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學生學習體育、練習體育的重要平臺,學校應該通過認定學分、授予學分的方式將大學體育俱樂部納入大學體育課程體系,并進行課程化管理,充分發揮出大學體育俱樂部的育人價值。課程化管理大學體育俱樂部不僅能充分調動出體育教師的工作積極性,還有利于提高學生對體育的學習興趣,有效減輕教學壓力。課程化管理后的大學體育俱樂部在豐富校園體育氛圍的同時也提高了學生的組織管理能力,因此本文主要對大學體育俱樂部進行課程化管理后衍生出的育人價值進行探索研究。
關鍵詞:大學體育俱樂部;課程化管理;育人價值
引言:由于大學體育俱樂部的主要內容就是儲備競技體育人才,參加各大平臺聯賽,因此對健身效果有一定的要求。課程化管理后的大學體育俱樂部學生的體質一定要強于普通的體育課堂,主要以強健體魄為目標,在增強體質的同時要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意識。體育教師需要讓學生對成敗輸贏的不同內涵有一個充分的感受和體悟,培養學生全力以赴、勇于挑戰的體育精神,進行課程化管理的大學體育俱樂部在具備核心的教育價值之外,還衍生出了更多育人價值[1]。
一、課程化管理大學體育俱樂部的方法
課堂教學和課外體育活動是我國大學體育充分發揮教育價值的兩種途徑。從當下情況來看,大學體育俱樂部這種課外體育平臺并沒有受到教育部的特別重視,大學體育教育的主陣地還是在課堂教學上。但根據研究數據表明,以學生興趣為導向的大學體育俱樂部更受學生歡迎,尤其是體育基礎好的學生更青睞與課外的體育俱樂部,因其有靈活的上課時間以及充分的自由度。由于課堂教學無法兼顧所有學生,松散的課堂狀態也引起了教育界的關注,因此教育部門提出“課內外一體化”的體育教學改革,對大學體育俱樂部進行課程化管理,充分釋放出體育俱樂部的教育能量,發揮出大學體育豐富的育人價值。
(一)水平分層,緩解壓力
當前大學體育課程為了能夠滿足學生興趣的需要,給予學生充分的選擇權利,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可以時間進行自由選擇,并且可以選擇自己喜歡的教師和體育項目,促進了大學體育課程進一步的發展。由于學生的身體素質不一致,運動基礎也參差不齊,教師如果統一按照教學大綱進行常規教學就會發生體育基礎較差的學生跟不上教學節奏,運動基礎較好的學生覺得課程無聊的情況,嚴重影響了學生對體育學習的興趣。如果將課程化管理應用到大學體育俱樂部上,那么具有良好運動基礎的學生就可以選擇進入大學體育俱樂部學習,減少對課堂教學空間的占用,教師因此可以將精力放置在運動基礎較弱的學生身上,在緩解課堂壓力的同時提高了課堂效率,呈現出了更好的課堂效果。對大學體育俱樂部進行課程化管理有效地激發了運動水平較高學生再學習的興趣,充分釋放出學生對體育運動的熱情,減輕教師難以兼顧的教學壓力,促使教師提高在基礎體育教學上的專注度,以此提升學生基本的體育素養[2]。
(二)聯賽為主,激發興趣
對于正值青春的大學生來說,體育競賽對大學生具有強大的吸引力。通過研究表明,賽事平臺可以有效激發學生學習體育知識與技能的動力,最大限度的提高學生參與運動的積極性,促進體育文化認知,最終完成體育教學目標,推動全民健身工程的發展。課程化管理的大學體育俱樂部要充分利用體育競技平臺,提高學生體育競技的專注度,以此推動學生彌補自身的技術問題,主動了解體育文化、學習知識,從而促進體育精神的培養,達到強身健體的效果。
(三)教師指導,解決困難
教師是課外體育活動能否順利開展的主導因素,教師是否能投入足夠的精力對學生進行體育指導對大學體育俱樂部有著嚴重影響,教師的指導問題是當前課外體育面臨的最大難題。雖然教師有指導的責任,但由于教師在實際指導時依舊面臨著許多困難,所以教育部門需要切實解決問題才能推動教師擔起指導責任。教育部門可以將大學體育俱樂部視為學時,授予參與學習的學生相應的學分,那么參與指導的教師同樣可以計入工作量,這樣一來,體育教師的專業知識能力在俱樂部中可以得到充分的發揮,教師在擁有成就感的同時也激發了對教學的積極性。
二、課程化管理大學俱樂部的精神培育和健身效果
(一)培育精神素養
