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朝航
廈門巿海滄醫院,福建 廈門 361026
肺部感染屬于常見的一種在肺泡腔等肺部實質發生炎癥的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大多發病急,病因在于致病菌感染,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咳痰、胸痛、咳血、發燒、乏力等。患者若不及時治療,很容易進一步發展為重癥肺部感染(如老年人、有合并多種基礎疾病史),從而在短時間內出現意識障礙、休克、肝腎功能不全,甚至出現死亡,極大地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目前研究發現,造成重癥肺部感染的病原體包括流感嗜血桿菌、金黃色葡萄球菌、銅綠假單胞菌、鮑曼不動桿菌、嗜麥芽菌、軍團菌及肺炎鏈球菌等;抗生素是此類患者的主要抗感染治療方式[1,2]。隨著近年來廣泛使用的頭孢類、喹諾酮類以及各種新型抗菌藥物的使用,肺部感染患者體內的病原菌亦發生了某些變化,一定程度上引起了耐藥性產生,因此多數重癥肺部感染病人治療周期長、療效不佳,容易產生較多的不良反應,極大地影響了患者的康復,因此,挑選安全性高、針對性強的抗菌藥顯得極為重要[3]。β 內酰胺酶類中的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穩定性強、抗菌譜廣,能夠不被病原菌種類和數量的限制,其可以結合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發揮特異性殺菌作用,從而彌補當前大多數細菌耐藥性強的現狀,其中臨床最常使用的碳青霉烯類抗生素包括美羅培南和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兩種[4]。由于患者多方面因素的不同,其機體反應和預后亦有所不同,目前相關研究發現在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血液中的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6、C 反應蛋白以及降鈣素原均和疾病的嚴重程度密切相關,重癥患者體內的炎癥因子水平呈上升趨勢[5]。故本研究對象為我院于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期間收治的120 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通過研究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和美羅培南對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療效及對細菌清除率、炎癥因子水平的影響,旨在為臨床治療重癥肺部感染提供思路,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選取2017 年12 月—2019 年12 月期間我院收治的120 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為觀察對象。其中對照組60 例,男38 例,女22 例,年齡43.5~78.9 歲,平均(61.3±8.48)歲,發病時間1.4~10.4 d,平均發病時間(5.68±1.24)d。研究組60例患者中男40例,女20例,年齡44.2~79.5歲,平均(60.6±8.55)歲,發病時間1.2~10.1 d,平均發病時間(5.73±1.16)d。
1.2 納入標準與排除標準(1)納入標準:①患者均符合重癥肺部感染診斷標準[6];②經X 射線等影像學診斷發現雙肺斑片狀陰影;③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排除標準:①合并嚴重肝、腎臟器功能障礙;②患者入院前1個月內實施其他抗菌藥物藥物治療;③患者無法耐受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和美羅培南治療中途停止或轉院;④患者治療期間發生過敏。
1.3 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實施常規的吸氧、平喘、霧化吸入、解痙以及營養支持等對癥治療,并采用纖維支氣管鏡灌洗肺泡。其中對照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靜脈滴注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國藥集團國瑞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4008,規格:1.0 g),在100 mL 0.9%NaCl 中加入1 g,q12 h,靜脈滴注。觀察組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靜脈滴注注射用美羅培南(深圳市海濱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10249,規 格:0.25 g),在100 mL 0.9%NaCl中加入1 g,q12 h,靜脈滴注,兩組患者均治療2 周。
1.4 評價標準臨床療效判定標準[7]:顯效:患者治療后臨床表現消失或顯著改善,濕啰音消失,X射線顯示肺部陰影消失,有效:患者治療后臨床表現改善,濕啰音減低明顯,X 射線顯示肺部陰影縮小明顯;無效:患者治療后的臨床表現并未發生改變,且濕啰音進一步加重。總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5 觀察指標(1)細菌清除率:取患者治療前及治療后2 周的腹腔沖洗液或肺部灌洗液,溶于滅菌生理鹽水中,充分震蕩搖勻,使用接種環將其接種于MRS 培養皿中,35 ℃~37 ℃培養72 h,其中清除:經檢測無致病菌生長;未清除:經檢測結果示仍可見致病菌生長;部分清除:經檢測發現原有的2 種以上致病菌至少有1 種被清除。(2)炎癥因子:分別于治療前后采集兩組患者清晨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3 500 r/min 離心15 min(離心半徑3 cm),取上層血清并置于EP 管中,-80 ℃冰箱保存待測;采用酶聯免疫吸附試驗(ELISA)檢測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6、C 反應蛋白以及降鈣素原水平,試劑盒購自上海酶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所有試驗操作均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3)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情況。
