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奇 湖北藝術職業學院
自我國推行“雙創”理念后,高校也應該積極鼓勵學生參與到創新創業中,響應國家號召的同時將就業難等問題得以解決。“雙創”理念提出后,各地政府部門也大力扶持,使大學生享有更多創新創業的鼓勵政策。此時高校也應對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路徑展開新的思考方向。
多數高校財會類教師在教學時,過于注重理論知識的講解,從而沒有很好的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導致理論與實際脫節,財會類知識的操作性都非常強,雖然偶爾也會設計一些實訓類課程,但由于課程過于集中,導致學生當時在實訓中學會了操作,過一階段又忘記了。
高校財會類學生創新意識薄弱,創業能力不足,這和高校教師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不夠重視有很大關系[1]。在開展創業工作中,沒有給學生配備具有豐富經驗的老師給予指導,沒有足夠的政策支持,一些創業過程中產生的難點另學生望而生畏,導致多數高校學生沒有對創業沒有勇氣。同時,高校在設計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課程體系上不夠完善,雖然課堂是傳授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大多數高校對課堂依賴性較高,雖然也會設計實踐環節,但都是些簡單的實踐教學內容,導致高校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效果不夠透徹。
受傳統教育模式影響,教師在課堂上仍然使用單一的講授法,而對于其他教學方法不善使用,如:討論法、練習法、直觀演示法等,尤其是在計算機應用這方面教學內容更是少之又少,而高效財會類學生完成學業后面對的公作是去企業里做會計、財務等,等同于說在學校中鍛煉學生實踐操作能力尤為重要,但是由于高效意識不足或資金問題等方面條件制約,多數高校在模擬實踐這一方面投入較小。
高校學生從小時候接受的教育就是以老師為主體的教學模式,老師在上面講授,學生在下面被動聽,學習內容多而復雜,學生一直有很大壓力,但是多年來學生慢慢也就習慣了這種教學模式[2]。多數學生也對其他教學方法不感興趣,例如,有的老師改變教學方法,使用分組討論法,就會有一部分學生過于依賴本組其他成員,自己不想付出任何功勞;使用實踐法讓學生去實地考察,收集有關資料,但由于學生不情愿,甚至會在網上搜索相關資料復制下來進行糊弄。導致新的教學方法起不到任何作用,究其原因還是學生不想投入更多的精力,也不喜歡投入更多努力到需要動腦的方法上,從而使得教師想從根本上改變教學方法十分困難。
創業教育理念中,不但會將素養內涵體現出來,還著重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創業能力,其本質是提升學生全方面創業素養。因此,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創業教育理念,將培養創業型人才的地位提高,加強對培養高校學生創新創業能力方面的投入[3]。例如,在設計高校財會類課程體系時,開展培養創新意識課堂與創業技能課堂,課堂上配備專業性較強或經驗十分豐富的指導老師,將這類課程作為必修課,在課堂上無論是教學實踐設備還是教學內容都精心設計,讓學生真正學到東西。同時著重培養學生責任感和自主性,使其慢慢減少對家庭、學校的依賴性,形成對社會、對自己負責的觀念,引導學生在開展創業時提前充分做好各方面準備,提升創業能力。
高校應根據本校財會類學生的特點和需求,將目前擁有的教學資源不斷整合,優化創業課程體系[4]。需要將創業能力和學科知識相結合,建立多樣化的課程培養體系,在教學時注重創業精神的培養,通過引導打開學生創業思路,擴散創業視野。同時,將課程教學體系分成“理論”和“實踐”兩個環節,每個環節配備不同的專業課程內容,增加相應的實踐訓練,在校充分培養實踐能力的同時,積極參加各種企業舉辦方承辦的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反復鍛煉高校學生的實踐業務能力,讓其在不斷的實踐和訓練中學習,從而提升創新創業的能力。
為了能夠有效激起學生對創新、創業項目的興趣,高校財會類應該融入更多完整的評價激勵體系。例如,將學生參加全國各財會類比賽成績和學分掛鉤,細化到各名次作為學分獎勵,鼓勵學生在校進行創新創業項目設計,配備專業教師指導,申報省級乃至國家級創新創業項目比賽,并設置相應學分,這樣在激起學生創新創業積極性的同時,還能夠減輕學業負擔,一舉兩得[5]。另外,可以引入多種評價方式,在把學校作為評價主體的同時,還可以加入實習單位的評價,實習單位根據高校學生在實習期間做了什么樣的創新創業工作而給予評價,根據各高校財會類人才培養進行定位,做到評價合理、恰當,從而達到激勵效果,提升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高校是培養創新創造型人才的重要基地,培養大學生創新創造能力有著巨大的優勢。目前社會人才競爭愈加激烈,所以高校必須要重視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讓我國經濟技術不斷發展,具有更強的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