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軍
摘要:課前預習的作用是為了讓學生對知識有一個基本的了解,也是學生主動求知的過程,在預習的過程中,學生會積極調動其思維,發現教學內容中不明白的問題,并帶著疑問進入課堂,從而在老師講解的過程中解開自己的疑問,有效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記憶。由此可見,課前預習對于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以及學習質量有著非常積極的作用,下文從英語教學視角切入,探尋通過課前預習提升英語課堂效率的措施。
關鍵詞:英語教學;課前預習;課堂效率;教學質量;主觀能動性
課前預習的目的就是為了保證學生可以更有效地學習相關知識,促進教師高效開展教學工作,進一步提升英語教學質量。但是,學生在實際開展預習工作的過程中依舊存在著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例如,走馬觀花式地閱讀教材,不加思考地完成題目等,以這種方式進行課前預習不僅你無法發揮課前預習的有效作用,還會導致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抵觸情緒,因此教師應當積極對課前預習進行優化,精心設計預習內容,實現英語課堂效率的進一步提升。
1.幫助學生掌握預習方法
粗略的進行課前預習不僅達不到預期的預習效果,還可能會產生反作用,因此在開展課前預習之前,教師應當為學生提供預習指導,幫助學生掌握預習方法,進而促進課前預習的高效開展。在對預習內容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根據教學內容排列好預習順序,保證學生可以由淺入深地對預習內容進行學習[1]。除此之外,因為英語教學與其他科目的教訓內容存在差異,不僅需要對相應知識點進行了解,還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聯系,提升自身的英語語感,促進英語學習工作更好地開展。因此在進行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教師應當讓學生用以下方式進行預習。首先通讀預習內容,在閱讀過程中保證每個單詞發音的正確性,對于生詞可以跟著錄音閱讀,初步理清預習內容的脈絡。其次對于預習內容中不懂的單詞或者句子進行標注,閱讀完成之后自行對相關疑問進行揣摩,并通過查閱資料對其進行了解,爭取將疑問自行解決。如果無法有效解決,可以留到應用課堂上與教師以及同學共同探討。最后,在預習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做好預習筆記,保證課前預習工作可以發揮其實效性。做好預習筆記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預習內容的記憶與理解,還可以對預習過程中的難點進行記錄,保證在英語課堂上對其重點關注。通過該種方式進行課前預習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教師的教學質量,進一步提高英語課堂效率。
2.積極優化預習內容
課前預習的目的是為了學生對教學內容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因此在制定預習內容的過程中不用保證其面面俱到,制定課前預習內容的原則應當是“少而精”,保證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可以對教學重點進行有效了解,便于學生后續學習工作的開展。因此在設計預習內容的過程中,應當保證預習內容的精細化,有效突出教學內容中的重難點,內容難度由淺入深,幫助學生掌握該章節教學內容的規律,從而更高效地開展教學工作[2]。例如在設計“language in use”的課前預習內容時,教師可將第一部分實際內容設置為對自我介紹以及獲取信息功能局勢的訓練,如:What’s his/her English name?等等,促進學生對這類簡單舉行的掌握。其次將第二部分預習內容設計為語法預習,幫助學生區分肯定句與否定句,一般疑問句以及特殊疑問句,使學生可以充分掌握該章節的教學內容,為后續英語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打下基礎。
3. 創新開展預習工作
在互聯網技術水平不斷提高的當下,積極應用互聯網技術開展教育教學工作對提升教學效率以及質量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因此,進行課前預習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將綜合教學內容,將教學重點會做成小視頻,更直觀地將教學重點展現在學生面前。學生可以通過手機以及電腦觀看相應視頻,從而高效進行課前預習工作。該種方式不僅保證了課前預習的質量以及效率,還可以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相關英語知識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對相關知識進行了解,進而保證學生在英語課堂上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積極針對相應知識進行討論,充分保證教學質量[3]。例如在對“Public holidays”預習內容進行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互聯網找到相關節日習俗的科普視頻,幫助學生了解東西方文化的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英語教學工作的高效開展。
結束語
綜上所述,積極對課前預習進行優化,對提升學生的學習質量以及教學的教學效率都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該項教學工作不僅可以使學生提前對教學內容進行了解,便于其更好地對相關內容進行學習,還可有效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以及自主學習能力,為學生后續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因此,教師應當加強對課前預習的重視,精心設計課前預習內容,從而保證英語教學工作可以高效開展。
參考文獻
[1]黃翠芬. 課前預習導向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率[J]. 好家長, 2019(15):1-1.
[2]楊菊花. 初中英語前置性學習指導方法探究[J].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19(9):1-1.
[3]楊菊花. 初中英語前置性學習指導方法探究[J]. 教書育人:教師新概念, 2019(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