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翠鴿 張學平 新疆工程學院
美育是育人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項內容,對高校大學生的成長發揮著積極作用。思政教育也是高校教育的重點,其與美育都具有教人育人的功能價值,有相同的教育目標,即都旨在培養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由此可見,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滲透美育教育是十分必要的,能夠豐富現代高校思政的建設。新媒體發展的時代背景,為美育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滲透創造了條件,而如何借助新技術、新平臺實現對美育教育與高校思政教育的完美融合,還需進行更加細致嚴謹的探索。
美育不僅是素質教育的組成部分,并且在關注人的全面發展方面與素質教育有著相同的理念,素質教育的核心是關注人本身的素養和發展。素質教育不同于應試教育,素質教育關注人類文化對學生個體心理品質的內化,而美育在很大程度上滿足了基礎素質教育中文化素質內化的需求。美育的目標包括但不限于培養審美能力、構建創造美的能力、提升人們的精神品質以及幫助人們形成完美人格。在我國歷史上,儒家很早就對美育作出了論述。這里需要注意的是,美育不是單純意義上的藝術教育,它應該更偏向于建立情感體驗與滿足情感發展,將審美與道德和教育聯系起來,美育提供的情感體驗實際上來自個人與更大存在的互動。在此基礎上,美育素質教育應不單單注重意象的審美,還應關注情感的交流與想象的延伸,廣義上而言,任何培養人們形象化審美情感的教育都可以納入美育的范疇。
要保證良好的教學次序,順利開展教學工作就必須制訂合理的教學計劃,設計合理的課程體系可以讓學生更全面、更輕松、更系統地掌握課程理論知識,在教學中一方面豐富課程內容,變換教學模式,另外一方面通過實踐操作、演示等打造“智能”化教學體系,從而進一步強化學生動手能力的實踐教學體系。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美育課程,教師可以從多維度去培養學生認知美和創新美。為了提高學生在美育課堂上的感性認知,需要加強實踐活動建設,如社團活動聯動、跨專業班級交流等校內實踐活動。因為美育課程涉及的知識非常廣,通過交流學生們可以互相學習,取長補短,不斷完善自己的不足,豐富美育知識。在課程教學體系中始終強調創新、創業人才體系的建設,因材施教,針對學生的特長及愛好,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學生把思維構想用到實踐中,這才有利于學生結合自身專業特色所學把理論知識融會貫通,將美學中的德、智、體、美、勞知識熟練應用于美育課程實踐動手操作設計中。
新媒體時代背景下學生接觸的信息更加多樣,也更加便捷,這造就了現代大學生群體多元化的審美觀念,他們的思想更加開放、自由。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滲透美育時,可以充分利用新媒體資源的豐富性。在日常教學中,教師應積極與學生交流,了解學生感興趣的事物以及學生對新媒體的應用情況,以此為基礎探究其中蘊含的美育觀點和審美價值,之后將其引入思政教育,如此不僅可以在極大程度上提高學生的學習參與度,還能夠豐富高校思政教育內容,實現美育的有效滲透。除此之外,高校思政教師還可以通過新媒體去發掘思政知識內容中的審美價值,并將其進一步放大突出,發揮美的感染力,實現以美育德的教學目標。如在開展愛國教育時,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我在故宮修文物》《上新了·故宮》等文化紀錄片或綜藝,通過觀看一些片段,讓學生認識到故宮和文物的美感,加深學生對我國傳統文化的認知,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覺,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利用新媒體資源來豐富高校思政教育的美育內涵,有利于改變人們對思政教育的刻板印象,提升思政教育的整體教學質量。
在美育教育教學模式創新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學生的個性來制定教學計劃。美育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環節,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和個性品質的形成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扮演課本中的人物,這既增強了課堂的興趣性,又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能使學生們更好地理解教學內容。總之,在美育教育的課堂上有很多新方法,要突破傳統,勇于創新。
我國高校美育教育體系不健全,美育教育理論不完善,應廣泛借鑒國外先進經驗,強化對美育教育的頂層設計。以德國為例,德國以“教育國”著稱,有著先進的教育理念與成功的實踐經驗,我國高校可以借鑒德國“全面學習教育理念”,加大美育教育的理論研究,明確美育教育的教學內容、培養目標與評價系統;在優化教學內容上,借鑒德國的課程理念,豐富課堂形式,重視實踐活動,增強學生的主體地位,打造魅力課程;同時,高校美育工作者應以系統論的眼光,認真研究國外高校美育教育的目標、任務、內容、途徑、評價系統等,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本國高校美育教育的教學系統,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實現我國高校美育教育的深化、拓展和提高,推進我國高校素質教育改革,為高校營造創新教育的寬松環境,從而為我國現代化建設提供人才供應與智力保障。
中國美育與西方美育都是基于各自的哲學發展而來的,有著本質意義上的不同訴求,我國在借鑒西方美育教育政策的同時,應根據本國國情做相應的調整。西方美育偏向數理模型分析等智育方面,而中國美育偏向人格塑造等情育方面,重視美育在價值觀塑造、個人品質提升等方面的作用,因此,在制定推動我國美育素質教育實施與內化的政策時,應發揮我國傳統文化中漢語文字、優秀文藝作品等的美育功能,加大優秀傳統文化在美育素質教育中的分量。
綜上所述,從高校美育課目前教學體制存在的現狀出發,通過對人才培養能力、教學機制和培養模式的分析,還需要結合我國教育環境,發現傳統教育模式的不足,引入現代化教學機制和教學策略,培養更優秀的社會人才,在教學中注重美育教學改革,深入教學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