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穎 饒斌 譚冬玲 繆道蓉 陳靜 江艷梅 宋竹鵑
2014年,習近平總書記在第二十三次全國高等學校黨的建設工作會議上強調,“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在2016年12月召開的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厘清了課程思政的基本實施路徑,即梳理各門專業課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載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課堂教學各環節,實現思想政治教育與知識體系教育的有機統一。雖然育德育人的思想在教育思想中自古就一直有所體現,但課程思政理念是近幾年才正式提出的。自提出以來,全國各地的一線教育工作者紛紛加入,目前相關研究主要以提出在某個具體課程或學科中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為主。
教育工作者們如何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通過改革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改善教學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引導促進大學生了解社會、了解國情,增長才干、奉獻社會,鍛煉毅力、培養品格,增強社會責任感仍待探究。
一、課程思政的目標是育人
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一種融合性的、系統性的課程觀,并不拘泥于各科專業知識的學習,而是通過將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標融匯于各科的教學當中,使得各門課程都能參與到學校育人的過程當中,形成一個完整的課程育人體系。課程思政的目標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是要努力為黨和國家培養更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二、課程思政的著力點,在于堅持價值引領和知識傳授的有機統一
育人,不僅需要知識育人,更需要精神育人。對于新時代大學生而言,除了需要掌握各門科學知識,更重要的就是要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因此各門課程教育教學最重要的育人關鍵任務,就是要對學生進行正面積極的精神引領。教師應該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專業教育課的教育教學內容設計要結合學科、專業和課程的特色,從專業的沿革、現狀與前沿的講解中,激發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與榮譽感,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斗精神,引導學生不斷提升專業素養,抓住國家快速發展的戰略機遇期,積極尋找實現個人價值與才華抱負的成長舞臺和發展機遇,不斷增強學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勇擔民族復興的時代重任。
三、課程思政實施成敗,教師素質是關鍵
課程思政的實施,最終需要落實到課堂教學中來,教師素質尤為關鍵。這要求所有任課教師不僅要在思想認識上形成全員育人的共識,也要在專業發展上具備有效育人的能力,將育人要求和價值觀教育內容融入專業知識的教學中。教師對課程思政工作的勝任善教,才能實實在在地保證課程思政的育人成效。每門課的授課教師不僅需要要傳授好學科知識,也要注重塑造學生的品格理想,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合格指導者和引路人。
四、以大學英語為例進行課程思政探索
大學英語課程中包含著大量傳播各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愛國情懷等隱形思想政治教育內容,且題材多為故事講述,這些特征都有利于引導學生提升學習興趣、加強自身英語語感,傳授文化知識以及提升人文素質。課程思政是否能實現育人的目標,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任課教師在課堂上如何引導學生,英美文學作品本身以及作者身上都有較多可供發掘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點,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融入中國文化,能夠讓學生在兩種文化的學習中對文化的差異性與多樣性有一個更好的認識,讓學生在學習西方文化的時候,感受到我國文化的博大精深。作為母語為漢語的學習者,其學習過程應當始終將語言學與比較文化學相結合,只有了解并研究英美文化的相關方面,才能在跨文化、比較文化中,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有所借鑒,理解文化的差異與內涵。鑒于此,開課學院或者教研室可組織教師開展教研討論、示范教學等多種模式,促進教師互相學習,共同潛心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與要素,精心設計教學過程,以便在課堂教學中采用自然滲透的方式,有目的地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將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與世界文化相融合,在不斷學習的過程中發揚和傳播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
本課程探索,旨在實踐的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等方式收集學生反饋,及觀察學生的精神風貌狀態,與過去未推行課程思政時的學生狀態進行對比,分析大學英語課程思政的改革效果,以探尋出一條適應當今社會需求的,在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過程中凸顯價值引領和精神塑造的,引導學生牢鑄理想信念的,以人文素養涵養人心、培育人格的,以課程為載體,以立德樹人為根本的大學英語課堂教學新模式。
五、結語
本課程探索與其他相關研究課題相比,并非針對某個具體課程或學科如何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方法進行重點研究,而是強調課程思政的實施成敗的關鍵在于教師素質,課程思政的關鍵著力點在于堅持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和知識傳授的有機統一。在學科知識傳授的過程中,需要每一位任課教師勝任善教,時刻凸顯價值引領和精神塑造,引導學生牢鑄理想信念,以人文素養涵養人心、培育人格,以課程為載體,以立德樹人為根本,在潛移默化中引導新時代大學生全面發展。以下三點為對學生進行價值引領和精神塑造的關注重點:
1.在培育時代新人的過程中始終堅持正確的方向,倡導主流意識形態,指引新時代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用社會正能量熏陶大學生,引導學生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讓教育始終堅持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服務。
3.對于應對多元文化碰撞的挑戰、引導學生辨析各種不同價值觀的真偽,確保高校育人工作走在塑造學生良好品德、傳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正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