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園身處農村,與城市幼兒園在地理、文化背景、硬件條件等方面具有很大差距,但農村幼兒園擁有廣袤的田野和豐富的自然資源,具有其他城市幼兒園不能比擬的優勢,如何運用這些優勢,開發和利用好農村自然資源,助力幼兒開展科學活動,是農村幼兒園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筆者將聚焦這一問題,為幼兒教師提供可參考的策略。
關鍵詞:幼兒;科學活動;開發;利用;農村自然資源
一、 走進自然,激發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指出:經常帶幼兒接觸大自然,激發其好奇心與探究欲望。《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和探究欲望。大自然是一座神奇的寶庫,蘊含著豐富的資源和科學知識,農村的孩子更是長在田野鄉土之間,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撥開田野小路邊的野花野草,它們的名字是什么?是蒲公英還是芨芨草?泥土下的小蟲子是西瓜蟲還是小蚯蚓?它們的習性是怎樣的?以我班科學主題活動《春天的秘密》為例,三月,春暖花開,萬物復蘇,鄉野間,泥土上,一切都有所不同,孩子們也對春天里的萬物充滿了興趣和好奇,我們教師敏銳地發現“春天里的萬物”這一主題下富含的教育價值,經過師幼共同討論,我們決定組織一次田野上的春游。在前期,我們討論了這次春游需要帶哪些東西,孩子們七嘴八舌地討論著所帶物品的必要性,有的還動手做了一張“圖畫清單”,在田野發現的過程中,孩子們驚喜地發現,田野上冒出了許多綠色的小芽芽,旁邊的小水溝里的水草上,纏著一團團透明的青綠色小卵卵,石頭下面的小蟲子是如何筑窩的?孩子們冒出了一個一個問題,“冒出的小芽是哪種植物?”“種子是如何破土的?”“水草上的透明小卵卵是青蛙下的小蝌蚪的嗎?”“小蟲子筑窩為什么要在石頭底下,它們不悶嗎?”我們收集和整理了孩子們提出的問題,并和孩子們一起對這些問題進行了梳理,分小組繪制了“田野上的大發現”問題地圖,并繼續以小組為單位對這些問題展開探究,我們驚喜地發現,原來小小一塊田野,也有這么多奧妙,這么多可以進行科學探究的事物。通過這次田野之行,極大地激發了幼兒對科學探究的興趣,也使得幼兒更加樂于留心觀察身邊的周圍的事物。
作為教師,我們應該多帶領幼兒走進自然,以獨特的眼光發現隱藏在自然現象、自然資源背后的教育價值,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興趣,培養幼兒的探究能力。
二、 挖掘生活資源,生成科學活動內容
《綱要》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系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我園是一所農村幼兒園,幼兒生活在鄉下,周圍富有豐富的農村自然資源和現象,各類植物、作物、小動物應有盡有。幼兒教師應獨具一雙“慧眼”,善于挖掘生活中富有科學教育價值的資源或現象,引導幼兒進行探究。如我園和園所附近樹木類資源豐富,種類繁多,我們利用這一資源,開展科學主題活動“秋天的樹葉”,孩子們可以就地觀察,近距離地接觸各種樹木的落葉,觀察它們的形狀、顏色、花紋,感受它們的氣味和質地;就地取材,收集各種樹木的落葉,將它們帶回班級分享和研究。有的孩子發現了果園區中馬褂木的葉子,驚奇地發現它獨特的形狀恰似一件馬褂,并開始思考原因;有的孩子發現一棵棵大樹下面堆積著許多快要腐爛的樹葉,他們開始了研究腐爛的樹葉有什么用途:還有的孩子對不同樹葉有不同的紋理這一現象產生了興趣。為了讓孩子更好地認識秋天的樹葉,我們帶著孩子盤點了幼兒園和幼兒園附近的樹木資源,厘清了各種落葉的名稱、特點、形狀,為開展接下來的科學主題活動提供了支持。
三、 利用農村自然資源,提供科學活動操作材料
幼兒科學活動的開展重在讓幼兒直接感知,實際操作,親身體驗。《綱要》指出:提供豐富的可操作的材料,為每個幼兒都能運用各種感官、多種方式進行探索提供活動的條件。農村自然資源種類豐富,數目繁多,幼兒身處農村,天生對各種農村自然資源比較熟悉,也能夠比較輕易地接觸和收集到這些資源。利用農村自然資源作為科學活動操作材料,不僅經濟,便捷,而且更加貼近幼兒的生活經驗,比較適合作為幼兒科學活動的操作材料。那么教師該如何利用農村自然資源作為幼兒科學活動的操作材料呢?
