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玄燁 陳野 徐靜 樊一琦 姚志慧 余婷婷 王師宜 嘉興學院商學院
隨著人才強國、科教興國戰略的深化落實,各大高校開始擴招,高校畢業生不斷攀升。在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企業對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長,這使得高校畢業生之間的競爭越加激烈,越來越多的畢業生無法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職業。大學生就業已經成為社會、國家和學校日漸關注的熱點問題(高翔微,2019)。
從探究大學生工作與所學專業不匹配的原因方面看,迫于嚴峻的就業形勢,受“先就業,后擇業”導向的影響,很多大學生不考慮專業對口性,而選擇與專業關聯性不強的工作(姜慶華,管丹,2015)。這是因為院校特色發展上存在“特色趨同”問題,辦學層次不清、特色不明,在開設新專業時未考慮以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導向構建人才培養模式,缺乏進行社會調查,導致專業設置不能充分與地方經濟發展需求相匹配,專業結構方面的重復性和稀缺性共存,大量專業重復建設,同類專業畢業生數量多,造成畢業生供大于求,引發供需矛盾問題,就業競爭激烈造成就業壓力(孫孝花,2012)。
目前,我國高校畢業生專業與職業匹配度越來越低,有30%以上的高校畢業生從事與所學專業無關的工作。這就意味著在教育資源普及度越來越高的情況下,仍然存在大部分畢業生無法將所學知識與技能運用到工作中去,這造成了極大的人力資源浪費。研究發現,高校畢業生更傾向于從事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這說明高校畢業生選擇與自身所學專業不匹配的工作時存在非意愿成分。高校畢業生選擇與所學專業相關的工作,可以有效將所學知識與技能運用到工作中去,有利于提高畢業生工作的積極性,滿足企業對專業性人才的需求,從長遠的角度看對社會的發展也有重大意義。所以,對大學生專業對口率的實證研究迫在眉睫。
2020年12月——2021年2月
嘉興學院
嘉興學院畢業生
本項目研究過程分別采用了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和對比分析法。通過搜集有關文獻從而了解研究現狀,再以問卷的形式對相關人員進行調查,最后將所得資料整理歸納后進行統計分析。
(1)文獻研究法:本課題在參考大量文獻,綜合把握國內外學者對大學生所學專業與就業匹配度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展開對此課題的研究。
(2)問卷調查法:本課題將在通過問卷調查獲得的數據分析的基礎上展開,以嘉興學院的大學畢業生為研究樣本,通過對其進行問卷調研獲得數據:共發放問卷300份,其中有效問卷290份,問卷有效率為96.67%。
(3)對比分析法:在問卷調查基礎上,進行數據分析,參考國內外文獻資料,多角度系統的認識大學生所學專業與就業匹配度的影響。
本研究以高校畢業生專業與職業匹配度越來越低為研究背景,以嘉興學院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針對嘉興學院畢業生專業對口率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與研究。
本研究以“大學生專業對口率”熱點問題為研究背景,以浙江省嘉興市為研究地點,以嘉興學院畢業生為研究對象,針對大學生專業對口率的情況進行調查與研究。本次調查采用線上問卷形式,僅針對嘉興學院畢業生進行調查,能夠比較真實并且全面地反映嘉興學院畢業生專業對口率的情況,通過研究數據可以分析當代大學生專業與職業匹配度的高低中存在的問題,并給出相應的對策和建議。
本次被調查對象覆蓋面小,僅調查嘉興學院畢業生,調查結果具有較強針對性和真實性。被調查畢業生男女性別比例為7:3,與嘉興學院學生性別相符合,能比較真實反映該校學生專業對口率的現狀。
現如今,由于就業競爭愈加激烈,大部分人迫切尋求一份職業,而沒有去考慮專業是否對口,才造成大學生專業與崗位不匹配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在這種背景下,大學生學習的技能無法得到施展,企業需要花費大量時間與精力培訓員工,這造成了極大的人力資源和社會資源的浪費。大學生不重視專業與崗位不匹配的問題迫在眉睫。
通過有效調查,我們發現大多數學生沒有對自己做過清晰的職業生涯規劃。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兩部分:首先是學生自身方面,對就業規劃的認知比較模糊,對于職業生涯規劃沒有什么積極性。其次是學校方面,對學生沒有明確的指導與要求學生做出自身的職業生涯規劃,這導致學生根本不重視這方面的問題。
大部分大學生對自身定位不明確,對自身期望較高,沒有從一個理性客觀的角度分析自身的優缺點,就業的競爭力,這造成了當代大學生“高不成,低不就”的現象,導致很多畢業生被迫選擇與本專業不相關的職業。
通過有效數據統計,我們發現影響大學生擇業觀的主要有以下因素:公司待遇,興趣愛好和行業競爭力;而專業對口程度并不是他們就業時首要考慮的因素。高中院校在大學生填報志愿時,沒有最好相關的普及說明,這導致大部分學生對所學專業興趣愛好低,所學專業就業前景差,這也極大地造成了大學生專業對口率越來越低的現象。
學校應該加強學生對各個專業的認知度,科普各專業相關的知識,使得學生對本專業有較強的認識。學校需放寬大學生轉專業的條件,做好轉專業相關的政策,培養綜合素質強的復合型人才。畢業來臨之際,學校應該為學生樹立良好的就業觀念,科普相關的就業知識。
根據問卷結果顯示,應屆畢業生對職業生涯規劃依舊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也沒有一個明確的方向,所以加強對大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指導還是很有必要的。學校可以開設有關課程,提高學生對職業生涯規劃的了解與重視程度,了解學生的心理,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就業提出規劃;對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進行審核與修改,根據實際情況與學生共同制定合理的職業生涯規劃。
通過有效數據顯示,我們發現學生普遍存在“期望值”過高的現象。大學生要理性自我認識,適當降低自己的期望值,不要盲目追求高工資,優待遇,而一直未成功就業或者從事與所學專業無關的工作。正面認識自己的特長與技能,努力在工作中將所學知識最大發揮與運用。
根據問卷中顯示的學生對專業認識不足及滿意度一般等問題,建議大學生應增加專業認同感。主動去了解專業學習什么,如何學習,將專業與工作如何聯系起來,專業前景如何,才能提起學生對本專業的興趣,加強專業學習,提高對本專業的滿意與認同。老師也起著關鍵作用,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對專業的學習及發展前景的信心:優化教學方法,提升學生對專業的認同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