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露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
中級會計實務是為財會類專業學生從事企業財務一線會計核算工作而開設的系統介紹企業會計準則體系的核心課程,是高職高專學生在掌握會計基礎后的進階專業課程,也是中級會計職稱考試的必考科目之一。該課程一般在大二下學期開設,難度大內容多,具有關聯性,試題覆蓋面廣、計算量大,考查方式靈活多變、綜合性強。在學習時要注意整體思考問題,培養概括思維,以更好的理解整個中級會計實務知識體系。因此,傳統的教學已經不能適應課程對學生自主能力、思辨能力要求的發展,轉變教學觀念、變革教學方法勢在必行。
目前,高職院校在會計教學上依舊禁錮在傳統教學模式之中,即教師拿著教材,翻閱PPT 講解,學生做筆記,練習。即便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采用線上教學,但是大部分教師只是通過騰訊課堂、釘釘或QQ 群課堂等直播的形式,把線下填鴨式的教學搬到線上,教學方式并未發生轉變。這樣的課堂設計忽略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不注重培養學生面對新內容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方面,學生面對專業性強,內容煩瑣枯燥的理論知識,天然存在畏難情緒,其次,理論與實踐的脫節導致學生難以很好地掌握實際經濟業務的處理,影響學生對理論知識的理解,知識獲取感低。另一方面,教師在填鴨式滿堂灌的教學中多遍重復的唱獨角戲,課堂氛圍不活躍,知識傳遞沒有良好反饋,長此以往,教師職業倦怠,職業幸福感低。
基于中級會計實務課程難度較大,內容較多,思辨要求高的特點,在做線上平臺教學設計的時候要注重夯實基礎知識,重在學生對知識的基本理解和掌握。因此,立足超星平臺現有功能,做以下課程設計。
一是章節設計。為降低學習難度,易于學生吸收消化,根據知識邏輯性對重要章節學習順序進行調整,依次是資產知識章節(包括固定資產、投資性房地產、無形資產、非貨幣性資產交換、資產減值、金融資產、債務重組等)、長期股權投資、所得稅、日后調整內容(包括會計政策、會計估計變更和差錯更正、資產負債表日后事項等)、合并報表內容。除了梳理知識外,還可以添加教學音頻和視頻,滿足學生多樣的學習方式以及重復學習的需要。在章節設計中設置任務點和測驗,使學生能夠有效檢測自己的掌握情況。同時教師可在后臺查看整體和每個學生的學習進度,了解學生學習情況,有序推進課程。
二是資料庫。教師可以上傳教材教參、教學PPT、速課、教學案例、思維導圖等到課程資料,上傳章節測驗、作業、試卷等到題庫,用于輔助教學。
三是作業和考試。該平臺的通知功能提醒學生教師作業發布情況,使得學生課后可隨時隨地在線做作業。作業和考試的無紙化,提升了學生應對網絡考試的能力和教與學的效率,作業完成后學生不僅能實時掌握作答情況,還能了解題目所涉及的知識點,提高學習的便利性。教師也從繁重的作業和考卷批改中解脫,能將更多精力用于教學設計和改革,提高平臺+課堂的實踐教學效果。
四是討論。平臺教學內容使學生可以隨時學習,但由此產生的疑問可通過討論模塊解決。教師可以根據學生提出的普遍問題進行討論解答,打破時空限制,加強教師與學生的交流,解決共性問題,減少重復答疑,經過時間積累形成可重復利用的寶貴資源,也為后續教學提供調整思路,完善教學內容,改善教學效果。
《中級會計實務》作為中級會計職稱的必考科目,考試題型、題量及分值比例基本穩定。題型共五種,包括:單選題(15分)、多選題(20 分)、判斷題(10 分)、計算分析題(22 分)、綜合題(33 分)。其中,計算題所涉及知識點通常局限于一章或一個完整的核算體系,難度適中,涉及事項復雜程度不高,考核方式以分錄為主,輔以簡單計算或應用判斷。綜合題考核內容涉及多個業務事項或復雜核算體系,綜合性較強,難度提高,考核方式多為分析原企業處理正誤,并對有誤處理進行更正說明,或者是設置跨章節性題目,考查知識的融會貫通,側重應用性,突出靈活性。
有了線上教學設計的預習和自主學習功能,在線下課堂時,教師則可以把重心放在知識的整體把控、重難點的突出講解和章節的邏輯結構上,通過總結、對比、強化等手段加強學生對內容的掌握。由于計算分析題和綜合題的考點較為綜合,因此在課堂上可加大練習和講解。在實際過程中,可運用項目教學法、情景模擬教學法、任務驅動教學法等,小組配合完成,教師做總結提升。但是在小組準備的時候,教師要以支持者和輔導者的角色參與,幫助學生梳理知識點,理清任務思路,清晰表達內容。
超星平臺課前可以提供預習,課中提供檢驗,課后提供復習。課堂教學提供解惑、總結和提升。整個過程,線上線下互相補充,形成閉環,同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和學習方式的遷移,讓學生充分實現自身素質的擴展。
基于超星+課堂的教學模式對中級會計實務課堂進行教改,線上內容和形式多樣化,課堂注重思辨鞏固,著力提高教學質量,讓學生有效掌握知識,提高綜合素質,為能力遷移和日后發展奠定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