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化安全,作為國家治理體系中的關鍵一環,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承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思想政治教育作為各項工作的“生命線”,在面對文化安全問題時,有著引領政治方向、培育價值觀念、凝聚道德的重要作用。在當前文化安全形勢下,面對文化內容多樣化、文化市場開放化、文化傳播“去中心化”,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性規劃、整體性創新、整體性實踐,形成文化向心力、增強文化吸引力、保障文化生命力,逐漸形成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整體合力。
關鍵詞: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文化安全
一、維護文化安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使命
1.思想政治教育為維護文化安全引領政治方向
十九大報告中強調意識形態在文化發展中起著決定文化前進方向與發展的重要作用[1],把握好當前的文化安全形勢,需要不斷加強意識形態建設,鞏固主流意識形態的領導權、話語權,做好正確政治方向的引領。
以西方新自由主義為核心內涵的享樂主義、個人主義,沖擊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勤勞、勤勉以及革命文化中的集體主義。
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就是幫助人民堅定信仰,《關于新時代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強調“圍繞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職責使命,把思想政治工作作為治黨治國的重要方式”,我們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形成意識形態領域的“防火墻”與“護城河”,牢牢把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管理權、話語權。
2.思想政治教育為維護文化安全凝聚道德力量
精神的力量是無窮的,道德的力量也是無窮的。中華文明的文化傳承過程,也是中華民族美好品質的傳承過程,歷史的車輪滾滾而過,道德的有力支撐不斷推動中華文化文化走向繁榮昌盛。
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飛速發展,但是一些民眾的思想道德卻出現“滑坡”。多元化的所有制結構,使得人們的利益關系、分配關系變得多樣,同樣也使得人們的價值觀念、思想道德變得多樣。少數人陷入西方文化“拜金主義”“消費主義”的漩渦中,“一切向錢看”成為了流行語。傳統文化中優秀的品格正在消失,樸素、勤儉的精神內核正在消散。
思想政治教育為維護文化安全凝聚道德力量,就需要將華夏兒女優秀的精神品格“仁愛,禮儀,尚德,重信”不斷傳承,從中華傳統文化中汲取力量,更好的使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在面臨外來文化沖擊時,在道德觀念方面讓人民有所依靠。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在宣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同時,也要旗幟鮮明的抵制西方不良文化的侵蝕與影響,把握好社會思潮引領性的作用。
3.思想政治教育為維護文化安全培育價值觀念
沒有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是沒有靈魂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對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對于先進文化的吸納、對于優質文化的沉淀,培育和貫徹核心價值觀,是文化安全領域最重要的任務。
在當前復雜的文化安全形勢下,思想政治教育肩負著培育價值觀念的現實任務。思想政治教育的群眾性的特點,有利于廣泛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民眾緊緊站在一起,以人民為中心,“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在文化領域筑起一道最穩固的長城,為文化安全領域的長治久安保駕護航。思想政治教育要引導人們學習,理解,貫徹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精神內核,將這一思想全面貫徹落實到維護文化安全的全過程。
新時代的中國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需要逐漸走向世界舞臺的中央。我們要以學習的心態吸收外國先進文化,我們在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時,把握好其滲透性的優勢,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滲透到我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思維習慣中。
4.思想政治教育為維護文化安全做好人才培養
文化需要人來繼承,又需要人來發展。與物的建設相比,人的建設在文化安全中是決定性的因素。文化安全需要充分發揮人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過程中的主動性、能動性、創造性,做好人才培養,才能更好的維護文化安全。
思想政治教育有幫助個體塑造健全人格的重要作用,但人的能動性不會自己釋放出來,需要進行挖掘和開發。思想政治教育要遵循思想品德的教育規律,引導思想素質、培養政治素質、塑造道德素質,做好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建設,做好人才培養,為維護文化安全儲備人才。培養一批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堅強捍衛者,講好中國文化“從哪里來”,才能講好中國文化“去向何方”,文化安全才有長期的保障。
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培養一只政治過硬,作風優良的理論宣傳隊伍,在思想上能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中心地位,不斷加強群眾思想觀念、道德意識、價值觀念的培養。在維護文化安全的長遠目標中,不斷深化人才培養起著的支撐作用。
二、新時代文化安全面臨全新挑戰
1.互聯網“去中心化”環境下,主流意識形態傳播面臨挑戰
當前,互聯網“去中心化”現象明顯加強,人人都是傳播者,人人都有“麥克風”,面對數量龐大的網民,如何建立一套有效的機制對網絡意識形態進行把控,是維護主流意識形態工作的重中之重。我國在開展弘揚社會主旋律、激發正能量的工作進程中,陣地意識和平臺意識欠缺、網絡傳播價值認識上全面性和科學性不足等問題日益凸顯。在網絡上,宣揚歷史虛無主義,蔑視革命文化,否定傳統文化的現象甚囂塵上。
