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昊鈺 唐山職業技術學院 財務處
隨著“放下手機,走向操場”的口號提出,越來越多的大學生主動放下手機,自愿走進操場參與體育鍛煉,并且由最初的參與跑步運動逐漸發展到參與各項體育鍛煉。在進行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必要的體育消費成了擺在大學生面前的必然現實,科學引導大學生合理的體育消費也成為高校面對的一個新的課題。
目前在校大學生的經濟來源絕大部分是父母給予的生活費用,只有極少部分是在校大學生以依靠獎學金、校外打工以及勤工助學等形式獲得較少的經濟所得。家庭經濟收入高的大學生體育消費的能力較高一些,家庭經濟收入低的大學生體育消費的能力則低一些。總體來看,隨著我國人均收入的不斷增長,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在幾百元到千元不等。
體育消費動機是促使在校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所產生的消費需求及意識。就目前來看,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動機主要是更好的參與體育鍛煉活動。從大學生想通過體育鍛煉達到強身健體、減肥塑型、提高運動能力的體育鍛煉動機上來看,男女學生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但男生更多的是提高自身的運動能的力體育鍛煉動機,而女生更多的是注重減肥塑型,使身材害到審美標準的體育鍛煉動機。因此無論是出于哪些體育鍛煉的動機參與體育鍛煉活動,必要的體育消費是不可避免。在大學生看來,必要的體育消費是“花錢買健康”的合理投資,這也符合大學生的消費需求。
從目前來看,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渠道分為線上和線下,即:實體店和網店。
在實體店進行體育消費的大學生認為實體店的服裝、鞋和器械能夠看得到、摸得著,可以試穿、試用,選擇性也較為多樣。雖價格稍貴、但購買相對放心。
在網店進行體育消費的大學生認為網店體育消費便捷,可以足不出戶的完成購買行為,價格相對實體店要便宜許多。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由于高校采用全封閉式的管理,這也導致了許多在校大學生選擇在網店購買自己所需的體育用品,進行網上體育消費。唯一的缺陷是網店消費不能清晰的掌握商品信息。網店的商品只能看到其樣品圖片,并不能像在實體店一樣進行試穿、試用,如果買到不合適的商品退換時間較長,退換程序較為麻煩。此外商品的保真性沒有保障,很容易買到仿品,從而降低體育鍛煉過程中的使用性。
運動服是大學生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和課余體育鍛煉活動的專用服裝,從在校大學生運動服的消費現狀來看,目前在校大學生對運動服購買能夠根據自身經濟條件合理消費,對于品牌絕大多數大學生選擇國產品牌,例如:安踏、匹克、李寧。濟經條件好的大學生也選擇阿迪、耐克、安德瑪等國際品牌。
總體來說大學生在購買運動服更多的是注重其價格的實惠性和款式的實用性,“物美價廉”是影響大學生選擇運動服品牌的主要影響因素。大學生通常會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合理購買運動服的款式,他們追求的是運動服的實用性,而并非看重是否是名牌、是否時尚。也有一小部分大學生因家庭經濟條件較為優越,購買運動服并不只是在進行體育鍛煉時穿著,在非體育鍛煉時也將運動服當作一種時尚服裝穿著,這些學生對運動服的名牌就有一定的要求。
男生在運動服的選擇上更注重其競技性的特點,以專業參賽服為首選服裝。這類服裝具有較好的彈性、透氣性和速干性的特點。女生在運動服的選擇上更注重其時尚性的特點,以休閑體育服裝為首選。這類服裝具有修身塑型、漂亮時尚的特點。
一雙好的運動鞋不僅能使大學生更好的參與體育教學活動和課余體育鍛煉活動,還能起到保護雙腳的重要作用。從目前在校大學生對運動鞋的消費需求來看,以國內品牌為主,價格在300-500之間;家庭條件好的大學生則選擇價格更貴的國際品牌。
男生在運動鞋的選擇更多的是籃球鞋和足球鞋,男生更喜歡參與帶有對抗性較強的運動項目,專業的運動鞋可以幫助男生在對抗比賽中更好的發揮運動競技水平,同時也能更好的保護雙腳,避免運動損傷的出現。女生在運動鞋的選擇更多的是慢跑鞋、帆布鞋和板鞋,女生更喜歡運動強度低的有氧運動項目,例如:慢跑、羽毛球、乒乓球等。此外,慢跑鞋、帆布鞋和板鞋不僅可以在體育鍛煉時搭配運動服穿著,時平也可以搭配牛仔褲等休閑服穿著。
大學生體育器械消費存在著較為明顯的性別差異。就男生而言,體育器械的消費要主是大球類(如籃球、足球)和力量器械(如啞鈴、臂力棒);就女生而言,體育器械的消費主要是小球球拍(如羽毛球拍、乒乓球拍)和瑜伽器械(如瑜伽墊、伸展帶)。
目前在校大學生還屬于消費人群,他們的經濟來源主要依靠家庭的供給,沒有固定的經濟收入。家庭經濟條件的高低是影響在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家庭經濟收入高的學生在體育消費方面高一些,家庭經濟收入低的學生在體育消費方面則略差一些,甚至沒有體育消費的行為。一些經濟條件稍差的學生能過打工或勤工助學的途徑可以獲得一些經濟收入,從而可以在體育活動中進行一些體育消費。總體看來,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情況還是與家庭經濟條件直接掛鉤。
