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銀花
摘要:OBE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理念,對于中職公共基礎課教學的德育滲透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相關教師可將其與教學實踐相結合,以此全面落實成果導向原則,時刻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他們的成就感,進而不斷加強教學吸引力,提高教學質量。基于此,本文將主要分析OBE理念下中職公共基礎教學的德育滲透。
關鍵詞:OBE理念;中職;德育滲透
OBE理念也被稱之為成果導向教育,如今在中職教學中得到了大量的應用,并且對德育滲透也有很高的借鑒意義。
一、加強學生獲得感
(一)注重知識傳授
在實際教學中,知識有著基礎性地位。通過教和學,知識的傳承以及德育的滲透在師生互動中得以達成。對于中職生而言,知識和德育的比重一樣,都需要被打牢。如今在信息時代下,學生獲取知識愈加便利,但是也很容易被碎片化的知識所“包圍”。這就需要相關教師在具體工作中,應先準確把握文本內容,特別是聚焦主題,理清脈絡,從而為教學內容的有效供給做好鋪墊;其次需擁有豐富的認知視野,可及時解決學生多元的需要,幫助他們解決疑惑;再次,應不斷更新自身知識體系,強化理論素養,提高授課內容的系統性,能給予學生帶有深度的知識;最后,要學會在傳授知識中關聯價值塑造,通過課堂教學實現對學生價值觀念的指引,德育的滲透。
(二)強化價值塑造
立德樹人是最為根本的工作,而中職公共基礎課教學的德育滲透正是其中關鍵,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所以,價值塑造是其中的主要核心。因中職生年齡段特征,這既是自身塑造人生價值觀的主要時期,但也非常容易出現價值迷失。教師應對其做出正確的指引,讓他們能夠走好以后的道路;指引學生掌握中國發展和自身文化,促使其發自內心的認同,逐漸形成自信;指引學生熱愛國家,熱愛人民,可積極投身于社會建設當中。
(三)注意能力培養
中職公共基礎課是培養學生能力水平的重要抓手。除了知識和德育,還要兼顧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對他們的生活實際產生影響。在具體的教學中,相關教師應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發展學生們的綜合能力,多為其列舉一些古往今來的德育例子,然后以小組的形式分享心得體會,其他學生和教師負責評價,從而進一步完善教學體系。
二、發揮學生主體性
(一)學生中心在中職公共基礎課教學德育滲透中的作用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行,使得以生為本這一理念逐漸受到重視,其要求教師應學會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課堂教學,綜合考慮學生需求,在教學中發揮其主觀性,調動每個人的積極性,從而提高課堂參與度。
踐行這一理念,充分展現了對學生主體性的尊重。學生中心區別于教師中心,后者是以教師的角度思考教什么,怎么去教,不甚了解學生狀況,不甚注重學生需要,在課堂上主要是教師發揮,進而難以激起學生興趣,師生間的互動愈來愈少。從教師中心過渡到學生中心,需要教師能夠對學生的主體性有十足的把握,并在教學中真正落實,將課堂變為“百家爭鳴”,促使學生成為積極的參與者,并讓師生之間達成多向互動交流。
踐行這一理念,充分展現了德育服務學生成長的意義。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中,在“培養什么人、如何培養人”問題中,人指的都是學生。在教育目標最終的實現中,學生中心著重強調學生應在教師的指引下成才,防止教師的教學內容和學生實際需要相脫節。立足于學生的成長發展,相關教師需深入思考課堂教學是否會滿足學生成長需要、是否彰顯學生主體地位等問題,從而不斷改善課堂教學,切實成為學生人身道路上的指引者。
(二)學生中心在中職公共基礎課教學德育滲透中的體現
學生中心是德育滲透一定要遵循的理念,相關教師應從教學設計、評價等方面踐行,學會從學生角度調整教學內容和形式,充分發揮出每一位學生的主觀性。
首先,掌握學生學習和成長需要。德育滲透既離不開教師的主導,也離不開學生的主體性,需堅持主導性和主體性的統一。相關教師不能立足于主觀意愿,要學會從自己教什么、怎樣教到學生學什么,提高對學生主體性的重視程度,深入掌握到每一位學生的具體狀況,竭力做到設身處地。在熟悉中職生個體成長環境和學習特征、分析他們的認知規律之后,教師才能更具有針對性的進行德育滲透,盡量做到因材施教,激起每一位學生的興趣。例如教學內容的組織和設計,不僅要緊緊圍繞文本,完整的講解教學重點,不能偏離思想主旨;還要做到有的放矢,根據實際問題解答學生困惑,滿足他們的需要。
其次,加強學生課堂參與度。相關教師在自己講授教學內容之外,借助設置懸疑、小組合作等互動教學形式,為學生們提供課內外參與機會。教師應創設課堂環境和展示平臺,激起每一位學生的熱情和自主性,努力改變學生被動參與的情況,指引他們主動參與其中,在交流中主動投入,在互動交流中逐漸增強自身水平以及學習效率。除了師生互動,學生之間的互動也是教學活動中的主要組成,更能展現出平等交流的特征,實現相觀而善的效果。
最后,健全教學反饋和評價機制。在具體教學中,教和學是密不可分的,教直接決定學的效果。所以學生是評價教學的主體,教學評價是教學過程的主要環節,學生的教學評價有助于教師在教師講授的供給側和學生學習的需求側,逐漸達成合理有效的匹配。教師要對學生的教學評價做出及時的反饋,讓評價意見扎實在課堂教學的持續改進,形成優良的循環機制。在學生的反饋中,相關教師應從中汲取有價值的教學建議,深入反思教學過程,將評價結果應用在課堂教學,這樣一來,師生都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空間,切實做到教學相長。
三、提高教學吸引力
(一)優化育人環境
作為中職德育的重要環境,公共基礎課一方面依賴于德育的自身內涵建設,同時也脫離不了中職學校和社會大環境。德育的滲透發展需要外部條件作為支撐。學校應和社會提供強有力的力量,打造出優良的氛圍。教師應投入精力,不斷完善教學過程,全方位的滲透德育知識和內含。并用實際行動組織學生,健全他們的人格。
(三)利用信息技術
如今在信息時代背景下,中職德育滲透工作也應順勢而為。對此,教師應充分掌握到信息技術的優勢,將其科學合理的應用在德育教學中。以疫情為例,教師可為學生播放感人事跡,讓他們感受到無私的愛,引起共鳴,進而實現德育的根本目的。
結束語:總的來說,相關教師應積極應用OBE理念,將成果導向、學生中心等與德育滲透相結合,探索出更加有效的教育路徑。
參考文獻:
[1]劉燕鳴.非遺館里的工匠精神——中職電商班“沉浸式”主題班會創新模式初探[J].現代職業教育,2022(02):130-132.
[2]凌縣華.新課標背景下中職英語教學與德育融合必要性及可行性分析[J].海外英語,2021(22):200-201.
[3]劉善彬.德育為基,“五育”并舉——淺析“五育”融合視域下的中職德育滲透策略[J].才智,2021(30):65-68.
[4]賴慧盈.綠色教育理念下中職英語課小組合作學習探析——以PETS一級口語課為例[J].海外英語,2018,(05):83-85.
[5]曹亞芬.生本教育理念下中職英語教學的有效性探究[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5,(03):5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