作為當前意識形態傳播的新的主要陣地,互聯網平臺承載著宣傳社會主流文化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功能。我們要在網絡宣傳陣地上堅持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利用好互聯網這把“雙刃劍”,把握好網絡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載體的重要功能,在加強民眾正確價值觀引導工作的同時,還要主動的推動優秀民族文化與紅色革命文化的傳播,只有在互聯網平臺上不斷積極的推動自身文化傳播,才能更好增強我們在文化安全領域的話語權,進而互聯網主流意識形態的傳播中爭取主動。
在網絡傳播大眾化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要發揮良好作用,一方面需要把握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主線,增強自身傳播內容的吸引力,挖掘優秀民族文化以及紅色革命文化的精神內核,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在內容上不斷創新。另一方面要做好網絡空間的價值指引,要在思想政治教育傳播載體上不斷創造出新方式,適應時代變化,利用好新媒體、網絡媒體、虛擬現實技術,將傳統文化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展示,將革命文化與現實更好的連接,將中華文化中的精髓與時代熱點相結合,推動特色民族精神,紅色文化發光發熱,從而在文化安全中走出中國特色。
2.文化市場不斷開放,文化多樣性不斷增強,國家文化安全治理面臨挑戰
中國逐漸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同時,市場開放也逐漸加強,各國文化交流不斷加深,外來文化與民族文化的矛盾、傳統文化與現代文化的矛盾也隨之而來。在開放的文化市場環境中把握好文化方向,是國家文化安全治理面臨的重要挑戰。
從國際視角看,以好萊塢為代表的西方文化,利用文化市場的開放,不斷向中國輸出自己的文化符號,當我們看到強調個人英雄主義的“美國隊長”、看到強調金錢至上的“華爾街之狼”時,我們應該思考如何守住我們的主流價值觀陣地。我們要立足傳統文化,高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旗幟,主動擔當起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歷史使命,以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來推進文化發展。
從國內視角看,文化市場的秩序依然混亂,導致各種自媒體平臺為了博取眼球、關注、流量不斷宣揚“消費文化”、“躺平文化”等思想,沖擊著主流的價值觀。市場的開放過程必然伴隨著市場參與者的逐利過程而產生內容的異化,國家文化安全治理的關鍵是堅持好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維護基本文化制度安全。要充分發揮好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精神文明建設的基礎工程,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與文化市場,在國內文化市場的治理問題中揮舞好馬克思主義這面精神旗幟、緊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這個前進的指針。我們堅定的相信,唯有馬克思主義,才能武裝中國思想文化,從而形成強大的戰斗力,將文化的效能充分發揮。
3.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變化,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與文化生產現實之間矛盾日益顯著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文化領域的矛盾也轉化成人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目前落后的文化生產上的矛盾,在大眾審美提升的同時,人民在文化產業以及文化產品上有了更豐富的追求,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是解決新時代文化領域矛盾的關鍵。
文化產業安全,集中體現了國家文化安全問題,也集中反映了國家文化安全問題內外矛盾。在當前復雜的世界形勢中,國家和民族的文化邊界逐漸消失,國家的文化主權問題凸顯。全球化中的經濟問題,政治問題背后,最終將突顯出文化問題,這種文化領域的問題,最終集中表達在了文化產業上 [2],文化產業作為文化的表達方式與載體,直接關乎了文化安全,因此文化產業也是文化安全最直接的抓手。目前優秀的文化產業對當代青年人的影響巨大,電影行業,電視行業,小說,明星,由文化產業帶來的巨大文化影響,西方價值觀正潛移默化的影響著當代青年,我們需要把握好大眾文化審美提升的機遇期,大力發展好自身的文化產業,利用好人才優勢、產業優勢、內容優勢,發展帶有中國印記的文化“IP”,以自身文化產業硬實力促進我國文化發展。
運用思想政治教育對文化產業進行正確引導,發揮文化產業作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應當充分發揮自己引領主流價值觀的優勢,利用滲透性,群眾性,導向性的特點,對文化產業進行正確引導。當面對不良價值觀侵蝕時,思想政治教育應當樹立正面典型,弘揚正能量,以愛國精神,集體主義,家庭觀念為底色,輔助我國文化產業向著陽光發展,而不是受其他文化影響而走向自私的漩渦。充分發揮制度優勢,對于影響我國文化安全的不良文化產品,進行禁入、限制,對于正能量、正面典型進行弘揚、宣傳。
三、文化安全視域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性建構
整體性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維護國家文化安全的重要方略,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規劃、整體性創新、整體性實踐,圍繞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形成文化向心力,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創新增強文化吸引力,在黨的領導下推動多部門協作保障文化生命力,全面、系統、協調的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建設,使其成為我國文化安全最堅實的保障。
