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宗艷,張蘇明,毋亞坤,崔 影,李鑫寧,申 瑤,邵紅梅
(1.焦作市人民醫院婦產科,河南 焦作 454000;2.焦作市人民醫院護理部,河南 焦作 454000;3.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護理部,河南 商丘 476100)
臨床實習是醫學生在畢業前的一項重要教學內容,是理論知識向實踐轉變的重要方法。產科分娩是動態的、高風險的過程,產程中進行宮頸檢查能全面了解宮口擴張、胎方位和胎先露下降情況,以此指導產程處理。宮頸檢查是助產專業臨床帶教中必須掌握的最基本的操作技能。產科常用的肛查及陰道檢查技術操作是在非直視下進行的[1],這些操作在患者身上無法對學生進行具體指導。作者自制了超輕黏土宮頸教具,并應用于產科分娩宮頸檢查中,指導實習醫學生宮口檢查,取得了一定效果,現報道如下。
1.1研究對象 選取2018年6月至2019年3月在焦作市某三級甲等醫院產科實習助產專業學生68人,按實習時間順序分為2組:2018年6月至2018年10月實習的36人為對照組,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實習的32人為試驗組。
1.2方法
1.2.1教具制作 使用超輕黏土揉捏成10個模擬宮頸擴張不同大小的教具:0~9 cm,每個相差1 cm,室溫下自然干燥。
1.2.2具體帶教方法 按照實習大綱要求,制訂助產士教學計劃[2]。所有實習助產士入科后先在產科病房實習2周,實習中對產科基本知識進行學習,2周后由科室帶教教師組織理論考試,成績大于90分者為合格,進入產房實習10周,成績不合格者再進行理論學習、考核,直至合格。對照組學生入產房跟隨帶教教師進行技能操作學習,宮頸檢查教學以視頻教學和帶教教師講解為主,現場提問進行技能考核,學生掌握后再在患者身上進行實踐操作。試驗組學生入產房后,帶教教師利用自制模擬宮口擴張不同大小的超輕黏土教具進行宮頸檢查教學,學生能直觀感知宮頸擴張的大小。練習時在隔著一層橡膠膜的10個教具上進行,橡膠膜使用產房常用的滅菌檢查手套剪開單層制成,模擬直腸黏膜。學生在10個教具上盲測進行技能考核,測量無誤后再在患者身上進行實踐操作。實踐操作時,帶教教師先進行肛診檢查測量宮頸,患者無不適,再由學生進行肛診測量宮頸。記錄2組學生檢查考核結果。同時將帶教教師教學效果納入績效考核管理。
1.2.3評價標準 每位學生肛診測量宮頸后與教師的檢查結果進行對比,與教師檢查一致為測量合格,與教師檢查不一致為測量不合格。分別記錄前4周2組學生檢查次數與準確數。并對2組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動手能力及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進行問卷調查。

2.12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2組學生初次理論和技能考核成績合格比例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2組學生考核成績比較
2.22組學生測量宮頸準確率比較 前3周,試驗組學生肛診測量宮頸準確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1);第4周,2組學生肛診測量宮頸準確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學生測量宮頸準確率比較
2.32組學生培訓調查結果比較 試驗組學生學習興趣、學習積極性、動手能力及對教學效果的滿意度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2組學生培訓調查結果比較分)
護生到臨床進行實習是對理論學習階段的鞏固和加強,也是對臨床技能操作的培養和鍛煉,是實現護理教育培養目標的最后階段,為了達到培養目標,學生就必須有足夠的動手操作機會。如果帶教教師法律意識不強,風險意識不夠,在臨床操作過程中當著患者的面對學生直接進行教學指導,并糾正錯誤,或談論的話題與工作無關,就容易出現醫患糾紛。也有部分帶教教師的自我保護意識過強,僅親自示范,不讓學生動手,這些均會影響實習帶教質量。現將帶教教師教學效果納入績效考核管理后,帶教教師積極性有所提高,積極思考如何提高教學效果。
我國自2015年10月開放“二孩”政策以來,回歸自然的分娩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孕婦及家屬不再盲目地以剖宮產手術作為終止妊娠的方式。昆士蘭衛生組織為提高孕產婦圍生期安全,更新并發布了正常分娩指南[3]。助產士作為自然分娩過程中獨立接生和護理產婦的護士,需要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能力和細致入微的觀察能力,熟悉產程中每個階段的變化,對產程中出現的各種緊急狀況能熟練應對。助產士的專業技術水平和操作能力直接影響孕產婦和胎兒的安全,提升助產士專業水平需要從學生臨床實踐開始,進行階段性的目標學習,提升教學質量。
婦產科臨床實踐教學因本身具有的私密性,傳統的教學方法無法滿足帶教需求,實踐教學本身也存在一定缺陷,醫學生進行臨床實踐操作有很大難度[4-5]。根據助產學教學大綱,助產專業的實習階段分別在產科病房和產房進行。產科病房階段的目標教學比較容易完成,在產科病房進行帶教前評估,制訂計劃進行切實有效的帶教,讓醫學生在實踐操作前對理論知識進行一次鞏固。但是,在產房階段的目標教學受多種因素的影響,需要改進。產房實踐中最基本的技能操作是通過對待產婦進行陰道檢查或肛檢,了解宮口擴張程度、胎先露及其下降程度、胎方位、骨盆等情況。這項技能訓練是在非直視封閉的環境下進行的,帶教教師無法具體示教講解,全憑學生自己的主觀感覺來判斷,教師不能即時發現和糾正學生操作期間的錯誤。
超輕黏土是一種環保、無毒、無味、手感細膩、可塑性強的手工造型材料,用其做成的模型自然干燥后有彈性、不裂開、不易碎。利用超輕黏土的這些特性,揉捏成模擬宮口擴張不同大小的模型作為宮頸檢查的教具,材料易得,簡單實用。在產程階段教學中,作者使用超輕黏土制作了宮口擴張不同大小的教具,每套教具有10個模型(每個測量標準1個)。帶教時讓護生在自制的教具上練習檢查宮口,讓護生體會宮口擴張不同程度的感受,經過反復練習,掌握宮口檢查這一操作技能,在相對較短的時間里,獲得較為豐富的知識和臨床經驗,從而有效提升產程教學目標效果[1,6],提高了婦產科臨床實踐教學質量,更體現了“以人為本”的醫學思想[7-12]。
臨床在對助產士培養時,運用宮頸檢查教具模擬操作[13-14],優化教學過程,具有直觀教學并反復操作訓練的優點,指導學生逐一進行操作,及時糾正不規范之處,加速助產士的成長,提高助產士技能水平,提高產科護理服務質量,將“以患者為中心”的人性化服務理念貫徹到實際工作中。對學生進行全面的素質培養,既可保護患者的利益,又可提高臨床教學質量。問卷調查結果顯示,實習護士對教具的培訓更加感興趣,整個學習過程積極主動,提高了學習效率,體會到產程中宮頸擴張的不同情況,減輕了護士在患者身上操作的心理壓力,提高其學習的熱情,調動學習的積極性,提高動手能力,從而提高教學效果[15-17]。
助產專業的實踐性很強,實習階段的教學質量直接關系到專科人才的培養質量。大部分患者不愿讓實習學生為其操作,故實習學生自己操作機會減少,臨床實踐教學的質量下降。利用超輕黏土宮頸檢查教具結合助產帶教三步法帶教,進行教學及操作訓練[18-19],可提高助產專業臨床教學效果,提升助產專業人才培養質量,學生對教學滿意度高,值得臨床教學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