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農村高中學生在數學的學習中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即使自己在數學中存在問題也不會去問老師或者同學。學生的這種心理狀態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數學成績,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成長。高中數學的難度較大,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問題,僅僅依靠自身的能力會存在一定的困難。文章主要研究了農村高中數學學習中“不會不問”現象,并且提出了一些合理的策略。
關鍵詞:農村;高中生;數學
一、 前言
農村的教育一直是我國的重點教育部分,近年來農村的教育環境一直在改善。農村的教育不僅與農村的環境、教師的水平,還與學生的家庭教育以及學生自身的心理情況有關。高中生的心智以及思維都已經成熟,學生應該具備了自信獨立的性格。但是,實際的農村高中生心理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在數學的學習中遇到不會的問題時也不會去問老師或者同學。針對不同的學生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會有所不同,教師要重視學生存在的這些問題,并且幫助學生糾正不良的行為。
二、 “不會不問”對高中生的影響
“不會不問”顧名思義就是即使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遇到不會的問題,也不會向別人尋求幫助。高中階段是學生學習的關鍵階段,若是學生一直存在“不會不問”的現象將會影響到學生長期的發展。首先,學生的這種狀態會影響到學生的高考成績。數學是高考中的核心科目,而且數學分數的差距往往非常大,有許多學生正是由于數學成績好,才能夠保持名列前茅。高中生一直“不會不問”,會影響到學生高考數學成績,也將會影響到學生的一生。其次,“不會不問”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成長。學生產生“不會不問”的原因往往是學生自身心理有自卑,不好意思去問別人問題,害怕別人嘲笑自己。有的學生比較傲,認為自己不應該有問題,害怕別人看不起自己。若是教師在就教學中沒有積極地引導,學生長期地積累情緒,會影響到心理健康。在學生的教育中,心理教育相較于學生的學業來說更加重要,若是學生的心理出現了問題,那么社會不僅會少了一個人才,而且還會給社會增加一份安全隱患。最后,學生“不會不問”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還會影響到學生的生活。“不會不問”是一種不溝通的現象,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認識到高中生的這種問題,及時地采取措施,提高農村高中生的綜合素質。
三、 農村高中生產生“不會不問”的原因
農村高中生產生“不會不問”的原因在于農村的教育環境、教師的教學方式、家庭教育、學生本身等方面,針對不同的原因采取不同的措施。
(一)農村的教育環境
農村的環境相較于城市來說比較簡陋,學生的學習資源相對較少。農村的教師資源往往相對較少,教師的教學時間是有限的,無法及時地解決每個學生的問題,使得學生有問題也沒辦法問題老師,久而久之學生形成了“不會不問”的習慣。因為在學生的意識里老師的時間是有限的,自己問了老師也會沒有時間,還不如自己解決問題。學生“不會不問”的現象并不是一開始就存在的,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受到了環境的影響逐漸形成的。雖然現在網絡技術已經融入大部分人的生活中,但是仍然有許多農村的地方缺乏網絡。沒有網絡的支撐,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主要是以面對面為主,導致學生與教師之間的溝通也相對較少。農村的教育環境沒有為學生提供一個問問題的環境,當學生遇到不會的題目時也不會去找老師。農村教育環境影響了學生的發展,使學生養成了不良的學習習慣。
(二)學生的心理情況
學生“不會不問”從根本來講主要是一種心理情況。高中階段的學生心智已經成熟,自尊心開始增強,在學習中想要表現自己。而且,學生不希望別人看不起自己,特別是學生非常尊重的老師。首先,在高中學生的認識里“向別人”問問題,就說明自己不會,從而也在表現自己的不足。這種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是非常丟臉的一種行為。因此,在數學的學習中即使自己遇到不會的問題時,學生也不會向教師或者其他學生請教。其次,農村的教育環境會使得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形成自卑的心理。對于有自卑行為的學生來說是不好意思去問別人問,只是自己躲在一邊獨自研究。高中階段是學生的黃金階段,有的學生認為問別人問題會耽誤別人的時間,別人會不喜歡自己。對于高中生來說,往往是成績較差的學生不愿意問別人問題。成績不好的學生具有明顯的自卑心理,會認為成績較好的學生看不起自己,從而自己也不會去麻煩別人。學生自卑和自傲的心理使學生在數學學習中即使遇到問題也不會問別人。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必須要注重學生的心理情況。
(三)學校里的人際關系
