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葉
(四川省古川酒業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1530)
白酒在我國是歷史悠久的行業,除了一般商品所要求的高質量、性價比等競爭特性外,文化底蘊、口感傳承也是最核心的競爭要素,并且這種要素往往不可復制,需要時間來沉淀。隨著白酒行業的發展,規模化生產成為了眾多白酒企業提升銷售量和銷售收入的重要手段。白酒企業一般是指從事白酒生產和銷售的企業,也面臨著更多更復雜的財務的風險??陀^上講,財務風險不僅包括使用杠桿不合理導致的償債風險,還包括和財務相關的其他風險,因此本文也重點討論與財務相關的廣義的財務風險。如何做好財務風險的預警和防控,已經成為白酒企業實現預期經營效益,提升綜合競爭力的有力途徑。
由于白酒行業屬于傳統型企業,管理方式也相對傳統,在財務風險預警與防控方面,一些企業尚不能達到及時識別風險與預警的及時高效[1]。一方面體現為對于財務風險的識別及時性與準確性不夠。例如一些經營較好的白酒企業較為充沛的現金流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覆蓋企業資產負債率較高的問題,或者企業財務管理者未能結合現金流指標與負債指標來綜合安排償債資金,而盲目擴大生產或投資,導致無法償還到期負債。另一方面體現為財務預警體系尚未建立或并不科學。一些龍頭白酒企業,隨著業務的拓展和規模的擴大,財務管理的各個方面已經相當成熟,相應的制度體系、機制流程已經相對完善,財務預警也成為其財務管理的核心目標之一。但是對于多數中小規模白酒企業來說,財務管理僅僅作為會計的職能崗位,并沒有將財務風險預警作為財務管理的目標之一,也就很難在實踐中達到較好的財務風險預警效果[2]。
一是整體技術水平不高。從人才角度講,缺乏高水平的財務風險預警人才是主要原因,多數白酒企業的財務風險管控工作均與普通的財務管理工作或者內部控制工作合并,在崗位設置上也缺乏獨立性[3]。從技術的針對性和積淀講,多數白酒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工作的針對性都不強,財務風險預警的制度、流程、工具等都不是專門設計,而大多都是通用方式的應用,在多年的財務風險預警過程中,也缺乏必要的總結和經驗積累。二是在工具應用方面,還存在著一定的單一和落后,例如一些企業僅僅將傳統的資產負債率作為財務風險的衡量工具,未能結合企業的周轉速度、潛在的舉債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傳統的財務風險預警通常發生于事中和事后,即是對于已經發生的財務風險有所反應,而缺少對于可能發生的財務風險的預判,這一點就需要應用更加先進的預警工具才能夠實現[4]。
對于包括白酒企業在內的眾多企業來說,財務風險預警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多數企業在戰略規劃、績效考核、管理優化的目標和工作中,都會包括財務風險防控及預警的相關內容,并且會結合階段性考核予以評價。例如對于企業的到期負債償還率、應收賬款回收指標等進行綜合考察。執行監督的目的在于保障財務風險預警過程的合規性,保持其與白酒企業經營目標的一致性和經營特點的契合性,避免單純追求財務風險預警而產生不必要的管理合規風險[5]。監督評價的目的在于及時總結反饋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效果,提煉優點,優化不足,為企業后續的管理優化奠定堅實基礎,同時也能夠區分不同隊伍、不同個人的執行效果,通過獎懲分明起到激發積極性的作用。對于當下的白酒企業來說,上述關于執行力度方面的工作還有待進一步提升,實際效果仍不能達到預期。