第一,引進適宜的農村自然資源,打造有效課堂。在一次開展科學領域集體活動《沉與浮》時,我們教師針對“提供哪些材料進行沉浮實驗”進行了審議,在沉浮實驗中,我們需要將操作材料依次投入水中,觀察其沉或浮的結果。相比較教材藍本上傳統的實驗操作材料,我們發出了疑問,是否可以引入幼兒熟悉又易于收集的農村自然資源材料,既貼近幼兒經驗,又可以讓幼兒在收集的過程中,不斷加深對材料的認識,構建新的經驗。于是,我們將傳統實驗操作材料改為孩子們親手收集到的絲瓜筋、石頭、木片等物,孩子們非常感興趣,產生了濃厚的探索興趣,幼兒本身對這些身邊的農村自然資源材料已有一定的認知經驗,在實際實驗的過程中,他們用實際操作進行再驗證,取得了非常好的課堂效果。第二,巧用農村自然資源,構建特色活動區。區域活動是幼兒最常見也是最喜歡的游戲活動,其中,區角材料是區域活動的重要載體。教師可以根據不同農村自然資源材料的特點,幼兒的身心特點及活動需要,選擇適合幼兒的農村自然資源材料,投入科學區,便于幼兒在與操作材料的互動中發展科學探究能力。比如,在開展小班科學活動《認識種子》時,教師可以在科學區角中投放不同豆類或其他蔬菜作物的種子,做好標簽,給予幼兒一個直觀的觀察和感受,引導幼兒認識和分辨不同種類蔬菜作物的種子,了解其顏色、大小、形狀等方面的異同;而針對中大班年齡段幼兒,教師則更要注意投放材料的層次性,拓展性,比如,教師在引導幼兒觀察不同蔬菜作物種子的同時,還可以將這些種子用于種植,同時提供肥料、農具等物,引導幼兒進行種植培育,同時對蔬菜作物的生長進行觀察、記錄、比對。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在投放農村自然資源材料進入科學區時,首先要保證材料的安全性,教師和幼兒收集到的農村自然資源材料必須是安全的,無毒無味的,投放之前可以根據材料特性對材料進行整理和清洗,保證投放材料的干凈整潔。
四、 開發農村自然資源,打造班本特色課程
我園身處農村,孩子們從小在田野鄉土間長大,對各種農村自然資源和農事有天然的熟悉感,我班班本課程聚焦孩子們所感興趣的事物,開展一系列活動,如何開發和利用好農村自然資源,打造具有鄉土特色的班本課程呢?
第一,捕捉幼兒關于農村自然資源的關鍵經驗。以我班種植地班本課程《有趣的蒜寶寶》——源起為一次午飯時,盧章昊從小菜里吃出了一個東西,“嗚,這個不是肉。”他馬上把那塊東西吐在了手心里,仔細一看,“原來是個大蒜啊。”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他的話吸引了旁邊小朋友的注意,大家紛紛議論起來,“我也吃過大蒜。大蒜一瓣一瓣的,還很臭。”“我家旁邊的菜地上種了幾排大蒜呢,我奶奶帶我拔過。”“我媽說大蒜是殺菌的,我喜歡吃大蒜。”孩子們對大蒜很感興趣,都說了自己與大蒜的故事,就這樣,我們決定這學期開始種植大蒜,親自種大蒜,掰大蒜,嘗嘗自己種的蒜,和大蒜有關的班本課程開始了。從孩子們關于大蒜的三言兩語中可以看出,孩子們對大蒜的關鍵經驗是豐富的,他們提到了大蒜的形狀、味道、功用、種植大蒜的經歷,我們教師要珍視幼兒寶貴的關鍵經驗,將其利用到班本課程的建設中去。第二,做好農村自然資源的收集和整理,為建設班本課程打好物質基礎。我們身處農村,周邊的農村自然資源是很豐富的,作為教師,我們不僅要充分利用好家長資源,發動家長和幼兒一起收集、整理,還要將周邊的社區資源,本園的園所資源一并利用起來,我班班本課程《有趣的蒜寶寶》活動的開展得到了我班家長的大力支持,家長帶領著小朋友們,為班級收集到了許多大蒜的種子幼苗,施肥用的肥料、營養土,甚至還有稻稈,還有的爺爺奶奶還帶來了鋤頭、澆水壺;在園內,我們種植地的西北角落找到了一塊十分適合種植的土地,離水源也很近;當幼兒對“如何進行播種”產生疑問的時候,我們帶領著幼兒到園外的田地間近距離觀察了種植了大蒜的菜地,請教了具有豐富農活經驗的農民爺爺。豐富的農村自然資源極大地助力了我班種植地班本課程的建設,使得幼兒的一系列活動順利展開。第三,改造農村自然資源,提升農村自然資源可塑性。教師不僅要收集農村自然資源,更重要的是,要根據資源材料的特點、幼兒身心特點和活動需要,對收集到的農村自然資源進行改造,使其能夠更好地適用于幼兒,服務于活動。在《有趣的蒜寶寶》開展過程中,我們每天都需要給蒜寶寶澆水,但是班級和種植地小屋里的水壺只有幾個,這大大增加了澆水的工作量。孩子們開始思考,如何“造”出更多的水壺,我們將視線轉移到了班級門口的自然資源箱中,有的小朋友發現了箱內有很多之前收集來的葫蘆,佩佩小朋友突然冒出了一個想法:“我們為什么不將這些葫蘆利用起來,像鄉下我奶奶用的那種瓢一樣呢?”說干就干,小朋友們很快將資源箱內所有的葫蘆全都收集起來,每人拎著兩個葫蘆,請園內負責修理的徐爺爺,用鋸子一分為二。很快,我們班的小朋友就拿著新出爐的“水壺”來到了種植地,經過這次資源改造,我們很快就將今天澆水的工作完成了。回到教室后,我們又請徐爺爺在葫蘆上打了洞,用美工區的繩子將葫蘆穿了起來,掛在了工具區,孩子們都十分滿意這次的資源大改造。
通過開發和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科學活動,我們真正利用好了大自然這座“活寶藏”,激發了幼兒科學探究的興趣,豐富了幼兒科學活動內容,提供了幼兒科學活動操作材料,使得幼兒真正體驗到了科學探究的樂趣,增長了科學探究的經驗,感受到了科學的奧妙與有趣。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Z].2012(9).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教育委員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Z].2001(9).
[3]任吉敏.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科學探究活動的研究[J].成才之路,2014(3):11.
[4]劉艷.論利用農村自然資源開展幼兒園區域活動的策略[J].課程教育研究,2019(52):15-16.
作者簡介:
姜蘊琪,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梅堰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