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勝琴,饒和平,鮑冠君,楊 陽
(衢州職業技術學院,浙江 衢州 324000)
目前我國正在大力推動信息化建設,“互聯網+教育”也在高職院校受到重視,但受各種因素影響,“互聯網+教育”在高職院校出現“在教師間應用發展不平衡、整體教學運用面不廣”等問題,在已經開展的教學效果評價研究中,大多數是教師主導型的評價,如吳少林等[1]進行的基于學習通及車小雯等[2]進行的基于云課堂教學效果的研究等,都提示“互聯網+教育”有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升,但涉及學生自評的研究報道十分少見。面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要,高校全面實施線上教學,其模式多樣。本研究基于我校已經建成的慕課平臺,進行高職護理專業外科護理線上教學效果學生自評研究,現報道如下。
以衢州職業技術學院護理專業學生為研究對象,納入對象204名,符合以下條件:(1)2019—2020學年第二學期學習外科護理課程;(2)外科護理課程實施全過程線上教學。其中,女生179名,男生25名;普高生184名,單考單招生20名;普通班169名,訂單班35名。
1.2.1 線上教學方法 線上教學采用“QQ直播+超星平臺”模式,超星平臺中有衢州職業技術學院外科護理網絡慕課資源。慕課平臺中設置有教學課件、同步作業、微視頻、教材文字材料等內容,供學生自學。每次按照規定的教學時間由同一名授課教師進行網上直播,直播時間45分鐘,學生自主學習30分鐘,交流討論15分鐘。
1.2.2 教學效果評價內容 根據外科護理課程大綱結合臨床護理實際,制訂評價內容11項,分別是:(1)腹外疝臨床分型;(2)腹股溝斜疝和直疝的臨床特點區別;(3)胃大部分切除術畢Ⅰ、畢Ⅱ式的區別;(4)胃大部分切除術后早期并發癥:輸入段、吻合口、輸出段梗阻臨床表現;(5)膀胱沖洗的護理及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并發癥的護理;(6)閉合性腎損傷的4種病理類型區別;(7)泌尿系統結石體外沖擊波碎石的術后護理;(8)膽道手術后T管的護理;(9)下肢靜脈曲張:深靜脈回流試驗檢查方法;(10)膀胱灌注化療方法;(11)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綜合征。每個問題滿意度設置“很好”“較好”“一般”“不佳”和“十分不佳”5個選項。
1.2.3 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星,學生識別專用的調查二維碼后自愿填寫問卷,預調查223名學生,實際參與調查204名,訪問有效成功率91.5%。
1.2.4 數據處理方法 數據輸入Excel,采用SPSS22.0軟件分析,計數數據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學生自評總體滿意率85.8%(175/204),訂單班學生對部分評價內容滿意率明顯高于普通班(P<0.05),普高生與單考單招生滿意率比較,無統計學差異(P>0.05),見表1。

表1 不同班級類型、不同生源類型學生自評結果比較[n(%)]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教育部提出“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的要求,各高校迅速組織教師開展線上教學。線上直播主要通過超星學習通、釘釘、雨課堂等進行,但無論是線上教學還是線下教學或者是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目的是為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對學習效果的自我評價是重要的觀察點,其自我評價能給教師在復學后如何做好線上與線下教學的銜接提供參考,也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學原則。本調查發現,學生自評總體滿意率為85.8%,處于較理想水平,提示“QQ直播+超星平臺”的線上教學模式效果良好,與劉凱等[3]專家報道一致。線上教學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4],提升自主學習能力,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造成的影響,高職院校可以大力推行線上教學。進一步分析發現,訂單班學生自評滿意率明顯高于普通班(P<0.05),從自評的具體內容來分析,可以發現,在胃大部分切除術畢Ⅰ與畢Ⅱ式的區別、胃大部分切除術后早期并發癥的臨床表現、膀胱沖洗的護理及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后并發癥的護理、閉合性腎損傷的4種病理類型區別、泌尿系統結石體外沖擊波碎石的術后護理、下肢靜脈曲張的深靜脈回流試驗檢查方法、膀胱灌注化療方法、經尿道前列腺電切術(TUR)綜合征8項,兩組滿意率比較,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分析原因,可能因為訂單班是用人單位與高校及學生個人簽訂就業協議,學生只要進入訂單班就意味著能就業,但用人單位常在協議中建立激勵及淘汰機制,這樣訂單班學生能更加重視學習,學習更自覺。但在腹外疝臨床分型、腹股溝斜疝和直疝的臨床特點區別、膽道手術后T管的護理3項,訂單班與普通班滿意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此3項內容相對比較簡單有關,如膽道術后需常規放置T管進行引流,術后多數患者選擇帶T管出院[5],十分普遍。研究也發現,普高生與單考單招生自評滿意率無統計學差異(P>0.05),可能與這兩種生源都是經較嚴格選拔進校的,學習基礎無明顯差異有關。另外本研究單考單招生樣本偏少,可能影響結果,值得進一步觀察。
結合調查結果,提出提升外科護理線上教學效果的策略:(1)合理選擇教學內容。外科護理為護理專業核心課程,內容多,既有復雜的內容,也有較為簡單的內容,線上教學特別適合純理論教學或相對簡單的實踐項目教學,避免復雜的操作項目。(2)加強教學資源平臺建設。特別要重視教學資源的優化與升級[6],體現先進性、實用性、科學性及質量。(3)強化學習興趣培養,激發學生學習動力。課堂中可不斷滲透職業思想內容,以臨床案例分析來激發學生學習熱情,特別要加強線上師生互動,提高線上課程吸引力。(4)實施個性化服務。針對學習困難者、學習效果不佳者,要及時進行個別線上輔導。(5)加強課前學習。如可以利用智能手機指導學生進行網絡教學平臺有關內容的學習,預先給學生設定明確的教學任務,要求整理學習筆記,提出疑難點,完成作業,對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有一定效果[7]。(6)根據線上教學特點合理制訂教學計劃。線上直播時間每節課建議控制在30分鐘左右,避免視覺疲勞,讓學生有更多時間自主進入課程平臺學習。另外,由于外科護理是護理專業的核心課程,其理論要求、實踐要求都很高[8],教師需要優化直播課程的教學內容設計,特別注意將復雜的理論內容合理進行分解講授。對于復雜的實踐項目,必須在復學后進行線下強化,以保障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