1.6 統計學方法采用SPSS 19.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數據以()表示,采用t檢驗進行比較。計數數據采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當P<0.05 時,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效果對比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的總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臨床效果對比(n=60) 例(%)
2.2 兩組細菌清除率對比經治療后,觀察組患者革蘭陽性菌清除率及總體細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革蘭陰性菌及真菌清除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治療后細菌清除率對比
2.3 兩組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的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6、C反應蛋白以及降鈣素原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各項炎癥因子指標降低幅度較對照組更顯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n=60)

表3 血清炎癥因子水平對比(,n=60)
2.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觀察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1 例輕度皮疹,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7%;對照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1 輕度皮疹、1例尿常規檢查結果異常、1 例胃腸道反應,不良反應的發生率為5.00%,兩組數據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重癥肺部感染作為臨床常見的感染性疾病之一,其較高的發病率以及死亡率已經成為臨床影響患者生命質量的重要疾病之一。目前,我國仍然處于發展中國家,人均醫療衛生資源仍然較為局限,但是抗生素的耐藥水平呈現顯著升高趨勢[7]。在臨床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療過程中,由于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甚至濫用,導致多數致病菌產生耐藥性;隨著細菌耐藥情況的不斷惡化,加之重癥肺部感染患者臟器損傷,各項生理機能均呈現顯著的下降趨勢,給患者的治療帶來嚴峻挑戰。所以,在臨床治療中,選擇合適的抗生素對于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8]。
碳青霉烯類抗菌藥是一種β 內酰胺結構的廣譜廣抗生素,其抗菌活性較強,在大腸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不動桿菌以及少量革蘭氏陽性菌中具有較好的抗菌活性。隨著臨床上大多數致病菌對常規抗菌藥產生較強的耐藥性,碳青霉烯類抗生素應用也隨著增加,亞胺培南作為碳青霉烯類中的一種,大多數致病菌對該耐藥性低,且本身具有高效、低毒等優點,因此廣泛應用于重度肺部感染病人的治療中;而西司他丁鈉自身并不具有抗菌的活性,但其進入機體后可以抑制腎細胞活性,減少分泌脫氫肽酶,而亞胺培南能夠被脫氫肽酶水解無法發揮抗菌作用,因此,兩種藥物協同使用,抗菌效果更好[9]。此外,亞胺培南西司他丁鈉同時具有第一代和第三代抗菌藥的優點,在治療混合型感染中效果顯著,亦能夠抑制糞鏈球菌及綠膿桿菌等對β 內酰胺產生耐藥的致病菌。美羅培南作為一種廣譜抗生素,對大多數革蘭陽性、革蘭陰性菌以及多重耐藥菌均有較強的抗菌效果,目前在臨床上廣泛用于重癥感染病人的治療[10]。美羅培南進入機體后可穿過細菌的細胞壁,并結合青霉素結合蛋白,干擾細菌的細胞壁合成,從而殺死細菌;此外,美羅培南具有很強的穩定性,進入機體內很難被β 內酰胺水解酶水解;同時,美羅培南的第二個碳的側鏈部位存在弱堿性基因,能夠增強其抗革蘭陰性菌活性,降低腎臟、中樞神經系統毒性[11]。本研究發現,觀察組患者的治療總有效率、陽性菌清除率及總體細菌清除率高于對照組。說明美羅培南在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治療中,效果更好,這可能是因為美羅培南第一個碳連接一個甲基,可增強腎脫氫肽酶穩定性,即使聯合酶抑制劑亦可發揮很好的抗菌療效;此外,美羅培南穿透性很強,可以利用非D2 通道進入致病菌內部,對于沒有D2 通道致病菌亦能夠發揮抗菌作用[12]。
對于重癥肺部感染患者而言,其體內的白介素-6 與腫瘤壞死因子α 水平異常,說明這兩個指標在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病情發展和恢復的全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其中白介素-6 是參與集體炎癥反應的主要細胞因子,是最常作為早期診斷膿毒癥及預后免疫標志物[13]。C 反應蛋白是肝細胞在白介素6 作用下釋放的非特異性急性時相蛋白,其在正常人血液中含量較低,當機體受到外來細菌入侵后,該指標急劇上升,因此臨床上將其應用于細菌感染診斷。此外,降鈣素原不容易被機體內的激素影響,且半衰期較長,在重癥肺部感染患者血清中,降鈣素原水平會發生異常升高現象,且其水平高低和組織感染程度、疾病轉歸密切相關[14,15]。本研究發現,兩組患者經過治療后的血清腫瘤壞死因子α、白介素-6、C 反應蛋白以及降鈣素原水平均明顯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的各項炎癥因子指標降低幅度較對照組更顯著;兩組患者治療期間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別。這一結果提示我們,美羅培南在控制重癥肺部感染患者的炎癥因子水平上具有更好地效果。盧玨等人[16]研究美羅培南與亞胺培南對重癥感染患者降鈣素原、C-反應蛋白的影響,亦發現美羅培南更能顯著地降低炎癥因子水平,這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綜上所述,美羅培南在治療重癥肺部感染患者中具有較好的臨床療效,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細菌清除率,降低炎癥因子水平,建議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