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聯網+”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的黨建工作不斷創新改革,傳統黨建模式也正在向“智慧黨建”新模式轉型升級,多數高校已經開發出各具特色的智慧黨建平臺,也面臨著一些客觀存在的問題,如教育學習公式化、黨務工作單向化、組織活動形式化、社會服務效能不高等。本文從強化思想引領、改革學習模式、優化組織生活、創新智慧黨員服務等方面,為促進高職院校智慧黨建的高質量發展提供路徑探索。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智慧黨建,高質量發展
引言
“智慧黨建”是指“充分借助互聯網、新媒體等技術手段,對黨的組織活動、黨務管理、網絡問政、公眾服務等活動的各種需求作出智能的響應,構建起黨建發展的智慧環境”[1]。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要“增強改革創新本領,保持銳意進取的精神風貌,善于結合實際創造性推動工作,善于運用互聯網技術和信息化”。新形勢下,傳統黨建模式已經難以適應全面從嚴治黨的要求。為了順應新時代的新要求,各高校都在積極探索 “智慧黨建”、“互聯網+黨建”的創新模式,廣泛推動了基層特別是學生黨建工作的智慧化、數字化、網絡化發展[2]。
當前,在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背景下,在高職院校著力創建“雙高院校”的氛圍下,黨建工作作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育人體系的中心環節,對高職院校的整體發展也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高校有必要通過高質量發展“智慧黨建”,全面優化黨建工作模式,提升黨組織的活力和戰斗力,促進全面從嚴治黨的不斷推進。
一、高職院校黨建工作及“智慧黨建”發展現狀
1.高職院校黨建工作現狀
當前,高職院校黨員發展依照“控制總量,優化結構,提高質量,發揮作用”的工作原則,黨員比例較之前有大幅度的縮減。在學生層面,每年級僅有不到2%的優秀學生能在畢業之前發展成為預備黨員。而大一新生入校后,對黨組織的向往十分迫切,提交入黨申請書的學生比例超過90%。大學生群體存在思想活躍、信息聚集、意識形態復雜、易受周圍人事環境影響等特點,高校黨支部主要通過組織學習、開展活動、黨建帶團建、微信推文宣傳等方式,延伸思想建設,提升黨建凝聚力[3]。
2.高職院?!爸腔埸h建”現狀
當前,在國家大政方針的指引和網絡大環境的影響下,廣大高校在構建“互聯網+”智慧黨建模式中,也已取得了一些成果,如“黨員信息數據庫”、“黨員教育專題網站”、“網上黨?!?、微博官方號、微信公眾號等[4]。在學習層面,各大高校通過推進“學習強國”app的全覆蓋、嚴落實,已經基本做到近100%的黨員每天通過智能手機,在線完成學習強國的每日學習任務。在組織層面,以某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學校黨委組織部門開發了學校智慧黨建平臺“某院先鋒”,作為黨務公開的重要數據窗口,為全校黨員的學習、三會一課、新聞宣傳、溝通共享、黨費繳納提供網絡交互平臺。此外,平臺還創新打造“活力直播臺”亮點板塊,鼓勵基層黨支部發布支部動態,加強交流。學校還定期通過該平臺組織答題競猜等活動,充分營造學習氛圍。
二、新時期高職院校智慧黨建存在的問題
1. 在線教育公式化
當前,高職院校的黨員在線教育形式目前主要以“學習強國”平臺為主,各高校在校內智慧黨建平臺也會定期發布學習任務,組織答題活動測驗學習成果。在常態化的主題教育學習中,高校也通過智慧黨建app開展了線上線下聯動的特色學習活動,但仍然存在部分黨員學習主動性不強、學習內容和學習形式缺乏針對性、學習缺乏交互性、學習成果的驗收形式過于粗糙等問題,整體學習效果未達預期。
2.宣傳工作單向化
