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媛媛
【摘要】新課改倡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處的地理知識,并且注重提升學生的地理素養,進而激發學生對于地理學習的興趣。教師通過使用問題式教學來引導學生分析問題、積極思考,主動交流從而去解決問題。這種教學方式更多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充當引導人的角色。同時這種教學方式也對教師的教學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不僅要善于講授課文內容,還要善于去設置問題,通過設置和課文相關和生活相近的問題來引導學生思考。這種教學方式既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而且也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地理人才。
【關鍵詞】問題式教學;地理;應用
引言:初中生的地理學習主要是了解基礎的地理知識,掌握基本的地理常識。因此在授課的過程中要學生完成這個基本目標。同時通過課本理論與現實實際相結合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培養學生的地理思維以及地理素養。問題式教學就是教師設置一定的問題情景,并且將地理知識和相關問題結合起來,引導學生以課本為依據,以現實為參考,同時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來深化課本中的內容,最終實現知識與技能的掌握和有效遷移,使學生自身得到成長。
一、實行問題式教學應當遵循的原則
(一)針對性和發散性相結合的原則。通過提出問題能夠讓學生了解自己對于知識掌握的程度,從而讓之后的學習更加有方向。也就是說教師通過問題式教學能夠讓學生對于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認知。在學生看來,老師所提出的問題就是對所學課本內容的高度概括。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提出問題時既要有針對性,同時又要具有一定的發散性。這就意味著教師不僅僅要有較高的地理知識儲備同時能夠有很好的能力將地理知識同現實生活相結合。教師根據培養目標、課堂重難點以及生活運用提出既有針對性同時又有發散性的問題。通過針對性的問題讓學生復習課本基礎知識,掌握課堂內容而發散性的問題對學生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讓學生在思考和回答中深化對于地理知識的理解,從而提升學生的思考能力、表達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這種針對性和發散性相結合的原則對于教師提問的問題有很高的要求,既不能過于簡單也不能過于復雜而要把握好“中庸”這個度。
(二)堅持以課本為基礎的原則。初中地理學科的特點是:“區域性、綜合性、思想性、生活性、實踐性。”所以我們教師在運用問題式教學時應以課本為基石,把握好每一個章節的內容,同時把握好地理學科的特點,這樣設置的問題才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才能為學生的學習助力。比如說在學習中國的氣候時,可以提問學生造成我國各地域氣候不同的原因是什么,并且引導學生根據自身了解進行知識思考;在學習完位置與分布這一節,讓學生翻閱參考書以及本省地圖思考本地的地理位置有何優越性。設置的問題既要貼合課本又要符合實際,同時具有一定的發散性,讓學生通過思考問題感受到地理的魅力。
(三)學生主體和教師主導相結合的原則。教師根據課程內容設置特定問題,同時要考慮到學生的生活經驗以及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所以說教師設置的問題應當是學生通過努力可以達到的水平。教師在拋出問題之后把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教師在課堂中扮演引導者的角色。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也可以讓學生組成小組彼此分享交流。通過學生的自主思考培養學生的思考能力,引導學生討論問題則是希望拓寬學生的思考邊界。而且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不要輕易地否定學生的思路及想法,而要以此為契機讓學生主動探索,激發學生的質疑精神。這種思想碰撞的探討能夠切實提升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且在問題解決之后也能夠讓學生有一種獲得感和滿足感,從而以更飽滿的狀態投入下一階段的學習。
二、實施問題式教學的各項要求
(一)對設置問題的要求。教師在實施問題式教學時設置的問題要確實能讓學生受益。班級中的每個學生水平不一致,對于地理的興趣也不一樣,這也就意味著我們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有一定的遞進性,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同時兼具學術性與生活性,層層遞進,一步一步的引導學生解題和學習。如果教師設置的問題過于復雜、晦澀和脫離實際,不僅可能使部分對地理知識掌握不牢固的學生望而卻步,還會讓將那些對地理感興趣的學生失去信心和興趣。所以說教師設置的問題應當有一定的邏輯性和啟發性,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感受到不同模塊知識之間的邏輯關系。
(二)對老師的要求。要想設計出高質量的問題,老師不僅要對初中地理課本中的知識有全面且系統的掌握,而且要學生的學習水平有細致的了解。教師通過翻閱課本教案、參加地理組教研以及聽優質公開課不斷提升自己的地理教學水平,此外在日常的教學中多與學生互動,在互動中了解學生的掌握水平,這樣在設置問題時能有所參考,設計出的問題才能更加符合學生學習的實際。此外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要保證課堂的自由和開放,讓學生敢于說。
(三)對學生的要求。在問題式教學中,學生是課堂的主體,所以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八年級學生年齡偏小而且處于叛逆期,很難做到長時間的專注,容易貪玩。這就要求我們老師主動的去引導學生,例如讓學生按時完成作業,定期上交課堂筆記等。教師對于那些完成作業認真,回答問題積極的學生一定的獎勵,比如說迷你版的地球儀等;對于那些學習不認真,表現不好的學生,老師要對其進行一定處罰,而且教師要對接受處罰的學生嚴格監督,課上多提問,課下多關注,這樣學生才能掌握好基礎知識,為后續問題的探討做理論上的準備。
結語:在初中地理的教學過程中使用問題式教學,不僅符合新課標的要求而且符合初中階段學生活躍、積極的生理特點;不僅能夠讓老師不斷地提升自身的教學能力和水平,而且能夠讓學生受益匪淺。總體來說,這種教學方法是能夠取得積極地成效,并且在具體的實踐中也確實得到了認證。當然這并不意味著老師就要停止探索問題式教學方法在具體運用過程中的新方式,教師要根據課程內容,學生特點以及新技術的使用,不斷去發現問題式教學的新運用,為學生帶來不僅有趣而且有用的地理知識。
參考文獻:
[1]卜聰強.初中地理問題式教學的實踐研究[D].遼寧師范大學,2020:15.
[2]馮志旭.地理問題式教學的設計與實施探析[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20,12(04):18-20.
[3]李永璞.問題式教學在初中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教育界(2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