通常來說,財務風險預警是企業財務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也是財務管理需要實現的核心目標。因此,對于白酒企業來說,要優化提升財務風險預警,最根本的還是針對自身的財務管理進行全面的現代化提升。因此,白酒企業應建立科學的財務風險預警體系。一是要通過建立相對較為獨立的管理條線來強化財務風險預警的執行力度,同時,要明確財務風險雖然是財務部門牽頭應對,但畢竟屬于企業的整體風險,故而需要統一認識,提升財務風險預警的管理地位等等,通過相關機構的參與,充分發揮財務風險防控的企業整體作用,以期能夠白酒企業內部達到更強有力的執行。二是要做好財務風險的分析工作,通過定性及定量的分析,確定風險大小以及對白酒企業的影響程度。三是要做好信息傳遞與溝通工作,將相關信息在整個白酒企業內進行充分傳遞,確保風險的預警與對策及時高效。并通過財務風險的分析與評價及監督,不斷完善優化相關指標體系,重點在于提升量化指標的占比,降低定性評價,盡可能地減少主觀因素對于監督和評價工作的影響[6]。四是落實風險處置手段,根據前述工作,通過風險承受、風險規避、風險轉移等方式確保各項財務風險始終在受控狀態。
通過上述各部門的分工合作,結合白酒企業的業務實際,得到白酒企業財務風險預警功能模塊框圖:

白酒企業的財務風險預警需要貫穿于企業的全部經營管理環節,也就需要將財務風險預警的思想在企業內部達到完全的統一[7]。
風險防控重在落實。因此在前述企業風險預警體系構建的基礎上,要結合企業自身的業務條塊,結合新技術新方法的應用,切實提升白酒企業的財務預警水平。一是要明確本企業的財務風險度量指標,結合風險防控體系建設,將各項關鍵風險指標進行明確,并確定本企業的預警閾值。例如對中小白酒企業而言,資產負債率、現金流動負債比、應收賬款周轉率、毛利率、成本相關比率等都可納入,并設置相應權重,并整合到財務風險預警模型中[8]。二是財務風險的防控的整合管理。在財務風險體系與預警模型的框架下,將財務預警明確為財務管理的必要內容,在整個企業內部達成共識,貫穿于整合經營管理。例如在成本管理方面,白酒企業的成本結構以原材料成本占比較大為主要特征,成本控制的重點也是原材料,因此,財務風險預警的重點領域也應該集中在原材料成本方面。又比如在銷售成本方面,渠道的不同選擇將會涉及到不同方面和不同程度的財務風險,因此,銷售渠道的選擇和建設也將成為財務風險預警的重點關注點。三是隨著眾多新興技術的發展和滲透,多種新興財務管理工具應運而生[9]。如在大數據技術的加持下,企業的財務預警得以更加的實時化和精準化,白酒企業也可以通過行業數據、標桿企業數據對自身的部分指標進行衡量,及時對財務預警模型進行修正。對于白酒企業來說,需要結合自身的具體情況,適時地開展這些新興工具的應用。白酒企業在決策是否推行應用新的工具時,需要考量的不僅僅是該工具帶來的預期效果,也要考量其帶來的增量成本。白酒企業,特別是中小規模的白酒企業,成本控制是關系最終經營效益實現與否的核心。做好增量效益和增量成本的良好、動態平衡,將是白酒企業應用新興財務風險預警工具的重要決策基礎[10]。
白酒企業在財務風險預警方面的優化和提升,一定離不開執行力度的強化和執行監督評價的落實,否則上述眾多的財務預警舉措都將成為“一紙空文”,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并且也難以保障財務風險預警過程的合規性和執行的積極性。因此,白酒企業應該切實從預警過程反饋的及時性與有效性方面做好執行力度強化和監督評價工作[11]。
對于白酒企業來說,財務風險預警的意義在于提前發現相應的風險,進而依照預案進行相應地提前應對。財務風險預警的優化提升不僅僅首先需要在思想上實現企業內部的高度統一,同時也需要不斷的在實踐中夯實企業的人才基礎、制度基礎、信息化基礎等等,通過新技術、新理念、新工具的適時應用,不斷提升白酒企業財務風險預警的能力水平,最后也要補強財務風險預警的執行力度和監督評價工作的落實,以此來保障執行過程的合規性和積極性,最終達到促進財務風險預警的效果提升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