教師的教學環境也會使學生產生“不會不問”的情況。教師在教學中若是以灌輸式地教學方式,學生在課堂教學中以記憶數學知識為主,學生和教師之間缺乏一定的溝通交流。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也會影響到學生的學習方式。若是教師與學生的關系比較輕松,學生能夠把教師當做朋友,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主動地問問題。若是學生對教師是一種敬畏的心理,當學生遇到問問題一般不會主動地問教師。教師應該創新教學方式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認識到問問題并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而是學習過程中必需的一種行為。學生之間的關系對學生的這種現象也會具有一定的影響作用。學生在問問題時往往會選擇跟自己關系比較好的學生。
(四)家庭教育情況
不同的家庭教育和經濟情況是不同的,對高中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同的。若是學生與家庭的關系比較冷淡,當學生遇到問題也不會尋問自己的家長。有一些農村家長學歷較低,無法輔導學生,學生也不會問自己的家長。在農村的家庭中往往父母都外出打工,將孩子交給爺爺奶奶照顧,這種環境下長大的孩子在心理上容易產生自卑的心理。家長在孩子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別是對于高中特別階段,高中家長在教育中要引導高中學生及時地向別人尋求幫助。在學習的過程中多問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
四、 針對農村高中生產生“不會不問”的策略
(一)教師的教學方式
教師在教學中要采取合適的教學方式,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關系,幫助高中學生改掉“不會不問”的習慣。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方式。探究式的教學方式其實就是問問題的一種教學方式,即教師向學生提問問題。教師結合教學內容為學生制定合適的題目,讓學生在做題目的過程中學習到新的數學知識。學生在探究式的教學方式中需要與學生之間進行合作,不僅能夠促進學生的思維,還能夠促進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在教學中還可以采取分層教學的方式。不同的學生數學基礎和計算能力都是不同的,教師所教的內容對于成績比較好的學生來說比較簡單,但對于成績比較差的學生來說會聽不懂。教師在教學中根據學生的成績將學生分成不同的等級,并且讓學生學習不同程度的數學內容。與同一階層的學生一塊學習提高學生的自信心,遇到不會的問題也能夠及時地向教師或者學生尋求幫助。
(二)加強學生的心理教育
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正處于叛逆的階段,學生的自尊心比較強,而且還處于高考壓力之下,心理難免會存在一些問題,特別對于農村的一些學生來說。學校在加強學生的數學教育的同時,還要適當添加一些心理課程。通過心理課程讓學生意識到“有問題”并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反而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學生能夠在高考前解決完自己的問題,在高考中就能夠取得一個良好的成績。在心理教育中教師也要重視學生自信心的培養,讓高中生充滿自信和積極性。高中階段也是人生重要的轉折階段,教師要引導學生具備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學習抱有正確的態度。
(三)家長也要重視高中生的教育
家長是學生學習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人物。在高中特殊的階段,外出打工的父母可以先停下自己的工作,幫助孩子完成學業順利地考上理想的大學。家長要時刻地關注孩子的成長,若是高中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存在“不會不問”的情況時,一定要及時地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孩子的情況,從而采取合適的措施。總之,家長是高中生的依靠,家長的陪伴也能夠提高高中生的自信心。
五、 總結
高中階段人生的重要轉折階段,在學習過程中任何不良的學習習慣都會影響到學生的成績,影響到學生一生的發展。學生產生“不會不問”的現象歸根到底主要與學生的自卑和自傲心理有關,學生將“有問題”認為是一件丟臉的事情,當有問題時不好意思去問別人。這種心理認知是不對的,教師和家長都應該要積極地引導學生,讓學生能夠具備正確的思想觀念,提高學生的自信心。“不會不問”長期積累下來不僅會影響到學生的成績,還會影響到學生的心理,因此,教師和家長必須要時刻觀察高中生的學習和心理情況,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行為。
參考文獻:
[1]鄧家金.部分農村中學生厭學化學原因分析及應對策略[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7.
[2]程獻偉.農村普通高中生自卑心理的形成原因探究[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7:313.
[3]馬麗.淺析農村高中生存在的心理問題及對策[J].中學教學參考,2016(15):101.
作者簡介:
卓杰,江蘇省徐州市,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李集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