國家領導人曾在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會上提出要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離不開青年人堅定的信念和強健的體魄,作為大學里的一門基礎性學科,體育教學也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完成體育課程化改革對實現青年全面發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曾有人提出健康的精神主要在于擁有健康的體魄。如何激發擁有強健體魄的學生敢于競爭、勇于拼搏的體育精神是當下大學體育主要研究的課題。培養體育精神與灌輸知識不同,體育需要學生能夠身臨其境,親自體驗后得出領悟,并針對自己參與的比賽進行總結與反思。體育競技是大學體育的最佳載體,學生在面對強勁的對手時才會激發出團隊合作的效能,這樣在遇到比賽時才能最大限度的調動出精神動能。因此,體育的精神培育目標可以在大學體育俱樂部的賽事平臺上更好的展現出來。大學體育俱樂部課程化管理要把培育體育精神品質放在第一目標,然后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讓學生積極融入到體育競技中并獲得更多體悟。大學體育俱樂部競賽平臺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在實踐中的學習、領悟、感受、分享與總結將是學生提升體育精神素養的平臺。從一個實踐案例中就可以充分體現出體育俱樂部競賽帶來的精神價值。案例如下:某大學金融學院學生曾在競賽之后表示,雖然沒有得到比賽的冠軍,但卻收獲了兄弟。該學生在總結中寫到:“在我心中,能不能獲得冠軍不是最主要的,是因為對籃球運動的熱愛促使我走進了俱樂部的籃球隊伍,能和同學一起努力,互相切磋將為我的大學生活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雖然結果不完美,卻收獲了最珍貴的情誼。”至此“無兄弟,不籃球”已成為學生的口頭禪。學生在比賽中體會到團隊的作用,明白集體的含義,這個賽事本身就是一個很好的教育過程。這種教育和鍛煉是傳統的體育教學模式、其他學科都不能做到的。對學生精神素養的培育是潛移默化的,這種精神素養極其寶貴也更為持久[3]。
(二)優化健身效果
學校的體育課程一直以來對學生的身體素質的重視程度頗深,但是當下的學生身體素質低下依然是體育教育管理的一大頑疾。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高校需要有一個明確的體育教育目標,要對學生的身體素質有一個清楚地定位,學生擁有健康的身體是基礎,通過體育運動獲得強健體魄才是體育教育的終極目標。從目前大學體育模式來講,課堂與課外在理論上分的很清楚,如學習要在課堂完成,鍛煉要去課外找地方,看著好像沒有什么問題,但如果實際操作的話,體育活動在課外完成就是樣子工程,過于形式化,除了真正熱愛體育的學生,很少有學生能夠在課外依然進行體育活動,而且缺少有力的監督管理人員。但是將課程化管理應用到大學課外體育俱樂部中就可以很好的解決課堂形式化的問題,這個課程模式不僅能將運動基礎不一致的學生有效地分離出來,并可以幫助基礎薄弱的學生提高基礎,還可以幫助追求身體強健的同學實現目標。并且大學體育俱樂部聯賽平臺的創建可以充分讓學生利用自身的技術和興趣去追求強健的體魄,領悟體育的真諦。體育俱樂部聯賽不論從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遠高于傳統的課堂教學,所以對學生的體魄強健起到了推動作用。融入課程化管理的大學體育俱樂部加上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所構成的大學體育體系,在兼顧學生身體素質的同時為改善未來民族體質打下堅實根基。
學校的教育目標就是“健康第一”,這也是大學體育教學的首要目標。大學體育需要維持“健康”的平衡,在維持平衡的時候進行突破,以更高的水平重建這種平衡,從而增進健康,強健體魄。大學體育俱樂部在完成課程化管理之后,明顯可以看出參加俱樂部學生的身體素質有所提升。通過研究數據表明,參加俱樂部聯賽的學生在肺活量上有明顯提升,尤其與參加傳統體育教學的學生相比較,大學體育檢測所包含的中長跑、肺活量、立定跳遠和握力四個項目中,參加俱樂部學生的體育成績都優于體育課學生,差異明顯。從中可以看出,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只能保持學生原有的健康水平,而大學體育俱樂部可以提升學生的動態健康水平[4]。
三、課程化管理的大學體育俱樂部衍生出的育人價值
身體和精神層面的價值是大學體育俱樂部主要的育人價值體現。大學體育俱樂部在經歷課程化改革后,在身體和精神價值外還衍生出了多元、綜合的育人價值、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對經濟人才的專業培養以及學生綜合能力的鍛煉就是衍生出的育人價值。
(一)鍛煉綜合能力
