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晨
摘要: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指出:讓學生通過英語學習形成一定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是中小學教育階段英語課程的總目標。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以語言知識和語言技能為基礎。其中,語言知識包含語音、詞匯、語法、功能、話題的學習;語言技能則包含聽、說、讀、寫四項技能。因此,英語聽力作為四大技能之一,它扮演了重要角色。但多年英語教學現狀表明,學生聽力技能普遍低于英語學科其他方面的技能,學生在日常學習及考試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聽力障礙。本文將就初中學生英語聽力障礙進行現狀和原因的分析,并結合作者的一線英語教學經驗,提出提高學生聽力能力的有效策略和建議。
關鍵詞:英語聽力障礙;提高聽力;策略
一、聽力的重要性
聽力,作為一種理解性技能,也是人們進行言語交際的基本手段,與其他幾項技能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聽力理解不僅是全國中、高考及各大英語考試的必考題型,也是口語交際的重要前提。并且在未來,聽力理解在試卷中所占比例也將呈增長趨勢,甚至可能成為英語考試的半壁江山,這也是為提高學生實際語言交際能力,培養語言專業性人才,而不是只讀“死”書,做“死”題。只有聽懂,才有說和溝通表達。因此,無論學生還是老師,必須重視英語聽力,它是英語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二、聽力理解障礙
英語聽力如此重要,但現狀卻不甚理想。對于初中英語來講,聽力教學仍然處于較為基礎的起點階段。更有近一半的學生認為考試中的聽力理解聽不懂,跟不上,無從下手,顧此失彼;近三分之一的學生感到每次考試后,聽力理解失分較多。聽力教學也一直作為初中英語的薄弱環節而存在,我國初中學生或多或少存在聽力理解障礙,這與《課標》所提出的英語教學總目標和分級目標是無法統一的。因此,重視聽力訓練,努力找出學生聽力障礙,并分析原因,是亟待一線英語教師迫切研討解決的大問題。
1、心理層面障礙
初中英語的聽力理解是一個相對復雜的心理活動,需要學生們在平和以及放松的心理狀態下,進行仔細的聆聽和理解。首先,如果處于較為緊張和焦慮的狀態,不僅可能會產生抵觸和厭煩的抗拒心理,而且會使得本來可能聽懂和理解的簡單內容,變得不能理解,或者效果大打折扣。長此以往,學生們會加深厭倦和恐懼心理,甚至會產生習得性無助,對于聽力徹底喪失信心。其次,外部的環境也可能會對學生產生影響:學生平時在教室里聽講課,或者在語音教室練習聽力,與在考場中的緊張狀態截然不同。再者,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對于心理的調節能力較差,不能夠很好的控制焦慮、緊張和恐懼等負面情緒,注意力和意志力不強,這些心理特點會進一步的加深聽力障礙。
一線英語教師,要針對學生的這些心理障礙,有效應對。課上積極引導鼓勵,課下經常溝通交流,找到問題根源。這樣才能夠使學生逐漸疏導和克服心理障礙,明確學生們的聽音目的,加強聽音欲望,最終達到提高學生的聽音效果的目的。
2、語言知識障礙
英語聽力要求學生要有良好的聽音辨音、綜合解譯,以及運用知識和技能對于聽到的信息進行做出正確的反應。在這個復雜的過程中,學生們對于詞匯、語音語調、語法句型等知識的掌握的程度,直接決定了他們聽力理解的最終效果和成績,也就是說學生在聽聽力時遇到了語言知識障礙。常見的語言知識障礙,包括語音障礙,語速障礙,詞匯障礙等。
(1)語音障礙
聽力能力和單詞的語音教學密切相關。如果學生們語音基礎不牢,沒有掌握相關的單詞的準確發音,對于語調和重音等沒有進行較好的掌握,他們對于發音相近的詞匯就會產生語音障礙,不能夠在聽力過程中快速而準確的辨別容易混淆的詞匯。常見的語音障礙,可能包括:單詞讀音不正確或根本不會讀;不能辨別出單詞中相似或相近的音素;不熟悉重讀、弱讀或重音轉移;不適應常見的連讀;單詞或整體句子的重音分不清;不熟悉某些聽力材料中英音與美音的區別。
(2)語速障礙