1.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規劃,形成文化向心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性規劃,就是在頂層設計上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貫穿于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中,在思政課一體化中加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教育,使受教育者在各個教育階段都能充份感受到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優越性,最終形成以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根基的文化向心力。
校園是輿論宣傳的重要陣地,也是文化安全問題凸顯的重要場合,如何把握好中國當代優秀的年輕人,不讓西方國家的自由主義、個人主義、享樂主義腐化侵蝕當代中國青年,是思想政治教育擺在首位的重要課題。形成文化向心力,就是要幫助“拔節孕穗期”青少年形成正確的價值判斷體系,系統的了解、接納、吸收社會主義先進文化。要做好頂層設計,對思想政治教育進行整體性規劃,利用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體化的優勢,將植根于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立足于中國實際、吸收國外文化有益成果形成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一以貫之,筑牢文化安全的底色。
在大中小學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一體化建設中,做好正確價值觀引導,弘揚好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形成文化向心力的關鍵一步。要不斷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規劃,堅持用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凝聚育人力量。
2.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創新,增強文化吸引力
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創新,一方面是圍繞主流價值觀在內容方面的整體性創新,一方面是以新媒體技術為核心在傳播方式上的整體性創新。增強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時代性、趣味性,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傳播的時效性、吸引力,在文化市場開放的環境下,通過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創新增強文化的吸引力。
改革創新是維護文化安全的必然要求,創新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追求。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性創新,應該探索新時代社會發展規律、文化安全路徑,激發起人民自覺維護社會主義主流價值觀的主體意識。面對西方多維度的文化滲透,維護文化安全,最重要的是自身文化吸引力的不斷提升,以主流價值觀為核心緊密結合當代中國實踐、民族復興的愿景和中國革命建設的歷史邏輯,同時緊扣時代特征,創新語言表達方式,提高受教育者的認同感。在傳播方式上要以新媒體新技術為核心進行整體性創新,大力發展虛擬仿真技術,提升受教育者的獲得感、融入感,充分發揮受教育者在思想政治教育過程中的主動性,將新技術的應用貫穿于思想政治教育教學全過程。
思想政治教育的創新不應該是單要素的創新,應該是全要素的創新。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系統的整體性創新,維護新時代文化安全形成合力要多渠道,多載體,多形式,運用好整體性思維,形成合力,共同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維護新時代文化安全。
3.統籌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實踐,保障文化生命力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性實踐中,不是突出單一環節的功能,要加強黨的統籌領導的同時、引導多部門協作,以兩大教育對象為抓手,充分發揮整個社會的效益,整體推動思想政治教育實踐,保障社會主義文化的運行。
在意識形態領域堅持黨的領導,關系文化安全,關系國家前途命運。黨在意識形態的領導是思想政治教育領域的具體要求。中國共產黨在任何時候都應當是意識形態的領導者,這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質要求。在刻不容緩的文化安全形勢面前,黨的領導是文化安全最有力的保障,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黨領導的意識,使人們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始終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黨的領導下引導各部門協作,推動思想政治教育整體性實踐,形成指揮統一、配合密切、協作順暢、監控有力、關系融洽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機制和部門關系。
從兩大教育對象出發,新時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應當重點突出。領導干部是偉大事業的骨干,青年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生力軍。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應當緊緊抓住這兩大群體,讓他們在文化建設中發揮先鋒作用。要提高領導干部的文化安全意識,文化素養,先進文化引領能力,道德模范先鋒作用。要強化當代青年的責任擔當,使命感與責任感,在文化建設中發揮“后浪”精神,勇于創新,勇于超越。同時,青年人的價值觀念又最容易受到影響,在文化安全中又是最薄弱的環節,所以思想政治教育應當重視青年人價值觀的引導,讓他們將優秀傳統文化觀念,民族復興責任感,國家強大的緊迫感扛在肩上,自覺地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的先鋒隊和主力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先行者。
參考文獻:
[1]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N].人民日報,2017-10-28 (1)
[2]胡惠林.國家文化安全: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策論[J].學術月刊,2000(02):10-18.
(作者簡介:翟優,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
(責任編輯:李雪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