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業明,李 蓉,冉 鮮,陳荷玥,劉婷婷,張微舜
(貴州護理職業技術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教育部《關于中等職業學校德育課課程改革與教學安排的意見》指出:德育課教學應遵循“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學生”的原則,從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規律和中等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的實際需要出發,注重實踐教育、體驗教育、養成教育,做到知識學習與能力培養和行為養成相統一,切實增強針對性、實效性和時代感。為全面落實德育課教學“三貼近原則”,積極推動德育課教學改革和教學方法創新,提高中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我院開展了中職德育課教學與專業結合的實踐研究,并對二者的結合途徑進行了有益探索。
在開發德育課教學資源時注重與專業緊密結合,有利于拉近師生距離,提高課程資源使用效率。
我院組織編寫了《職業生涯規劃》教學輔助資料,專門安排了護理專業學生職業發展和規劃內容,便于學生比較系統地了解自己今后的職業發展軌跡和路徑、本地區護理專業就業和職業發展環境等,并結合專業實際合理規劃自己的職業人生。在案例方面特意選用了我院畢業生職業發展的真實案例,讓學生感受、思考同專業校友不同的職業規劃態度和方法帶來的不同職業發展之路,從而獲得啟示。在每個章節后都給學生提供了實踐拓展內容,讓學生以護理專業發展之路為藍本,針對不同階段的護理職業要求分階段規劃,明確自己作為未來的護理工作者應該從哪些方面去提升職業匹配度。對于學生通過實踐拓展分析總結出來的經驗,教師還可以用于其他課堂案例教學中,和更多的學生分享。所以,結合專業充分開發教輔資源,可以更好地發揮其效用。
我院中職德育課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教師利用管理賬號登錄平臺創建中職德育課網絡課程,作為學生線上學習的平臺,為學生學習帶來了不少優勢。(1)空間上的優勢。中職德育課網絡課程可以鏈接到護理專業其他課程中學習。例如當學習衛生法律法規課程的相關法律基礎知識時,便可鏈接職業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的知識內容,學生隨時進行學習,大大拓展了學習空間。(2)時間上的優勢。線上學習相比線下學習,很大的一個優勢是支持課后重溫,學生通過學習通等平臺可以重新學習課程內容,有利于對時間的安排。(3)知識拓展的優勢。衛生健康事業的發展對護理工作的要求越來越高,學生除要掌握專業知識外,還需了解更多護理專業相關的變化與革新,中職德育課網絡課程能很好地幫助學生解決這一問題。
在與專業結合營造教學環境方面,我們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教師穿白大褂上課,給學生營造出與醫院高度相似的教學環境。(2)給每間教室配備醫療模型,設計“邊學邊做”環節,目的不僅是讓學生學會相應的理論知識,還提高其操作能力。
以哲學與人生課程“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章節為例,我們針對調查中發現的問題和教學大綱總體要求對本課的三維目標進行了微調與細化。(1)認知目標:①了解理想與信念的關系,能夠舉例說明理想信念對個人成長的重要作用;②了解實現理想所需要的信念、意志和責任,理解理想與信念、意志、責任之間的辯證關系。(2)情感態度觀念目標:①體驗信念、意志和責任對實現人生理想的重要性;②感悟理想向信念轉化,進而堅定理想信念,做一個有責任感的人。(3)運用目標:①能夠運用理想信念與意志、責任間的辯證關系分析典型案例;②能夠把自己的人生目標、人生理想的實現和履行社會責任結合起來,自覺地把個人成長和專業能力提升相結合,確立正確的人生目標與人生理想[1]。這樣,本課學習目標就和護理專業教學有機融合,理想信念培養和專業技能提升相結合,不至于空泛無所依,容易理解并實現。
我院開設的專業以護理為主,德育課主要有衛生法律法規、哲學與人生、職業生涯規劃等,著重學習行業職業道德規范和文明禮儀等內容。通過學習,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養成良好的禮儀習慣,展示職業風采,為學習專業知識打好基礎。法律法規方面,則著重學習自覺依法律己、避免違法犯罪等內容。通過學習,學生可以了解與本專業相關的法律法規,更好地約束自己,也為專業課學習提供保障。
從“教為重”轉為“學為重”,激發學生的興趣,設計一些課堂活動,將德育與學生的專業結合在一起。例如,可以讓學生扮演病人和護士,了解在面對病人時的一些基本操作,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激發對德育課的興趣。
將學生的總評成績分成兩部分:一是平時成績,包括考勤、作業、問答、紀律、案例分析和發言等;二是開放性考試,由教師提出幾個問題作為考試題,限時完成,考查學生用所學德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能力。這樣一方面可以了解德育課教學真正為專業服務的效果,另一方面也考查了學生對德育概念的遷移能力、解決實際問題能力。
教學方法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在教學過程中運用的教學方式與手段的總稱。在具體操作中,我們選擇情景教學法、項目教學法、案例教學法等。
