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小學語文教學中,合作學習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在應用中不僅符合小學語文新課程改革以后的相關教學要求,還與強化語文學科發展效果存在密切關系。合作學習與小學語文教學的融合,可以培養學生一種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還會促進學生學習素質的全面發展。現階段在實際的應用中教師應該做好學生分組工作,并且探索最有效的學習方法,以此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基于此,本文重點分析應用的價值,然后提出相應的應用策略。
關鍵詞:合作學習;小學語文教學;應用
引言
目前一種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被廣泛地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該方法就是小組合作學習,其目的是有效增強教育的水平。但是小學語文教學在實際應用中,卻存在教師不注重該方法應用,以及合作方法存在問題的情況。從而難以將教育方法的優勢作用體現出來,所以教師應該合理探索合作學習與語文課堂融合發展的方式,加大小學生語文學習能力培養針對性。
一、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二千多年前,我國教育家孔子就提出關于探究與合作學習的思想,強調這種思想是接近教學的一種教學思想,重視學生與教師之間的相互學習、相互討論。在該方式的應用中,一些先人總結的經驗也啟發其教育工作者要合理運用探究合作的教學方式,來幫助學生掌握和理解文章內容。在實際的應用中,可以引導教師摒棄沿用傳統教學方式的觀念,而且在一段時間的使用以后,也會使學生更加清晰地表達自己思想,在合作學習中也能提出自己不同的見解,學生在平時與其他同學的交往會更加自信、樂觀。探究合作學習在實際應用中所涵蓋的內容比較廣泛,不同國家對合作學習的定義也存在不同的差異性特點。合作學習從本質上來說就是一種教學形式,可以將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然后從事學習活動,并有效完成教師分配的任務。在此過程中學生會明確自身的學習任務,也會就同一個問題進行討論。換言之,每個小組學生在學習和互動中,都能實現相互幫助、共同解決學習問題。小學語文教學與探究合作學習之間的應用價值有很多,一種是可以改變原有的授課方式,使學生的合作能力有所發展。另一種是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了解更多與團隊協作、學習有關經驗、方法,并為以后的學習和發展提供保障。除此之外,合作學習在實際應用中,最主要的優勢和價值就是可以改善學生原有的學習狀態,小學生不再以被動聽講的方式參與到課堂學習中,而是通過自身的一種主動性、互動性學習觀念,提升語文學習效果。該方式與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綜合能力之間不謀而合,可以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學習的實際能力。
二、合作學習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有效優化學生分組形式
合作學習開展中的首要任務是對學生進行分組,在分組環節中教師應該遵守同異質的原則,積極結合學生成績、組織能力、合作能力和實際情況,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并安排好同異質學生,使學生在組內的分工、學習更加明確。小組成員之間的學習實力應該相等,從而保證競爭形式的公平合理性。學生自身在合作學習中應該時刻保持競爭意識,不斷將自己語文學習和合作學習的長處施展出來。在對學生進行任務分工環節中,教師不能過于追求和注重課堂教學效果,而是要學生明確合作學習中所要承擔的責任、義務,特別是在語文知識的學習、課文探究中,應該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方向和責任意識。在有效優化學生分組形式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運用輪崗的方式,讓學生在不同小組每擔任不同身份,從而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小組學習中的組長可以一天換一次,讓所有學生在合作學習中獲得全方位的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是參差不齊的,在分組與合作學習中,教師應該實現學生學習能力的互補,在互補中,培育學生合作與競爭意識。
(二)提升合作教學的有效性
為強化合作教學的有效性,教學需要在設計和選擇小組合作內容時,準備好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的工作,將學生合作學習的形式當作一把利刃,從而使學生可以真正的解決實際學習問題,增強學習有效性。語文教材中的知識內容側重各有差異,教師在問題設計和教學方案的選用上,應該結合語文教學的實際,還要在合作學習中引入生活當中的學習內容,從而達到學生學習和應用相結合的目的。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閱讀和案例分析中,教師可以運用學生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對案例進行探究和學習,也要設計學生互動環節中的學習問題,增強學生對知識的認識,讓學生在課堂學習的動機和活力有所提升。此外,合作學習方法可以與多媒體視頻之間融合,使學生可以在視頻的分析中形成合作探究、學習的意識,增加學生學習的有效性能力。
(三)合理細分考核評價方式
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合作學習最怕的就是教學與學習流于形式,這也是目前很多教師時常犯的錯誤。在解決相關問題時,教師應該將合作學習的作用落到實處,加強實踐教學的指導,以提高學生能力為目的,做好教學設計工作。當然還要積極對全面考核的目的進行優化。小學語文學習是鍛煉學生多元化能力的一種方式,強調知識與能力的培養,注重學生在生活中對語文知識的傳達。所以,在考評的過程中,教師應該合理設計考核試題,還要運用面試和小組會議的方式,重點考核與評價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從而讓合作學習的考核評分工作有效落實。教師在評價期間,也可以嘗試學生個人評價的方法,使學生個人能夠明確自身的學習問題。教師應該將評價和考核滲透到學生小組探究的全過程,通過對學生合作探究、合作學習能力的觀察,做好學生評價和考核的相關工作。
結語
小學語文教學與合作學習的融合,可以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方法,但是合作學習并不適合在整體的語文課堂教學中應用,教師應該結合每節課教學目標的不同,合理應用合作學習方法。還要有效優化學生分組形式、提升合作教學有效性,以及合理細分考核評價方式,在多元化的教育手段下,完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參考文獻:
[1]哈斯巴根,王發.探析新課標下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J].赤子(上中旬),2015,17:291.
[2]葉勇.小學語文教學中運用合作學習模式的探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268.
[3]楊勝林.深度學習背景下小學語文學習方式現狀及策略研究[J].科教文匯(中旬刊),2019,05:148-149.
作者簡介:任光國(1976.5),男,土家族,貴州印江人,板溪鎮中心完全小學,中小學一級師,從事小學語文教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