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 遼寧東港農村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隨著農村經濟體制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農村的金融機構改革也隨之穩步進行,農商銀行作為農村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農村金融體系具有重要的作用。然而,隨著市場經濟的日益發展,農村金融市場也風起云涌,各種新型的金融機構紛紛涌入,一時間,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空前激烈。在這樣的背景下,農村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將成為制約農村商業銀行發展的主要阻礙,因此尋找出一條應對農商銀行不良貸款的風險防控之路,對于農商銀行的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我國的農村商業銀行長期扎根于農村,服務于農村,積累了大量的相關經驗,同時農民也在與農商銀行的長期打交道過程中,培養起對于農商銀行的信任感和親切感。相較于近年來不斷涌入農村縣域經濟中的外資銀行,其他商業銀行以及一些新興的金融機構,網絡金融公司等。農村商業銀行在農村的信貸業務上,具有其他銀行所不可比擬的天然優勢。
我國縣域經濟在發展過程中的一個重要特征就是中小企業的集群化發展。這樣的發展模式之下,能夠使得農村商業銀行對于當地的實際情況,企業發展狀況等有比較具體而清晰的了解,農商銀行與縣級中小企業之間實現了信息的對稱了解,也就大大降低了農村商業銀行的信貸風險[1]。同時,在縣域環境下,集群式的發展模式中,中小企業對于制度和環境的依賴性很高。這能夠迫使中小企業在信貸過程中,出于道德壓力而減少機會主義現象的發生,也就有效減小了企業的信貸風險。
隨著農村金融市場的競爭日益激烈。商業銀行為了擴大經營范圍而不斷的進行營業網點的擴增。然而,農商銀行內部的管理體制卻仍然存在不完善的方面,這就會造成了農商銀行的內部制度支撐遠遠趕不上其發展的步伐,從而使得農商銀行經營過程中的不良貸款增多,進而影響到農商銀行的健康發展。在農商銀行的貸款業務辦理過程中,存在著過分依靠抵押擔保而不注重對客戶的信用分析等問題,造成了貸款人和銀行之間的信息不對稱,這就會使得貸款往往集中于某一行業、某一種類型、某一借貸人之中,從而使得貸款的風險相對集中[2]。在貸款業務的審核上面,內控制度的不健全會對于貸款業務的審核造成不利影響,使得審核工作缺乏有效的依據,進而削弱了對于不良信貸的風險防控。
完善的制度也需要規范化的操作和實行,在部分農商銀行信貸業務的辦理過程中存在著一些流程上不規范不嚴密的地方,這就使得了信貸業務的審批檢查等環節存在著漏洞,進而極易產生不良信貸。對于信貸業務的風險調控涉及貸前調查、貸時審查以及貸后管理三個環節,任何其中任何一個環節的失誤都會造成不良信貸的產生[3]。在貸前調查環節,工作人員如果對客戶的財務以及非財務等信用分析不夠,就會造成信貸資料的不完善,信貸調查的不充分,進而加劇了不良信貸的風險。而在貸款審批的階段,部分信貸人員不能嚴格遵守和把握信貸審批的要求,使得信貸往往集中于某一行業,某一種類,進而使得銀行的信貸業務的風險相對較為集中,容易造成不良信貸。
信貸人員對于信貸風險認識不到位,再加之貸款回收缺乏相應的措施或者措施缺乏相應的力度,都會使得貸款的回收難度大。而在貸款人貸款余額逐年積累的情況下,又會更加加大了貸款回收的風險。精細的管理和有效的貸款回收能夠有效的降低銀行不良信貸的風險,從而提升銀行的整體效益,這對于銀行的持續健康發展都具有重要意義,必須慎重視之。
