓住商品快速周轉銷售的商機。中小企業的食用類商品消費,必須依托城市的智慧超市等新零售方式,用新穎產品來進行。例如,西安一所高校制作油潑辣子咸蛋黃、臘牛肉五仁“陜味”特色月餅送師生。西安科技大學高新學院副院長楊濤表示,今年中秋節、國慶節雙節同慶,學校想用一種特別的方式為同學們營造節日氣氛。經過商議,學校決定制作具有陜西特色風味的月餅送給師生,讓來自全國各地的同學們感受到陜西的熱情和家的溫暖[4]。結果,特色月餅銷售迅速走出校園,成為市場熱銷品。當然,在產品銷售的同時,健全生產者和用戶雙方的權益保護,營造安心放心誠信的消費環境也不可忽視。
5.是抓住服務貿易升級的時間窗口。2020年9月8日,揭露外賣平臺算法壓榨騎手的文章《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刷屏。在外賣平臺系統算法與數據的驅動下,“準時送單”成為外賣騎手們的至高法則。為了準時送單,他們常常不得不違反交規,與時間賽跑。一時間,網民對這種“活在算法陰影里”的狀態口誅筆伐[5]。數字時代,包括算法在內的數字服務貿易作為推動全球化的新動力,會使商品貿易中的服務含量迅速增加,全球價值鏈中的服務領域迅速擴大,過去不可貿易的傳統服務業轉變為可貿易的數字服務業,而且能創造出更多新的全球化的服務形態。比如大型設備出口后維修、保養或者軟件升級等服務,就是傳統設備出口貿易的數字服務。更為智慧一點的服務貿易就是直接為對方研發所需軟件,系列軟件更好。使我國成為數字服務貿易大國,中小企業一定是主力軍。
七是建立信用鏈,打通資金鏈中的“腸梗阻”。金融學家馬霞認為,美國的零售巨頭基本不需要占用很多流動資金,他們是用信用來賺錢。甚至他們把信用玩到了另一個極端,玩成了資不抵債,連資本金都不用了[6]。比較美國商品的價格,同樣的中國制造,比中國市場價格還便宜,一個原因就是美國的營商環境好,連鎖店集團的經營成本很低。比如,他們給中國企業開180天的信用證,等于中國企業替美國企業融資。換一個視角來看,就等于中國企業從美國需求方拿到了銀行融資的信用證明,這等于產業鏈上下端彼此給對方背書增信。中國企業收到信用證就可以到銀行貸款,這樣資金就運轉起來了。美國企業與中國企業通過信用證構建了一條信用鏈,而信用鏈又助力完成了產業鏈。
所以,中小企業要從根本上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就以大企業為信用龍頭,這樣,小企業就可以通過產業鏈之間的相互增信,或者說依賴大企業的授信,來部分解決融資難的問題。借用區塊鏈的思路,實行中小企業的融資在行業間信用透明化,保證融資用于生產或者物流,避免惡意套現。如果一個小企業欠了三角債或者惡意賴賬,那么它在整個行業將無法生存。數字時代的來臨,是解決中小企業融資的難得機遇,借用科技之力,中小企業融資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參考文獻:
[1]卜葉.超9成SCI論文發在國外!中文期刊到底差在哪[DB/OL].科學網.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0/9/445012.shtm.
[2]馬曉澄,陳剛,荊淮僑.工業軟件人才哪里來[J].瞭望, 2020(38).
[3]金十數據.美國成就“中國芯”?近10000家中企投身半導體,國產芯加速崛起[DB/OL].https://t.10jqka.com.cn/pid_138039422.shtml.
[4]西安新聞網.西安一高校特制3萬多塊“陜味”月餅,免費送師生品嘗[EB/OL].http://www.xiancn.com/content/2020-09/21/content_3630848.htm.
[5]中國證券報.誰把外賣騎手“困在系統里”[EB/OL].https://ishare.ifeng.com/c/s/7zdQE5dT1uO.
[6]馬霞.如何根治三角債[EB/OL].http://www.dacankao.com/thread-194186-1-1.html.
作者簡介:魏垚央(2000—),男,漢族,陜西西安人,單位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商學院,研究方向為宏觀經濟、貨幣與財政政策。
基金項目: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資助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