課程化管理后的大學俱樂部主要是由學生組成的管理團隊,再加上教師的指導。俱樂部聯賽從始至終都是由學生管理團隊來完成的,從開始策劃到閉幕總結都由學生管理團隊負責策劃、管理。校級層面的賽事比賽就需要相關的體育部門與校級團委聯合組建出學生體育總會來負責管理工作。每個體育俱樂部在進行管理時還會為了保證俱樂部聯賽的正常運轉設立管理層,主席、人事、賽事、外聯、宣傳、財務以及后勤等都是管理層分出來的管理部門,分別負責相對應的工作。學生通過具體實踐不僅明確了管理制度,對專項知識也有了了解,并提高了解決矛盾、處理突發問題的能力。這都是學生在課堂上無法接觸到的能力,但卻是大學生在步入社會中必須要具備的能力。交流和溝通是體育活動中不可避免的環節,不同的人員之間的交流需要不同的溝通技巧,學生的溝通能力在大學體育俱樂部中體現的淋漓盡致,因此大學體育俱樂部課程化管理有利于提高學生社會實踐能力,推動學生的社會交往。
(二)塑造校園文化
進行課程化管理的大學體育俱樂部需要具有自己的文化特色。體育項目不同,其項目本身所具備的特質也各不相同,例如有些體育項目對抗激烈,需要學生具有突出的體能;有些體育項目表現得美輪美奐,依托的是學生的體育技巧;還有一些體育項目需要隨時變換戰術,特別考驗學生智商。具有不同特質的體育項目匯聚了不同性格的學生,這本身就是大學校園里的一道文化風景。為了讓體育俱樂部的活動內容更豐富,更持久,在實行課程化管理的同時進行專業化管理。俱樂部里的每支隊伍都要起一個帶有隊伍特色的隊名,融入隊伍文化,形成隊伍風格。每個隊伍還可以成立專屬的啦啦隊用來營造氣氛,這些內容都會隨著時間的沉淀形成特有的文化特色,而這些獨有的文化特色會增強學生之間的凝聚力,也會博得學校的認同感。畢業后的學生在重回母校時也能通過這些特色文化追尋到自己的大學生涯。大學體育俱樂部的賽事比賽上還會擁有各種明星的評選活動,例如“最有價值球員(簡稱‘MVP’)”、“得分王”等。利用各具特色的名人墻、宣傳板等對學生進行刺激,推動學生參與比賽,并提高觀眾對賽事的關注和興趣,再與各種網絡平臺配合宣傳,持續整個學期的大學體育俱樂部聯賽將會成為大學校園里一條靚麗的風景線。體育特色文化是大學校園文化的一部分,而大學體育俱樂部就是孕育體育特色文化的一塊天然沃土[5]。
(三)培養競技人才
運動基礎較好。運動水平較高的學生都會選擇進入大學體育俱樂部,因此大學里最優秀的學生運動員大多匯聚在大學體育俱樂部,這些學生運動員通過參加各種俱樂部聯賽會不斷提高自己的競技水平,俱樂部的賽事比賽帶動了學生的成長。從國際上的研究數據可以看出,大多數具有高水平的競技運動員都來自于學校,相信在未來,我國的大學也會培養出越來越多的競技人才,也會成為孕育高水平競技人才的基地。將課程化管理融入到大學體育俱樂部是體教結合的表現,不但符合教育部門對大學體育改革的要求,還能提高學生的競技水平。最為重要的是,大學體育俱樂部可以帶領學生學習到傳統體育課堂里學不到的內容,為學生能夠實現夢想提供一個平臺。完成課程化管理的大學體育俱樂部建立的賽事平臺將培養出更多的高水平體育后備人才。這種俱樂部聯賽平臺體系不僅可以延伸到下面各種院校,為賽事增加參賽學生的數量,還能向上發展,形成全國性的體育競賽,實現對高水平經濟人才的培養。這種聯賽模式可以高效地提升學生的競技水平,在實戰競賽中獲取經驗,高水平、高對抗的賽事有利于學生的成長,促進我國競技體育的未來轉型與發展,真正實現從學校中培養出高水平運動員的目標。
結束語:大學體育教育改革不僅要填充義務教育階段的技術學練,還要彌補大學體育教學課堂的教學方式。除此之外,創建并塑造各種體育教育平臺更是重中之重。實現大學體育教育改革的有效途徑就是將課程化管理與大學體育俱樂部相結合,讓體育課堂教學富有針對性,在強健學生體魄的同時鍛煉學生的綜合素養,為學生提供更多元的教育途徑,提供更自由的選擇空間。從體育教學的未來發展趨勢來看,大學體育俱樂部課程化管理將更能體現出育人價值。
參考文獻:
[1]金寧.《新標準》下高校公共體育俱樂部制的教學改革研究[J].中國標準化,2021(20):130-132.
[2]郝圓圓.新時代高校體育俱樂部教學模式優化研究[J].安陽師范學院學報,2021(05):110-113.
[3]李文芳.高校體育俱樂部改革背景下冰雪體育運動育人價值探析[J].冰雪體育創新研究,2021(19):37-38.
[4]孟凡良,張亦男,戴成梁.探索大思政視域下大學體育課程育人路徑[J].北京電子科技學院學報,2021,29(03):91-94.
[5]馬得平,龍燕.體育強國背景下我國高校體育社團實施課程化管理體系構建[J].文體用品與科技,2019(05):45-46.
作者簡介:王馳,1983.10,男,湖南株洲人,廈門大學嘉庚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體育人文社會學,廈門大學嘉庚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