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唐寅仕女畫取材廣泛,在藝術上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他的仕女畫作品具有用筆精細、構圖精巧、設色精雅的藝術風格。他的仕女畫既符合當時人們的審美,又帶有文人的審美情調,繼承發展了前朝仕女畫基礎上,展現出其獨特的風格。
關鍵詞:唐寅;仕女畫;藝術風格
唐寅是明代繪畫大師,詩書畫三絕,在山水、人物、花鳥畫方面都取得了很高成就,留下了很多經典傳世作品,是明代中期吳門四家之一。其中在仕女畫方面,他取材廣泛,并且在繼承和發展前朝仕女畫基礎上,一改了前代風格,創造出柔美嬌弱帶有世俗味道的人物形象。他筆下的人物常常帶有惆悵與憂愁之情,是來自于他對自己坎坷曲折的命運的感嘆和對現實的不滿與憤懣。
一、用筆精細
唐寅仕女畫大部分都是先用細細的線條勾勒出人物的外形輪廓,在對于不同形式的人物部位時,所采用的線條一般也不同。例如描繪衣服紋路時一般采用較為粗些的線條,而表現手部或者臉部時,則采用十分精細的細線勾勒。無論是細線還是較粗的線,起筆落筆都是完整的,并且都表現出了身體部位的轉折和結構關系。
對于一幅仕女畫來說,是需要重點描繪人物的臉部和頭部的。唐寅的仕女畫中,臉部和頭部的線條十分精細,特別是描繪五官時,用線極為自然,在處理頭發和發際線時,每根頭發的都描繪的十分清晰,暈染自然生動,有著清楚的明暗表現。唐寅在描繪仕女人物的手部時,姿態可謂千姿百態。其中不同的動作不同的場景,人物手勢各不相同,手勢有時還代表著當時人物的精神狀態,是憂傷還是開心,是放松還是壓抑,都是有著它自身的姿態,所以每一個手部動作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唐寅仕女畫中的人物手指芊芊,白嫩細長,更多的是一種寫意的表達。例如唐寅的《小庭良夜圖》中,仕女的衣裳飄然,線條流暢有力又富有彈性,運用了勁力的鐵線描,服飾的花紋、圖案等都運用細筆勾勒,花紋也十分多樣,富于變化無一重復,準確的塑造出衣服的質感和材質。人物形象塑造的十分精美,面部五官用線條勾畫,眉眼細長,氣質脫俗,造型準確,體現出唐寅卓越的技巧和用筆精細。
二、構圖精巧
在中國畫中十分重視構圖,往往稱其為“經營位置”或者是“章法”。而構圖往往會影響一幅仕女畫水平的高低。唐寅仕女畫中仕女形象都十分嬌柔,但同時他也十分的注重畫面的構圖,他的仕女畫構圖精巧,畫面精美,有著十分高的藝術價值。例如《李端端圖》中,有五個人物,分散在畫面各處,但是彼此之間的姿態又有呼應。在畫面左方是名妓李端端和她的侍女,畫面的右端是狂士崔涯和他的婢女。五個人形成兩方之勢但是又相互聯系。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畫面中,雖然崔涯所占位置最大,似乎是主角,這是由于當時的男尊女卑的思想所導致的,在當時的人物畫中,為了凸顯男性的地位往往會將男性角色放大,在同為男性時,地位更尊貴的男性會比地位較低下的男性在畫面中占據更大的位置。李端端在畫面中心偏左的位置,身姿窈窕動人,芊芊玉指中還拿著一只白牡丹,但是畫面中的所有人物的目光都朝向李端端的位置,似乎在傾聽著她的訴說和委屈。整個畫面構思及其精巧,人物之間位置安排巧妙,是唐寅仕女畫中的一幅精品。
三、設色精雅
唐寅的仕女畫在工筆重彩方面明顯擁有對南宋畫風的繼承和沿襲,這可能與他拜師周臣有關。在仕女畫設色上主要是以平涂為主,再略微暈染,使人物整體觀感端莊雅致,望之脫俗。從畫面上我們可以看出,唐寅的仕女人物一般采用朱膘調色,略微染出一些明暗,在用肉粉色罩染一遍。唐寅的設色十分靜雅,頗具文人的審美意趣,又有世俗氣息味道。他注重色彩的渲染,在面部和服飾在有極具自己的特色。他的色彩往往與線條互相配合,使人物氣韻生動,具有韻律感。
我們可以從唐寅的《王蜀宮妓圖》來分析唐寅的用色。這幅畫給人一種輕快溫暖的感覺,黃綠色十分柔和清晰,襯托出畫面上的一群仕女人物。這種色彩搭配其實是十分大膽的,但是也不失對于傳統的繼承,使畫面看起來寧靜和諧,細看卻又有著許多變化,十分具有意蘊。畫面上可以看到有四位女性,她們打扮十分鮮艷,似乎正在等候統治者的傳召。唐寅十分巧妙的將人物分成兩組,兩兩結合,具有節奏感。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出唐寅想要給予我們看的畫面的主要內容。《王蜀宮妓圖》整幅畫屬于工筆重彩一類,在畫面中背對著畫面的兩位宮女衣服的色彩相對面對著我們的兩位的兩位更為簡約和簡單一些,細節刻畫也比較弱化,不如直面畫面的女子豐富和深入。而兩組女性服飾顏色的選擇上也注意了顏色的變化,這是唐寅刻意選擇的結果。畫面上背對著畫面的女性,她穿著一件淡黃色的長衣,給人一種溫暖的感覺,而面對著我們的女性,則穿著青藍色的衣裳,整體呈現靜謐的感覺。另兩位女性也是類似如此,其中如最左邊的那位女性穿著淡淡的桔色長袍,右邊略微彎著腰的背對著畫面的女性則穿著淡綠色的服飾,這種在色彩上的對比在畫面上形成了強烈的視覺效果。唐寅的其他很多仕女畫的設色都十分精雅,用柔麗素凈的色彩烘托出不同仕女形象的特點和氣質。
總結
唐寅仕女畫藝術風格具有用筆精細,構圖精美,設色精雅的特點,這些特點使得唐寅的仕女畫畫面精美,別具一格受到時人喜愛和稱贊,稱名于明代的畫壇。明朝是一個黑暗的時代,唐寅作為那個時代中一個落魄的文人,經歷了大起大落,最終無望仕途,靠賣畫為生,“每每借畫而矢詩遂歌,以瀉其抑塞不平。千古而下,觀其畫,讀其詩者,莫不骨騰肉飛,而代為之悲不幸也”。他的畫不僅僅是一個商品,或是一個自娛的工具,在他的畫的背后,濃縮的著那個時代的縮影,有著及其深遠的現實意義。唐寅的仕女畫深受名家大師的推崇,使其畫風在近現代仍留有影響,他在仕女畫的發展過程中,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并且唐寅的仕女畫是在繼承和發展了傳統人物畫的基礎上,經過不斷的摸索而塑造出來的,他既有繼承又有創新,給予我們后世的仕女畫創作非常多的啟發。
參考文獻:
[1]唐寅.唐伯虎全集[M].北京:北京中國書店,1895.
[2]朱良志.論唐寅的“視覺典故”[J].北京大學學報,2001(02).
[3]徐建融.元明清繪畫研究十論[M].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4]俞劍華.中國古代畫論類編[M].北京:人民美術出版社,2005.
作者簡介:繆斯,生于1998年5月,女,漢族,湖北鄂州人,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