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培文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不斷進步,人們的生活品質不斷提高。而作為孩子的家長,都希望給自己的孩子最好的生活環境。于是學校班級種的孩子們之間的攀比行為也隨之越演越烈。本文將通過攀比現象出現的原因、影響及應對措施三方面進行闡述。
【關鍵詞】幼兒;攀比;行為;策略
攀比是一種社會心理現象,是每個人都會有的心理狀態,也包括。這一現象的出現與社會的發展有著十分密切的聯系。
一、攀比心理存在的原因:
1.人們生活品質不斷提高,為幼兒的攀比心理提供了滋生空間。
在舊社會,人們追求的生活目標只是能吃飽、穿的暖就行了。基本上沒有心思去管是否吃的好、穿的漂亮,因此不存在攀比這一現象。隨著社會水平的不斷提高,和經濟的不斷發展,吃飽穿暖已不再是人們追求的目標。作為父母都是非常疼愛自己的子女,孩子想要什么都盡量的滿足,自然會給幼兒的攀比心理提供良好的經濟基礎。
2.家庭教育方向錯誤,為幼兒的攀比心理的滋生提供了條件。
現在有的是獨生子女或者二胎家庭,都是由父母和雙方老人共同撫養,那更是將自己的孩子當成掌上明珠,孩子無論提出什么樣的要求都會去滿足。所以使得幼兒養成蠻橫無理任性的性格,讓幼兒滋生攀比心理,產生依賴。
3.學前兒童的年齡特征和發展水平的緩慢為攀比現象提供心理基礎。
學齡前兒童的模仿能力強,接受能力快,好奇心大。但他們的思維還處在簡單幼稚,自控能力差。所以,這一時期幼兒的年齡特點和發展水平為攀比現象提供了心理基礎,常常被父母忽現。使得這一攀比現象越演越烈。
二、攀比心理給學前兒童帶來的影響:
1.攀比影響學前兒童的身體和心理的健康發展。
在兩個孩子在互相攀比的情況下,一方被另一方比下去的時候,被比下去的孩子心里上肯定會感到自卑、難過、丟臉、憤怒、嫉妒等負面情緒,不僅損害身體健康,也損害了幼兒的心理健康。
2.不利于學前兒童正確的價值觀、金錢觀的形成。
學前兒童在智力、情感上都未成熟,社會閱歷和經驗都不足,容易被周邊的環境所影響。如果一直生活在不良環境之中,那么勢必會影響到兒童明辨是非的能力和扭曲兒童的金錢觀,變得越來越虛榮。
我們怎樣才能幫助學前兒童走出這些誤區,使他們得到更好的發展呢?對此,我想提出一下幾點解決措施:
一、改善家庭環境
1.適時引導
其實,不要說孩子之間的比較,大人都會互相比較,主要看比什么,怎么比。作為家長,我們要不要總是在孩子面前說“某某家又買轎車了”、“某某比我家窮多了原來,現在天天看到他老婆挎著名牌包包”,這樣只會給孩子帶來負面影響。父母應該教導他們明白精神世界的富足比物質富足更加重要。
2.學會轉移
消減孩子物質攀比欲的根本途徑是讓孩子樹立自信心,培養適合他的興趣愛好,轉移孩子對物質的注意力。父母可以多帶孩子外出運動,和孩子一起學習書法、繪畫、舞蹈等,讓孩子找到真正屬于自己“快樂世界”。
3.以身作則
家長首先要以身作則,以身立教,不盲目消費,不追求名牌、奢侈品等。那么那么孩子當然就會上行下效了。要讓孩子明白,在他的成長過程中,提高內在精神世界比那些表面的東西重要的多。孩子的思想問題解決了,就不會再熱衷于攀比了。
二、改善班級學習氛圍,教師做好一個支持者與引導者。
1.教師要把握其程度,適時給與鼓勵,保護童心。
幼兒是正發育的幼苗,需要教師的灌溉培育,澆水過多會使幼苗淹沒,營養過剩會停滯不前。例如:我們班級的范范小朋友,是個愛美的小朋友,經常戴名貴的首飾如項鏈、手鏈等,每次都會引來幼兒們羨慕的目光,最后影響全班的女孩子都效仿著,也叫爸媽給他們買好看的首飾戴。我知道了這樣的情況后,馬上電話聯系了她的父母,一方面讓他父母不要戴首飾會影響孩子的安全,一方面找范范談話,在一次晨談中我這樣對她說:“寶貝,其實你不帶這些項鏈和手鏈,都已經非常漂亮了,而且帶了我們在運動的時候都不方便對不對?”范范聽了之后點點頭并非常高興,回去之后就跟他的爸媽說不要給我戴首飾了。第二天,她什么都沒有戴,嘴巴里得意的說著:“張老師說了,我不用戴這些項鏈都是最漂亮的”小朋友們聽了,也都競相模仿,很快這個攀比風氣就被淡化下去了。可見,教師適時的鼓勵,會給幼兒帶來信心,并且能防止攀比風的盛行。
2.從教師自身做起,從小培養幼兒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
俗話說:大狗爬墻,小狗學樣。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所以教師要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因為都會給孩子留下深刻的影響,為人師表。所以,作為教師,應從自身做起,自己不要存在著攀比別人的心理,要時刻為幼兒做表率。有一次,我聽到我們班的豆豆和婷婷的談話。
豆豆:我家是開廠的,爸媽都很有錢。
婷婷:這有什么炫耀的?我們家是住的別墅呢,我媽媽是領導,我爸爸還有司機呢,家里有好幾輛車!
聽到了這樣的對話,我若有所思。決定在課堂上,我為小朋友們講了一個繪本《愛攀比的小拉比》。這個繪本生動形象的還原了攀比的現象,通俗易懂,通過這節繪本課,大家都明白攀比帶來的壞處可見,教師其實還可以通過其他多種形式的教學來幫助幼兒走出攀比,改正缺點。
3.用合理的方法來處理攀比問題。
當幼兒出現攀比現象時,作為教師應當視其情況做出合理的教育,用巧妙的方法來處理幼兒的攀比問題。
以上是我對攀比行為的一些看法和策略,相信在父母和教師的幫助下,一定能讓幼兒遠離攀比帶來的不利影響,將之轉化成有利的影響,幫助幼兒健康快樂的成長!
參考文獻:
[1]李生蘭.學前兒童家庭教育[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2]西婭懷特罕.怎樣對孩子說不[M].武漢出版社。
[3]夏洛特梅森.夏洛特梅森家庭教育法全書[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