小額信貸占據了農商銀行在農村地區開展信貸營銷業務的半壁江山[5]。然而在農村開展相關的信貸業務的風險系數是比較大的,具體說來有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農民的收入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波動比較大,一旦遭遇天災,就會直接影響農作物的收成,農作物的收成受損則直接影響到農民的收入,農民收入無法得到保證,那么必然就會導致對于信貸的拖欠。第二,農產品受市場影響大。在市場環境以及突發狀況等的影響下,再加上農民以散戶經營為主的經營模式,使其對市場風險的預測和抵抗能力比較低。而產品一旦滯銷,同樣會使得農民的經濟收益受損,進而影響了其償還貸款的能力。第三,農村的信貸機構錯綜復雜,在農村的信貸市場上,非法集資以及金融詐騙的身影都并不少見,這使得整個信貸市場的風險性又進一步提升。
農商銀行在發展過程中,部分信貸人員仍然存在著業務能力差、道德水平有待提升、服務理念欠缺等問題,這些問題不僅使得農商銀行的整體形象大打折扣,同時也會使得其業務的發展難以形成良好的效果。例如,由于職業道德比較欠缺,將會導致以權謀私、人情放貸等現象的產生,這些人為性錯誤做法將會使得信貸風險大幅提高。
農商銀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必須要轉變自己的經營觀念,重視貸款工作的質量,防止出現盲目的“貪大求全”現象,從而進一步減少信貸業務的風險性。同時要嚴格管理信貸業務,注重信貸的安全性、規范性,嚴格按照相應的制度和管理規范進行信貸業務的處理與審批工作。嚴格執行貸前調查,貸中審查以及貸后檢查的制度。同時要加強對于審貸分離的工作,避免出現工作人員基于自身利益的不正當行為,進而降低信 貸業務的風險。同時,要加強內部的崗位設置的科學性與合理性,將信貸人員、監督人員以及審查人員進行有效的管理,使其職責明確,進一步促進信貸風險防控的規范化、制度化、科學化進行。
農商銀行在發展中要樹立風險意識,加強對于風險管理的觀念,建立健全風險預警機制,從源頭出發將不良信貸風險扼殺于搖籃之中。有效的風險預警系統能夠提升農商銀行的整體抗風險能力,建立有效的風險預警系統能夠實現對于農商銀行貸款業務的動態管理,實時監控。進而從源頭處控制風險的出現,防微杜漸,這對于農商銀行的可持續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標準化的信貸監管體制,對于農商銀行的信貸業務發展而言是至關重要的。農商銀行必須要嚴格遵守相應的信貸業務的政策法規以及制度規范,加強對于抵押物的評估與管理,建立和完善相應的抵押擔保手續,同時借助現代化的信息技術平臺,減少人為干預,進而從源頭上降低信貸業務發生的風險。標準化、規范化、科學化、信息化的信貸監管制度,對于農村商業銀行信貸風險防控具有重要意義。
人才是一個企業重要資源,建立一支高素質的信貸隊伍,能夠為農商銀行的業務發展起到巨大的推動作用。加強對于信貸人員的技能培養職業水平、道德意識、法律觀念以及愛崗敬業等方面的培訓,能夠大大提升信貸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農商銀行的可持續健康發展而言具有重要意義。
在面對不良貸款的過程中,農商銀行應該采取積極的態度和措施,通過加強與政府部門監管部門的溝通與聯系,以約談或者是法律訴訟等方式,對于高風險貸款、不良貸款進行清收工作,使得不良貸款得以轉化。同時在不良貸款的處理過程中也要加大對于員工的激勵和。支持力度,對于工作中表現突出的員工要進行表彰,使得員工的工作積極性被進一步提升。
農村商業銀行是我國農村金融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新的時代發展之下,農村商業銀行信貸業務的發展過程中,由于內部風險管理機制不完善、具體操作不嚴格、貸款的回收措施缺乏相應的力度,同時貸款發放對象又具有較高的風險性,因此這些都導致了農商銀行不良信貸風險的產生。然而農商銀行在發展過程中,也具有長期扎根于農村以及農村的集約化集群經濟發展所帶來的優勢作用,在新的發展時期挑戰與機遇并存。農商行在未來的發展過程中要轉變自己的經營管理理念,提高信貸工作的質量,同時加強對于內部控制體系的建設工作,建立健全信貸風險預警系統,設置標準化的信貸監管體制,同時加大對于信貸業務人員的培養,提升信貸人員的綜合素質,對于不良貸款進行積極的清收工作。農商銀行必須將信貸風險的防控工作放在日常工作中的重要地位,真正做到將信貸工作的每一步都落實到位,從而為農商銀行的發展轉型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