情景教學是指在德育課教學過程中為了達到設定的教學目標,根據課堂推進情況,通過多種形式如PPT、現場場景布置、分組討論等,創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景和氛圍,從而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在潛移默化中培養思想品質、職業道德和法制觀念,提升學習能力,促進心理機能全面發展的一種教學方法。如在講授哲學與人生課程“人的價值”這一內容時,教師就設計了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評選的教學情境,借以引發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學習興趣。
結合專業特征,通過角色扮演、換位思考等方法,使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來解決實際問題。如在學習職業生涯規劃課程“能力分析與提高”一節時,采用分組方式讓學生搜集整理職業對從業者能力的要求、提高護理從業者職業能力的方法,讓學生知道能力是人的素質的核心內容和綜合表現。教師引導學生明確能力包括智力、規劃能力、操作能力、人際關系能力、組織協調能力等,其中一個重要內容即職業能力是從事護理職業活動必須具備的能力。小組成員集思廣益,達成共識,掌握提高職業能力的方法,從而認真學習,重視實踐,培養良好品質。
在學習哲學與人生課程“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章節時,我們選取了“最美鄉村女醫生”鐘晶的案例,引導學生正確進行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在課堂導入部分,教師對我院畢業生、“最美鄉村女醫生”鐘晶的事跡進行介紹,要求學生思考:(1)崇高理想對人生有什么作用?(2)你的理想是什么?如何才能實現?這樣的課堂導入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鐘晶就是我院護理專業畢業生,她的事跡就發生在學生身邊,學生容易產生共鳴,同時也為階段目標的設計埋下伏筆。
除上述教學方法外,還可以采用任務驅動法、角色扮演法、模擬演練法等。在具體應用中,根據教學內容的特點,將多種教學方法綜合運用,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德育實踐活動分為課堂德育實踐活動和課外德育實踐活動。課堂德育實踐活動可采用案例分析、小組合作探究、活動體驗、啟發討論等方式,課外德育實踐活動包括參觀學習、游覽革命圣地、訪問先進人物、舉辦英雄模范報告會以及參加辯論比賽、志愿者活動、社會調查、征文及演講比賽等。結合專業開展德育實踐活動,為德育教學開辟了一片新天地。
護士這個職業要求從業者除有扎實的專業知識外,還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在職業生涯規劃課程教學中,我們設計了“求職情景表演”實踐活動,通過模擬醫院求職場景,讓學生了解面試過程中語言表達與溝通的基本要求和求職面試禮儀相關知識,掌握面試技巧和面試禮儀,為應聘做好準備。在學習哲學與人生課程“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章節時,我們結合護理專業讓學生反思自己在實現理想信念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這些課堂實踐活動除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外,還具有濃厚的專業色彩,與學生所學專業緊密結合,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提高了德育實效性。
課外德育實踐活動是德育課堂的拓展和延伸。我們充分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德育實踐活動,使學生能夠融入社會,體驗生活,將所學知識更好地運用到學習和工作中。
在課外德育實踐活動中,首先要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氛圍,把學生日常生活的場所變成德育實踐的場所。我們結合專業制作了以弘揚愛崗敬業精神、普及安全急救常識、宣傳先進人物事跡為主題的宣傳欄,舉辦了與護士職業有關的板報比賽,通過板報、宣傳欄、校園文化等方式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現在做起。
結合專業開展辯論、征文、攝影、演講比賽,引導學生發表對道德領域社會現象的看法和評價,在此過程中講解社會主流道德價值觀,逐步培養良好的社會公德和職業素質。定期召開經驗交流會,邀請我院畢業的優秀護士回校介紹自己的社會經驗和成功事跡,以此激勵學生努力學習,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珍惜在校時間,合理規劃未來。
以學生社團為單位,組織學生開展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參與各種公益性勞動以及敬老院服務、送醫送藥下鄉、向貧困地區獻愛心等活動,使學生在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中獲得多方面的體驗,在活動中接受鍛煉和教育,鞏固知識,學以致用。
寒暑假要求學生參加與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并完成實踐報告,在經歷失敗的打擊和成功的喜悅后得到磨煉,更加了解社會,提高社會責任感,同時使語言表達能力、交流溝通能力、團結合作能力等得到培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