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霞
摘要:戶外自主游戲是指幼兒在戶外游戲環境中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要,自由選擇的活動過程。自由獨立的游戲提升和發展了兒童的創造力、想象力和各個領域。幼兒園應當要有"天時、地利、人和"的條件,讓全社會的教育集體力量充分發揮作用,積極探索,使幼兒更好地做好工作,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在學中玩"。
關鍵詞: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有效開展
引言
戶外自主游戲是幼兒一日活動中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對于幼兒身心的發展以及思維的成長都會產生至關重要的作用。戶外自主游戲,顧名思義,指的就是在戶外開展的、以幼兒主觀意愿為驅動的游戲活動。相較于戶內游戲與教師所帶領的游戲來說,戶外自主游戲可以更好地滿足幼兒的活動需求與興趣愛好,并且會使之產生更佳的體驗感與愉悅感。本文主對幼兒園教育對現階段小場地戶外自主游戲進行了簡單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實施策略。
一、在幼兒自主游戲中加強教師指導的重要作用
(一)促進課堂和諧,提高教師親和力
幼兒年齡較小,通常對父母的依賴性特別高,導致很多孩子進園時哭泣不配合,不愿聽老師的話,幼兒的思維認知較為薄弱,教師對其講道理而言有時也無濟于事,幼兒不予理解。因此,唯有找到能夠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游戲幫助他們慢慢獨立,從而更好的成長。幼兒教師可以通過讓幼兒自主游戲的方式培養幼兒的專注能力,在游戲活動的過程中既能提高他們的探索力與觀察力,又能夠在其中得到鍛煉。幼兒通過與老師的游戲互動中增加了師幼之前的親和感,不再讓幼兒感覺老師是一個“陌生人”,拉近了幼兒與教師之間的距離,使幼兒慢慢敞開心扉,降低防備。游戲之間的配合也讓幼兒覺得有趣,也會讓他們慢慢接受在幼兒園的時光,促進課堂和諧。
(二)加強游戲指導,安全、科學進行游戲
戶外自主游戲可以激發幼兒的天性,幫助他們親近大自然,也能在游戲中學到書中沒有的東西。由于幼兒年紀尚小,安全防患意識不到位,導致戶外自主游戲存在諸多風險。因此,教師需要在小場地幼兒戶外自主游戲中起到把關作用,幫助幼兒在游戲中有效規避安全風險。同時,教師在游戲時通常會借用外物開發幼兒的潛能智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全面發展。教師通過音樂游戲、角色互動、文字游戲等方式展開,能夠讓幼兒在游戲過程中成長,培養了幼兒獨立思考的能力[1]。此外,教師通過小場地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活動開展的指導過程中,一同參與游戲,可以更加清楚、直觀的指導幼兒在此時間段的問題所在,給予針對性教學。
二、小場地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中教師指導的策略
(一)把握機會,介入指導
在開展小場地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的過程中,教師介入指導具有不容忽視的作用。若教師未采取正確的方法,幼兒就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局面,教師過度干預,易限制幼兒的自主發揮空間,使其主觀能動性偏弱;教師放任不管,會使幼兒的戶外自主游戲缺乏組織性與紀律性,也難以達成教學目標。因此,教師需要關注戶外自主游戲的開展情況,及時把握時機并介入指導,在做好介入指導工作后,教師可以兼顧幼兒自由與約束的雙重需求,從中尋求均衡點。此外,對戶外自主游戲開展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教師應給予積極引導,以增強幼兒的游戲體驗。
(二)科學劃定場地
在確定了適宜的游戲主題后,幼兒園教師還需科學規劃游戲小場地。一般來講,只有擁有完善的游戲場地,才能增強幼兒的投入感,戶外自主類游戲的實施效果才會提升。場地規劃不但會直接影響幼兒戶外游戲的參與感,還會影響其參與的持久性、專注性與積極度,對于戶外游戲場地來說,擁有多樣性資源是基本要求。在擁有合適的游戲場地后,教師應對其合理規劃,統一規劃幼兒園的消防通道、草地、大操場、種植區、大型滑梯與沙水池等。例如,在幼兒園的小操場中,由于其地勢平坦且空間相對較大,該空間可設計成民俗村,并設計多種表演形式,如腰鼓、扭秧歌或舞龍舞獅等,此類運動項目的主要特征為挑戰性強、難度高且運動量大等;幼兒常去玩耍的區域多帶滑梯,教師可將該區域劃定為童趣樂園。將幼兒園劃分成諸多區域后,教師的游戲設計會更有針對性,其教學效果也會顯著增強。
(三)學會“放手”,減少干預
小場地戶外自主游戲致力于解放幼兒的天性,倡導幼兒在開放的環境中自由探索,以此得到個性化的感悟。為了充分發揮戶外自主游戲的效果,教師不僅要指導幼兒養成良好的鍛煉習慣,還要指導幼兒在游戲中開拓視野、體會情感,使幼兒在手腦并用中掌握操作生活物品與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因此,在戶外自主游戲的指導中,教師應選擇合適的時機“放手”,鼓勵幼兒與同齡人自主合作,一同度過美好的游戲時光。
例如,在“綠色出行、文明出行”的戶外自主游戲中,幼兒置身“乘坐公交車”的情境中,利用生活經驗自創話題進行交流,有助于其自我管理與社交能力的發展,這時教師便要學會“放手”,給予幼兒自由的游戲環境。游戲開始時,教師帶領幼兒來到對應的戶外區域,規定各個車站的位置并說明公交車的行進路線,要求幼兒自主挑選“司機”、“乘客”、“老人”等角色,由“司機”帶領其他人以踏步的方式在各個車站間輾轉,到站的幼兒可以在車站區域玩耍。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幼兒要根據自己所扮演的角色完成口語交際,如“老人”上車時,除“司機”以外的幼兒要用“請您坐在這里吧”等生活常用語給“老人”讓座。在本次游戲中,幼兒結束一個區域的玩耍后,要遵照游戲規則乘坐公交車前往另一個區域,不同的角色將在“車廂”里隨機相遇,進而衍生出多種多樣的交際情境,幼兒需要根據日常生活經驗處理不同角色間的對話內容[2]。通過這種方式,教師不再規定幼兒在某時、某刻必須做某件事,而是鼓勵幼兒根據個人喜好挑選游戲角色,并在“公交車”這個公共情境下進行自由交際,自主生成對話內容。于是,在減少干預后,教師驚喜地發現幼兒思維在自主游玩的狀態下更容易迸發出繽紛的火花。
三、結語
綜上所述,在幼兒園教學中,通過對小場地戶外自主游戲活動開展,不僅有利于培養幼兒對游戲的興趣,促進幼兒學習能力的提升和發展,同時也滿足新課改對幼兒園教學的需要。因此,教師需要重視幼兒戶外自主游戲開展,根據幼兒實際情況來創新自主游戲開展方法,提高幼兒園教學的質量和水平。
參考文獻:
[1]王玲.戶外自主游戲在幼兒園活動中的開展與運用[J].讀與寫,2020,13(4):42-42.
[2]姚愛玲.幼兒園戶外自主游戲創新研究[J].科普童話,2021,3(26):96-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