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玉科
表揚是一門藝術(shù),而不是簡單的幾個褒義詞。在課堂上正確的表揚學生,能起到積極有效的作用,有益于學生的自我認知和成長。相反,則會讓學生陷入固定型思維,久而久之容易起到反作用,體育課堂亦是如此。文章通過教學實踐探討了如何在體育課堂中正確運用表揚的藝術(shù),并結(jié)合教學實踐提出意見建議,以達到良好的激勵效果,增加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其健康快樂成長。
教育心理學表明,經(jīng)常表揚、贊揚學生能幫助學生形成良好品德和學習行為,樹立他們的自信心。激勵的評價可以幫助學生樹立自信心,對于學生的學習和生活都具有積極作用,能使學生正確認識并不斷完善自己,在體育課堂上亦是如此。小學生都有很強的自尊心,他們渴望得到教師、父母以及他人的贊賞。因為當他們的小進步、小成果得到表揚時,會更加努力,激發(fā)心中的自信心,并且可以幫助他形成積極主動向上的心態(tài);而當被忽略時,他們往往容易失去積極主動的斗志,或者失去努力的方向。也就是說,教師、家長的評價可以給學生找到自己的定位。
但課堂上體育老師常常忽略了對學生們的表揚和激勵,更多的是批評,尤其是新教師。偶爾的表揚,老師也經(jīng)常會以“你太棒了”“真聰明”等話語進行評價學生,這些抽象籠統(tǒng)的評價讓孩子不知道好在哪里,長此以往,就會失去激勵的效果。因此,教師和家長都應認真思考、探究如何運用好表揚的技巧,對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評價,從而促進學生積極、健康地成長。
1 正確把握表揚的時機
教師的表揚可以說貫穿在課堂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但是表揚不是簡單地對好的行為的肯定,表揚也需要掌握時機。你需要孩子們做到什么,就在孩子中尋找一種好的行為表現(xiàn),然后進行表揚。因為孩子易模仿,經(jīng)表揚之后,其他孩子馬上會模仿該行為。這樣老師對孩子提出的行為要求無需語言,就不言而喻了。
在體育教學中,對學生的評價往往分為診斷性、形成性和總結(jié)性評價。根據(jù)三種評價的特點,我們可以將表揚也分為三種:前瞻性表揚、過程性表揚和總結(jié)性表揚。
前瞻性表揚是在課堂內(nèi)容學習時對學生的表現(xiàn)提出的表揚,重在表揚表現(xiàn)優(yōu)秀的學生,可以為其他學生們的學習樹立榜樣。如“某某同學站的真直”“這一組最安靜”等,可以讓其他學生有參考的榜樣,紛紛模仿。
過程性表揚是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對學生提出的表揚,重在對學生學習情況、掌握技能知識情況、學習態(tài)度等進行表揚,其他學生會模仿被表揚學生,可以為學生們的學習行為提供推力。如“表揚這一組站隊迅速,隊列整齊安靜”“表揚這位同學抬頭挺胸,非常精神”“某某同學右腿擺的真高,看還有哪位同學和他一樣高?”等等,在學習過程中,當某一組或某一位學生受到表揚時,勢必會引起其他學生的注意,積極向受表揚學生學習、模范動作,起到推動作用。這些評價不能及時地反饋給學生,學生對自己的行為失去最初的印象,因此就失去了表揚的時效。
總結(jié)性表揚是某一內(nèi)容、環(huán)節(jié)或課堂結(jié)束后的表揚,重在表揚學生在課堂表現(xiàn),可以延伸學生學習的激勵效果。如“某某同學剛才動作非常規(guī)范,我們來請他展示一下”“這節(jié)課同學們表現(xiàn)都很好,尤其是……大家要向他們學習哦”等,讓學生回顧并正確認識自己的課堂表現(xiàn),向優(yōu)秀同學看齊,為下一課奠定基礎(chǔ)。
2 表揚努力,不表揚聰明
斯坦福大學教授Carol Dweck提道:贊美孩子的天賦而非他的努力、策略和選擇,是在慢性地扼殺他的成長型思維!成長型思維的人,相信通過自己的努力可以提升能力;而固定思維的人,則始終認為自己的心智和能力是不會變化。
簡單的說,如果表揚學生時,單純地用“棒、聰明、有天賦”來表達,就是在無形中給孩子灌輸“固定型思維”。比如在體育教學中,如果一個學生跑步第一,就說他“你很有天賦!”其實這等于是在跟學生說,你跑這么快,是因為這是你的天賦,天生就這樣;一個學生學習動作快,你就說“真聰明”,其實這等于在跟學生說,你學動作這么快,是因為你聰明。重要的是,“表揚聰明”還會給孩子另外一種暗示,學生會認為老師之所以表揚他,是因為他聰明、有天賦,所以他如果想要以后繼續(xù)得到老師的表揚,就要繼續(xù)展現(xiàn)出他很聰明、很有天賦的樣子。
如果我們在夸贊孩子又或者是回復別人的贊揚時,換一種表達,如“真快,繼續(xù)努力”“這是你不斷努力的成績”“這動作盡管很難,但你一直沒有放棄”“你一點都不怕困難,真棒”,如果這樣評價學生,其實是在暗示學生,老師最看重的是他的努力、勇氣和堅持,所以如果他想要以后繼續(xù)得到夸獎的話,就要繼續(xù)努力、堅持。
