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晶,馮莉蘋,左鳳林
(重慶三峽醫藥高等專科學校,重慶 400000)
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快速發展和健康觀念的改變,社會對護理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度珖o理事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指出,“十三五”時期,我國護理事業的發展目標為到2020年,護理隊伍的數量、素質、能力基本能夠適應衛生計生事業發展和人民群眾健康需求。并指出要有計劃地培養一批??谱o士,滿足臨床護理需求。到2020年,全國注冊護士應達到445萬人[1]。為持續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和全面貫徹落實《中國護理事業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各大高校招生規模逐漸擴大,職業院校護理專業畢業生面臨著嚴峻的就業形勢。
在當前競爭激烈的環境之下,高校應不斷深化護理教學改革,提高護理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提升護理專業畢業生崗位勝任力,以滿足護理崗位需求。為此,我校在護理教學中融入護理崗位能力培養,以護士執業資格為導向進行護理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取得了一定成效。
護理工作關系到生命健康,工作特殊,護生就業前必須通過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以下簡稱執考),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才能在各級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近年來,隨著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改革,其考核內容更加貼近臨床,更體現臨床護理工作崗位的任務和能力。因此,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為導向進行護理教學改革,將其作為銜接護理教育與護理臨床實踐的橋梁[2],對護生從入學到畢業、從校內到校外全程注重護理崗位能力及執業資格取得,依據臨床護理崗位能力要求,融入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內容,使學校教育與行業要求接軌,不斷縮小護理教學計劃與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大綱及臨床實踐的差距,提升高職護理教學質量,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滿足護理崗位需求。
以提高護理崗位能力和執考通過率為切入點,依據臨床護理崗位能力要求,對接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確定護理專業人才培養目標。以重慶三峽衛生職業教育理事會為平臺,院校合作、貼近臨床優化護理專業課程體系,修訂及完善專業核心課程標準和教學設計,完善題庫資源,建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輔導網站,實現課堂教學與網絡在線學習及在線測試并舉、校內與校外融通、護理崗位能力與執業資格并重的改革目標,提高教學質量和畢業生就業競爭力。具體思路見圖1。
圖1 護理崗位能力與護士執業要求融入的教學改革思路
2.2.1 護理教育與護理崗位對接 以護士執業資格作為護理教育與臨床護理的橋梁,依據臨床護理崗位能力要求,在護理教育中優化課程體系、課程標準和教學設計,通過仿真訓練、模擬實訓、臨床見習及跟崗實習,實現由護生—準護士—護士的轉變。
2.2.2 校內教育與校外教育融通 以重慶三峽衛生職業教育理事會為平臺,通過校院合作,專任教師到臨床頂崗、巡查、培訓、帶教,兼職教師入課堂授課、考核、聽評課等多種方式共同參與教學過程及學生管理,確保學生在校學習2年及跟崗實習1年期間能達到培養目標。
2.2.3 入學教育到進崗實習全程滲透(1)專業教師對接班級:每班設置1~2名專業導師,全程參與學生的入學教育、學期見習指導與管理、實習督導、執考復習、畢業設計與就業指導,從專業的角度不斷進行崗位能力培養和提升。
(2)線上學習與線下學習并舉:拓寬學習渠道,課堂學習與自主學習結合,專業教師晚自習進班輔導;借助執考在線平臺、手機微信公眾號、人衛網站學習資源、MOOC、微課、考易試題庫等各種網絡資源和信息化手段開展線上線下混合式學習;通過在線學習與測試系統,開展遠程學習與考核,實行專任教師、輔導員線上指導與管理制,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支撐。
(3)多元評價體系對接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各課程考試內容和形式對接執考,實施教考分離,并增設階段性測試,同時實施形成性評價;除了各課程有期中、期末考核,還設有學期綜合考、學年綜合考、基礎知識綜合考、崗前專業知識綜合考、畢業考等,幫助學生不斷鞏固所學知識和技能,逐步進行知識的融合與應用。
(4)崗前綜合培訓對接新護士入職要求:①訓:以訓練臨床思維為導向,采用案例導入、情景模擬的方式將臨床真實客觀的特定情景帶入課內外實訓項目中進行單項綜合訓練,讓護生建立真實感受,并綜合應用所學知識和技能分析、判斷和解決臨床護理問題。②考:以27項新護士入職標準,借助臨床情景案例,設置臨床情景,在不同案例中融入多個不同的護理操作項目,應用學生標準化病人,邀請臨床一線專家,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綜合評價學生護理實踐思維判斷能力和操作技能應用能力。③賽:鼓勵學生參加各級各類護理技能競賽,形成技能競賽長效機制,以賽促學。在宣傳和動員中使護生認識到專業技能的重要性,激發護生的專業學習熱情,在教學和備賽訓練中運用標準化病人培養及考察護生評判性思維、運用護理知識解決患者健康問題的能力、人文素質等。
