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殿民 內蒙古建筑職業技術學院
隨著“中國制造2025”的戰略提出,制造業對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為了縮小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與企業實際需求的差距,通過校企合作,將實踐教學和課堂教學相結合。我國于2014確定了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任務和措施,提出了“開展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現代學徒試點工作”的任務[1]。
現代學徒制是將傳統的以師傅帶徒弟的培訓方式與現代學校教育相結合的一種人才培養方式,它的主要特征有:(1)學校與企業合作的一種雙主體職業教育制度,人才培養以及課程體系設置由學校與企業共同完成;(2)以就業為導向,學生具有雙重身份,學生與企業、學校與企業要簽訂合同,形成學校與企業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機制[2];(3)實施學校與企業雙主體育人,學校教師與企業師傅共同教學,學習方式變成了工學結合工,企業的培訓與學校的理論學習交替進行。
按照《教育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文件要求,以校企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服務制造行業急需的高素質技能人才為目標,我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與內蒙古特檢院合作,探索校企聯合招生、共同培養、多方參與評價的協同育人機制,完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的制度和標準。改革與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利用好校內實訓室,使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畢業證書與“1+X證書”對接,課堂學習與實踐學習對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簽訂校企合作開展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協議書,形成校企聯合招生、聯合培養、一體化育人的長效機制。
學院依據內蒙古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及該專業的特點制定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職業能力要求,本專業培養面向各行業中機電產品、自動化設備與生產自動線的制造、運行維護和管理的崗位群,掌握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所必需的基礎理論知識,具備較強的設計、調試和計算機使用等基本技能,具有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分析解決一般工程實踐問題,能從事機電一體化產品的生產、安裝、調試、運行、維護以及管理等方面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畢業生主要從事的職業崗位群有機電設備的生產、安裝、調試及使用維保;機電設備項目管理;自動化生產線的安裝、調試;機械零部件生產,機電產品的營銷、生產現場技術服務等。依據典型工作任務及其工作過程,見表1。與企業共同制定課程體系和教學標準,建立人才培養流程、制度,并共同開發適應本專業的教學資源,使之既能滿足企業對職業崗位要求,又能對接職業資格標準。
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開發課程和教材,將職業標準融入課程標準、課程內容的設計和實施中,期末考試的環節中可采取以證代考的制度,學生畢業時可獲得與專業相關的“1+X證書”,從而提升職業技能。通過企業師傅的現場實踐教學學習技能,進行崗前能力訓練,積累生產經驗。聘請企業教師參與依托校內實驗、實訓基地、實訓中心共同培養學生職業核心技能[3]。建立校企合作實訓基地,實現校內外優質資源的有機整合。
整合優化課程設置,注重課程的有效性,以機電一體化技術應用能力的需要為整合方向;加強實踐環節,突出課程體系的應用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建立基于工作過程的職業能力系統化的專業課程和基于崗位能力要求的核心課程。教學團隊由學校教師和企業人員組成,共同指導學生完成訓練任務。學生將學校學到的理論知識運用到企業實踐現場,由企業師傅提升學生的現場操作技能。
現代學徒制是通過學校、企業深度合作,加強校企合作與聯合,使實踐教學和理論教學更貼合實際,在技能學習上,學生在企業現場完成,開展適應企業需求的專項教學,以實現專業設置與企業崗位對接[4]。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針對性,是提高學生職業技能、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能力、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