聽力理解要求學生們快速的對于聽力材料做出正確的辨別和反應。如果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沒有全英文授課,或者教學中語速過慢,或者平時播放聽力時采用減緩播放速度、多次重復播放等錯誤的方式,都會讓學生們養成不良習慣,遇到正常語速的聽力材料就完全不能適應。若聽力材料中存在一些較為復雜的從句和時態變化,學生們往往會更加的無所適從,即使所有的單詞都聽懂了,也無法快速理清句子之間的邏輯關系。
(3)詞匯障礙
英語詞匯量是任何聽說讀寫活動的基礎。記不住單詞,或者聽不出來單詞的譯意,那么聽力理解就根本無法進行。某些詞匯存在一詞多義,同音異義,這些都會進一步加深詞匯對于聽力理解的障礙。初中生常見的詞匯障礙可能包括:基礎詞匯量小;辨別不出材料中介詞、副詞、冠詞、助動詞、連詞等一些輔助詞匯;聽不出詞的前后綴,從而曲解或者弄反了詞意;不了解美國英語與英國英語在詞匯上的區別。例如pants和trousers,fall和autumn的區別等。
3、母語干擾和文化障礙
語言是各自文化的傳遞載體。對于絕大部分初中生而言,每天都處于母語的文化環境之中,他們不了解英語誕生的環境,不熟悉英美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和人文環境,甚至于一無所知。初中生由于收到母語的環境影響,很難采用英語的思維邏輯和表達方式,不能直接將聽到的語音信息快速的轉化為相應的情境,也不能準確的直接用英語進行思考,很多時候還需要用母語進行二次介導和傳遞。因此在聽力過程中,一方面由于思維的斷層浪費了大量的時間,影響了反應速度和理解效果,另一方面進一步干擾了后續的聽力理解和完成習題,從而導致產生了嚴重的聽力障礙。
針對這種母語干擾和文化障礙,教師不僅需要強調聽力技巧和語言知識,還需要強化學生的人文關懷。例如,給學生講述英美國家人民的生活習慣、文化與背景和風土人情,逐步的提高學生的跨文化交際知識儲備和對西方文化的興趣,培養學生用西方思維區思考題目的習慣,這樣才能夠做到邊聽邊理解,大幅度的提高聽力的理解速度和效率。
4、訓練不足障礙
聽力理解需要教師不斷的強化訓練。如果教師過于注重詞匯、語法和短語等的練習,忽視了聽力訓練或者和學生的英文交流,也會造成學生的聽力障礙。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們由于種種原因,可能不能夠進行全英文授課,過于偏重母語教學,這使得學生們在課堂上就不能夠得到充足的語言環境和聽力訓練。某些學校和課堂中,聽力材料的匱乏,優秀的聽力習題的稀缺,都會造成學生們的訓練不足,進一步加深聽力障礙。
三、提高聽力的有效策略
在前面我們談到了聽力對初中學生的重要性以及初中學生在聽力領域中的困難及障礙,了解了學生聽力中感到困難和頭疼的問題根源。下面我們就這些障礙和問題,探討相關的針對性的改進策略。
1、加強語言知識儲備
詞匯和語音是聽力的基礎。首先,教師應當提高學生運用語言基礎知識的能力,加強語音知識的學習和訓練,尤其是要注重音標的訓練和強化。音標是了解單詞讀音的前提,它決定了單詞和聽力材料的語音和語調。掌握好音標,對于提高聽力理解具有關鍵的作用。然后,需要鼓勵和注重學生對于朗讀的重視和訓練。通過一定語速的朗讀和情景對話的訓練,培養學生們的語境和預感,不僅可以糾正發音,而且可以在對話中踐行重音、音調變化和連讀等知識。再者,授課教師也可以鼓勵學生們廣泛閱讀和涉獵英語文章、書籍、電視節目等。例如《書蟲》叢書,《英語周報》,央視的英文節目等,培養起來詞匯量和語感。
2、借助多媒體,采用全英文教學課堂
教師在平時的課堂中,英語教學應當偏重于全英文授課,多組織學生們的情景對話,以及聽力、口語練習,為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英語口語和聽力環境。此外,教師應當借助于多媒體,利用上課和課余時間讓學門多加聽力練習,不能夠一味地采用減緩播放速度、多次重復播放等錯誤的方式。教師也可以采用多媒體為學生提供經典的英語學習視頻,例如《新世紀走遍美國》等,幫助學生寓情于景,掌握常見的會話場景和相關的英美文化背景。
3、加大聽力練習力度,培養學生聽力習慣與能力
聽力理解的培養也是一門科學。教師應當遵循學習的規律,在日常聽力教學中做到以下的方面。首先,要注意精聽與泛聽相結合,熟悉語言環境和增強語感;然后,要做到根據聽力問題回顧聽力材料的重點;其次,是一套學會在聽力的過程中速記關鍵字和做出準確的判斷;最后是聽記相結合,用圈標出關鍵詞句的方法以輔助抓住材料的重點,把握住聽力內容的整體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