近年來,各高校越來越重視在媒體官方網站、微博、微信公眾號以及抖音等新媒體平臺的黨建宣傳工作,也利用智慧黨建平臺及時更新黨務工作動態,發布重要通知和黨建活動新聞等。但普遍看來,高職院校的網絡新媒體黨建宣傳工作還僅僅停留在單向的輸出,缺少專項陣地,或陣地吸引力不強。關注者多為黨政領導及相關業務從業者,普通黨員教師及學生黨員對該類新聞宣傳內容的關注度不夠,只有少數普通黨員能夠做到積極主動的認真閱讀宣傳新聞,宣傳的內容和形式也不夠深入人心。
3.組織活動形式化
高?;鶎狱h支部每月應至少開展一次黨日活動。多數基層黨支部將黨日活動與業務工作相結合,通過黨日活動實現黨業結合,促進支部黨員交流。同時,也存在一些應付心理,活動前的組織不夠系統化,影響了黨員參加活動的積極性,活動活躍度不夠,不利于增強支部凝聚力。
4.智慧服務影響力欠缺
高校黨員充分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應深入到群眾中去開展志愿服務工作。當前,依托網絡新媒體平臺的智慧服務模式正在廣泛應用,但也存在黨員個人積極性不高、整體活動效果不好、流于形式等問題,導致黨員的社會服務工作缺少品牌效應,智慧化和影響力不足。
三、解決路徑
1. 強化思想引領,擴大宣傳陣地
智慧黨建的高質量發展,需要強有力的宣傳手段加以支撐,否則就無法擴大影響力,達到工作目標。在宣傳層面,應根據黨員教師和學生的特點,分別建立黨建新媒體矩陣,整合各類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應用app等資源,有效利用微博、qq、微信、抖音、快手、bilibili等平臺,打造專門的高校黨建新媒體矩陣,吸引黨員教師和學生主動關注智慧黨建平臺本身及其動態。
2.推進“互聯網+”智慧黨建學習新模式
在學習層面,打造“互聯網+”智慧化學習平臺激發學習內驅力,注重學習實效。在布置“學習強國”等在線學習任務時要避免形式化完成任務,應建立常態化的學習反饋機制,鼓勵黨員提交學習成果評價、學習興趣和學習短板等,通過大數據分析,提供智能化的學習推送。既要擴大網絡信息化手段的應用,又要營造紅色學習氛圍,讓更多黨員樂于主動參與學習,并真正提升理論知識水平。
3.構建智慧組織“云社區”
管理組織生活是黨建工作的核心內容。智慧黨建為“將支部建在‘云端’,隨時連接黨員”的設想提供了無限可能。高校在探索優化智能組織管理時,可以在智慧黨建平臺建立網上黨建社區,以紅色文化云村為亮點,用模擬社區的方式,吸引黨員關注社區,對組織安排的各項任務及時響應,強化黨員身份感。同時,日常組織生活的“三會一課”的工作日志也可以上傳“云村”,提供靈活多樣化的表現方式,激發支部活力,加強自動化水平和工作效率。
4.創新“互聯網+”工作機制,打造智慧黨員服務網
搭載“互聯網+”之翼,高校的黨員智慧服務工作可以豐富工作渠道,不再受到時間與空間的限制。為了避免流于形式,可以在智慧黨建平臺專門設立黨員先鋒服務云崗位,開設互動專區,加強需求與服務的溝通聯結,提升交互性。也可通過技術算法,將黨員與群眾的交流數據整合,利用大數據,提供個性化的服務項目和服務崗位,將對群眾和普通黨員的關懷落到實處,并更具有靈活性。
結語
“互聯網+”新形勢下,高職院校的智慧黨建工作要將傳統優勢和現代網絡信息技術高度融合、深度交匯,將已有的智慧黨建平臺往信息集成、資源共享、業務協同的立體式新格局方向發展,將教育學習、組織生活、交流互動功能不斷改革優化,才能進一步推進智慧黨建的手段智慧化、工作規范化、管理精細化、服務精準化。同時,還要謹防“指尖上的形式主義”,才能真正實現智慧黨建工作的高質量發展。
PR
參考文獻:
[1]方海洋,左婭菲娜.大數據視域下高校“智慧黨建”體系構建研究[J].探索,2018,03:116-122.
[2]王保彥.“互聯網+黨建”“智慧黨建”的多維解析[J].理論與現代化,2017,03:31-37.
[3]趙雪.互聯網時代高?!爸腔埸h建”的功能定位和路徑探索[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9,11:48-50.
[4]王維秋,劉春麗,馬鳳毛,劉麗萍.“互聯網+”時代高校智慧黨建云平臺構建探究[J].錦州醫科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1705:1-5.
(作者簡介:蔣南琪,碩士,江蘇海事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