個人體育興趣愛好是影響在校大學生體育消費的另一個重要因素。當大學生對體育運動產生一定的興趣愛好才能促使其在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上進行一定的消費行為,相反當大學生不喜歡體育運動其不會產生任何體育消費行為。
目前來看,絕大多數的在校大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體育運動項目,為不管個人的運動水平如何,從事該項體育運動的出發點如何,都會在課余時間進行一定的體育運動鍛煉。也正是有了這樣的大環境,才促使相當一部分大學生進行體育消費,購買自己需要的體育服裝和體育器械。
目前在校大學生進行課余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還是在校內場館開展。當一所學校有著較為完善的體育場館設施,學生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情況和效果也就越好,人數也就越多。反之,當一所學校場館設施缺乏而達不到學生的體育鍛煉需求,參與課余體育鍛煉的人數也就越來越少,課余體育鍛煉的開展情況和效果以及參與人數也達不到國家的相關要求。
唐山地區高院校應當在體育場館設施和體育器械的建設和購買上進一步加大投入,盡可能的給在校大學生創造更多的課余體育鍛煉的場所和器械,讓在校大學生主動的放下手機,自愿的走向體育場館,更好的參與課余體育鍛煉,從而達到“體育健身,強身健體”的體育鍛煉效果。
當前的運動品牌主要是面向社會大眾的需求,品牌價格也針對有固定收入的人群,導致體育商品價格過高。目前市面上的運動品牌極少有面向在校大學生的產品,這就限制了在校大學生在運動需求上的消費。
就目前市場上的運動品牌來看,只有一些價格較低的品牌能夠滿足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需求,例如:回力、匹克、特步。價格稍高的一些的品牌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就屬于高消費,例如:李寧、安踏。國際大品牌即使是打折商品對于在校大學生來說也屬于很難購買的商品,例如:阿迪、耐克、安德瑪。
針對現存的需求矛盾,建議體育品牌廠家能夠推出一些價格便宜,質量較好的產品面向在校大學生銷售,進一步打開學生市場。
唐山地區高校應進一步做好校內體育文化氛圍的建設。首先,應有效利用體育課教學活動向在校大學生講解體育相關理論知識、體育運動技能,使在校大學生能正確認識體育、了解體育,擴大學生的體育知識面,提高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從而真正熱愛體育。其次,高校應多開展體育比賽活動,用比賽來吸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用比賽來提高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熱情,使每名大學生都自愿的參與到體育鍛煉中去。第三,在校大學生個人應學會選擇符合自身條件的體育項目進行自主鍛煉,在頭腦和意識中不斷提高自身的體育鍛煉意識和體育學習興趣。
當校內體育文化氛圍濃厚,學生之間的體育競賽激烈,大學生個參與體育鍛煉的愿望熱烈,才能真正的促使大學生自愿、主動的在體育鍛煉中進行合理消費。
大學生體育消費的目的是使大學生能夠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下進行體育鍛煉活動,科學、合理、正確的消費觀念是首要前提。但就目前來看,不乏有一部分學生在體育消費觀念上存在誤區,甚至出現“跑偏”的消費行為。這些學生在進行體育消費中看中不是體育產品的“物美價廉”,而是一味地追求品牌。在他們看來穿著高檔的體育品牌服裝、鞋是一種“身份”的象征,這很容易在學生群體中產生“攀比”的現象發生,從而失去體育消費的真正含義。
高校應加強對學生消費觀念的思想政治教育,正確引導大學生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念和消費行為。教育、引導大學生應根據自身的經濟條件和實際需要,進行選擇性的體育消費。“不盲目、不跟風”,避免產生不必要的經濟浪費,提高消費的準確性,從而促使大學生在養成正確的體育消費觀念的過程中形成正確的整體消費觀。
1.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總體來說較為合理,能夠根據自身的實際經濟條件進行有目的的體育消費。且男生的體育消費行為較女生而言要高一些,男生主要進行的體育消費項目主要為對抗性較強的球類項目,女生主要進行的體育消費項目主要為非對抗性、強度較低的有氧健身類項目。
2.隨著課余體育鍛煉活動的開展,參與體育鍛煉的在校大學生越來越多,運動服和運動鞋成為在校大學生的必備服裝。在運動服裝和運動鞋的消費行為上,在校大學生能夠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服裝,注重運動服裝的實用性且不盲目追求運動品牌。
3.隨著高校課余競賽的廣泛開展,使高校體育文化氛圍越來越深厚,吸引越來越多的在校大學生主動參與到體育鍛煉的活動之中,培養了在校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習慣和興趣,也刺激了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行為的產生。
4.通過高校輔導員、體育教師對在校大學生體育教育工作的正確引導,使在校大學生樹立了健康、科學、合理的消費觀念,避免了在體育消費上的攀比行為發生,引導在校大學生為健康投資,促進在校大學生的體育消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