因此,常表揚學生聰明、有天賦會讓學生認為自己的成績都是因為自己聰明、有天賦,久而久之,這樣的學生會躲避挑戰(zhàn),更容易放棄,因為他們在遇到困難的時候,很自然的結(jié)論就是,看來這動作的難度超出我的天賦和聰明程度了。相反,被表揚努力的學生會選擇挑戰(zhàn),并更可能堅持下去,因為他會覺得努力是更有價值的,他越努力,就越能體現(xiàn)出價值。
3 表揚具體,不表揚全部
課堂上,教師如果頻繁使用“太好了”“你真棒”這樣寬泛的、固定的激勵語,短時間內(nèi)會激起學生興趣和斗志,但是長此以往,就可能使孩子們不知道什么地方得到了夸獎,學生如入云霧中,不知道好在哪里,棒在哪里,只覺得自己棒,不能起到激勵作用,反而有可能會讓他容易驕傲。可能教師已經(jīng)習慣于對著學生說出“你真棒!”“真厲害!”這樣的評價,教師隨口的夸獎,可能意識不到會帶來怎樣的消極影響,如果總是這樣籠統(tǒng)地表揚孩子,會讓孩子無所適從,直到有一天,發(fā)現(xiàn)孩子變得害怕失敗,經(jīng)不起挫折。
其實,體育課上學生的每一個學習細節(jié)都是值得表揚和贊美的——動作學的快,不會的動作反復練習,某某學生聲音洪亮,站得直,手型掌握了,重心降低了等等。如果我們換種表揚的方式,如:“你跑得快,是起跑和擺臂做得好!”這樣是在告訴學生這次跑了第一,是因為上課認真聽講,做到了起跑迅速和積極擺臂的原因,他會繼續(xù)認真學習和努力。“某某同學的馬步重心低,非常規(guī)范” 是在告訴同學們這位同學動作好看、規(guī)范是因為重心低。而像“你跑得真快,真厲害”“某某同學動作真美”這樣籠統(tǒng)的表揚讓學生不知道“美在哪里”“為什么快”,只知道自己受到了表揚。在教學中,有針對性的、具體的表揚會讓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應該怎么做,找到努力的方向,同時也能樹立榜樣的力量,給孩子們增加成長的正能量。
4 表揚過程,不表揚結(jié)果
結(jié)果是一時,想要孩子勇敢迎接更高的挑戰(zhàn),就要表揚孩子的過程、成長,而不是這一次學習中得到的分數(shù)或者表現(xiàn)。
在教學中應該讓學生感覺到,學習的過程比結(jié)果更重要,成績是在不斷努力過程中爭取到的,如果一味的表揚某某同學的結(jié)果,表揚成績,會讓學生看不到自己的努力過程,久而久之會對結(jié)果更加重視,忽視過程中的重要因素。比如,某學生在測試中得了第一名就表揚他“你得了第一名,你是最棒的”“你跳的最遠,真厲害”等,這樣就在暗示學生“老師表揚我是因為我拿了第一”,讓他沉浸在第一的快樂中,而沒有讓他自己或其他同學們看到得到第一所需付出的努力。因此作為教師,應該知道學生的平時表現(xiàn),“表揚過程”可以先詢問學生是如何做到的,讓學生回想這個過程,再根據(jù)過程進行表揚他所用的方法和具體表現(xiàn)。這樣表揚,就起到了不要讓孩子過于在乎成績的作用,從而培養(yǎng)他找跑步的技巧和興趣。
如果學生沒有取得好成績,也要及時鼓勵,讓學生知道哪個地方或哪個動作沒練好,而通過糾正之后有進步,這證明學生又找到一個漏洞,而且又把漏洞給補上了,老師還要同學生擊掌相慶這個進步,要讓他知道,哪怕遇到挫折困難,但只要努力去解決了,就值得夸獎,要把孩子的注意力轉(zhuǎn)移到進步的過程中,要告訴孩子你在乎的、關(guān)注的,并不是孩子一時的表現(xiàn),而是幫他建立起從挫折中學習和成長的習慣,那才是真正關(guān)系到他一生成長的關(guān)鍵。
5 表揚要面向全體學生
全體學生的共同發(fā)展是教學的最終目的。體育課特別強調(diào)要關(guān)注每一個學生的身心發(fā)展。這就要求教師要辯證地看待每一個學生,不要拿統(tǒng)一的標準去要求不同層次的學生。要善于發(fā)現(xiàn)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能盡量把這些閃光點變成上進的動力。因此體育課上表揚不僅要針對運動水平高的學生,更應面向運動能力差的學生,因為他們更需要老師的肯定和支持,課堂上要及時發(fā)現(xiàn)他們的優(yōu)點給予肯定。如在課堂中發(fā)現(xiàn)某個成績平平的學生練習很認真,就要及時表揚“某某同學今天很認真,動作很規(guī)范”“你雖然沒取得好成績,但老師發(fā)現(xiàn)你平常很認真,繼續(xù)努力”,受到激勵的他會增加信心,更加努力。
所以,教師要為每一個學生提供表現(xiàn)自己的機會,并提供恰當?shù)谋頁P與贊賞。讓學生感到:只要參與就能成功。從而,樹立信心和勇氣,產(chǎn)生強大的學習愿望和動力。
6 結(jié)語
“好孩子是夸出來的”。但正確的表揚才能讓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引領(lǐng)學生不斷走向成功,而無效的表揚會適得其反。體育課上,教師應正確、合理地運用表揚的藝術(shù),把握表揚的時機,及時給予學生具體的、過程性的表揚和評價,讓學生更好地認識自己,明確努力的方向,以培養(yǎng)學生成長型思維。
(作者單位:蘇州高新區(qū)文星小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