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是我國護士行業的準入考試,是護生成為護士的準入門檻,也是評價護理專業畢業生專業知識和技能掌握程度的重要指標[3]。護生就業前必須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取得護士執業資格證,才能在各級醫療、預防、保健機構從事臨床護理、社區護理和健康保健等工作。因此,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能否通過直接影響到護生就業,同時,其通過率也是評估學校教學質量和教學效果的重要指標,是衡量護理畢業生質量的一項公認標準,關系到學校的生存與發展[4]。護士執業資格考試要求、考試重點、考試體系等方面對護理教育改革起著巨大的導向作用,對護理教學質量具有檢驗和反饋作用[5]。因此,全國大中專各護理院校非常重視護士執業資格考試,把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作為評估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依據[6-8]。近年來,隨著我校對接執考,融入崗位能力的護理教學改革逐步展開,我校護理專業畢業生當年的執考通過率不斷提升,且保持在較高水平,遠高于全國、全市通過率(均為60%左右)平均水平(見表1)。
表1 我校護生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情況
在校學生護理實操能力考試是由國家衛健委能力建設與繼續教育中心組織實施的,主要考核對象是即將進入臨床實習的在校護生。其設計貼近臨床,以檢驗護生各項護理操作技能和評估能力。該考試涉及新護士入職培訓的27項操作,其標準對接新護士入職考核標準,在不同的情景案中融入4項護理操作,學生在入考場后抽取案例,分析案例并確定4項護理操作的先后順序,通過15分鐘的用物準備后進入考場??己诉^程中應用學生標準化病人,邀請臨床一線專家,采用多站式考核方式,綜合評價學生護理實踐思維判斷能力和操作技能應用能力。
2018年,我校成功申報成為首批8家在校學生護理實操能力考試試點單位之一。連續兩年在國家衛健委護理實操項目辦公室的指導下,圓滿完成了兩屆大二學生崗前護理實操能力考核。
目前,2018年參加該考核的學生已經完成實習,據多家實習單位反饋,通過考核后進入臨床實習的學生在臨床思維能力、護理操作能力和護患溝通能力等方面都有明顯提高,在進入臨床實習后能更快更好地適應臨床護理工作,縮短了學生實習適應期。
通過該考核項目的實施,體現了與崗位對接,與行業標準對接,實現了學生、學校、行業多方共贏。另外,其緊密貼近臨床的考試標準也增進了校內教師對于臨床護理技術標準的了解,促使教學更加貼近臨床、貼近崗位、貼近患者,有益于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
技能競賽是學生在校期間對所學知識和技能的應用能力的體現,通過競賽,可以全面提升學生的職業素養、評判性思維能力及臨床護理基本技能與操作水平,推進護理專業的教育教學改革,提高護理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社會對院校教育的認可度,培養能夠順利進入護理崗位勝任臨床工作的護理人才。在護理教育教學中,以“臨床工作任務為導向,按照臨床護理崗位工作要求”為理念設計技能競賽并形成常態機制,“以賽促學、以賽促改、以賽促建、以賽促練”取得了較好的成效(見表2),培養了學生的職業素養,提升了我校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畢業生就業狀況是評價高職院校護理人才培養質量的指標之一,有學者研究發現,學生就業能力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其中基礎能力和人際溝通能力是影響其就業競爭力的重要因素[9]。以護士執業資格為導向進行護理教學改革,對護生從入學到進崗進行全程融入、滲透,使護生提前認識和了解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重要性,明確取得護士執業資格是成功就業的前提,進而在3年的專業學習過程中始終以積累知識、掌握技能,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為學習目標,而不單單滿足于各課程考試合格。根據護理崗位能力要求,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全程融入、貫通,通過“教—學—訓—賽—考”以及情景模擬、案例分析等多種教學方法,全面培養護生臨床思維、護患溝通等方面能力,提高其臨床護理工作能力,進而提升其就業競爭力。通過一系列有效改革舉措,我校護生就業率逐年提高,且多家用人單位對我校護生評價較好。社會對學校護理專業學生的認可度逐年提高,區域內的影響力逐漸擴大。
表2 我校學生在各級各類護理技能競賽獲獎情況
護理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目前護理教育滯后于臨床護理的發展,護理院校培養的學生,部分不能通過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因此不能進入臨床工作;通過護士執業資格考試的學生到臨床后往往需要重新進行培訓才能勝任臨床護理工作,這對于學生發展及醫院效益都是不利的。護理教育的目標,就是通過對學生培養,使其不僅獲得學校畢業證,還要通過全國護士執業資格考試,具備護理崗位能力。因此,在護理教學中,應圍繞行業準入標準和崗位能力要求,實施教學改革,提高護士執業資格考試通過率,提高崗位能力,提高就業競爭力。將崗位勝任力培養理念落實到實際的護理人才培養之中,為“有效對接護理教育與臨床護理崗位”人才培養提供實證依據,為同類院校提供參考和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