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森
語言學家威爾金斯(Wilkins)曾說,如果沒有語法則不能很好地進行表達,而沒有詞匯則什么都表達不了。可以說,詞匯是英語學習的基礎。詞匯掌握的好壞直接影響英語學習水平的高低。學者對詞匯與閱讀、寫作、聽說,甚至英語學科成績的關系進行了統計研究,發現有效的詞匯學習策略與英語成績呈正相關(楊金鋒、龔育爾2004)。同時,詞匯掌握的廣度和深度很大程度上體現一個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學習能力,而詞匯使用得體與否、規范與否很大程度上反映出一個學習者的文化意識和思維品質。因此,可以說,詞匯教學是培養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最重要的陣地之一。
長期以來,英語詞匯教學過程中存在一些棘手的問題,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
謝家成、何安平(2009)指出,雖然當前高中英語教材所收錄的詞匯列表基本包含了核心詞匯,但是沒有對詞匯進行明確的分類或者提出明確的學習要求。因此,在進行詞匯教學時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混亂,如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每一個單元均有50—70 個新單詞,究竟是全部精講還是部分精講?如果全部精講,時間肯定不夠;如果部分精講,挑選的依據是什么。諸如此類問題給教師和學生帶來了很大的困擾。長久如此,學生學習詞匯的熱情和信心會受到很大的打擊,陷入“難學—不想學—更難學—更不想學”的惡性循環。
楊飛鴿(2013)指出,當前高中階段由于考試任務重、教學時間緊等,不少教師在進行詞匯教學時傾向于使用“帶讀—講解—背誦—聽寫/默寫”傳統的、相對機械的方式進行集中“灌輸式”教學。同時,詞匯教學更傾向于量的積累,較少探討詞匯在不同語境中的不同意義和使用方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認為,學習是一個圖式形成的過程,學習者只有親自參與新知識相關圖式的構建,才能對新的知識較好的理解,并形成長期記憶。因此,傳統、機械的集中“灌輸式”詞匯教學只能滿足短時間詞匯量的積累,并不能很好地幫助學生對詞匯進行深層次的理解和掌握。
脫離語境是詞匯教學的共性問題。在進行詞匯教學時,大部分教師選擇對單個詞匯進行講解,或者使用知識導圖的形式,讓學生查閱詞典,標記一個詞的各個義項,并繪制圖表,或者使用PPT 對一個詞的不同意思或者搭配進行清單式教學。這些教學方法無法解決詞匯在上下文中理解和使用的問題,導致雖然掌握了單詞的含義,但無法理解句子和文章。
內申(Nation)指出,要學會一個新的單詞,需要復現10—12 次。“單詞需要背”幾乎是所有學生的共識。英語學習過程并不缺乏“復現”,甚至大部分學校安排了一定的時間進行英語早讀,為“背單詞”提供了相對充足的時間。同時,練習冊或者作業中也有大量詞匯練習。那么為何學生仍然無法掌握詞匯呢?究其原因有以下幾個。首先,教材本身沒有為新詞匯提供高頻次的復現,詞匯表列出的新單詞出現的頻率非常低。學生接觸的詞匯復現絕大部分是教師講解或者詞匯練習時脫離語境的機械式復現,而不是意義構建的復現。其次,根據內申等學者的研究發現,如果復現是集中式復現,那么遺忘的幾率是很大的,只有間斷式復現才有助于長期記憶的形成。但是在教學過程中,有效的詞匯復現的幾率是非常低的。
為了有效地解決上述問題,提出通過語料庫輔助教學的方法。
語料庫指的是由大批量真實使用的語言信息匯集而成、用計算機儲存和提取并用作語言調查和分析的巨型語言資料庫(何安平2017)。語料庫為語言教學提供了語言使用的內部語境,包括周邊文字的共選、上下文和更長更廣的語言信息。同時,語料庫檢索工具可以迅速而準確地提取語料庫的詞頻表及核心詞匯表,呈現某個檢索詞的語境共現檢索行,方便語料庫使用者對語言進行觀察、歸類、篩選和研究。何安平(2017)指出,語料庫特有的語境界面有助于學生在一批相同的或相類似的語境信息刺激下,激活認知圖式或者大腦的神經網絡。反復出現的語境共現提供語言的意義背景,使語言的應用規律或規則得以浮現,逐漸使知識圖式進入大腦記憶,然后通過加工記憶轉化為學習者內在的語言系統,并在需要時被提取使用。此外,語料庫特有的批量語例呈現和凸顯手段有利于學生集中精力觀察語境,開發他們對語言信息進行分類、組合、歸納和總結的認知潛能,從而優化語言習得過程,幫助其更好地理解和構建語言知識技能體系。
通過建立“2010—2019 年全國各省市高考真題語料庫”“2007—2018 年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語料庫”“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1—選修9 語料庫”“2017—2019 年百強學校模擬題語料庫”等4個教學語料庫,并使用Antconc.exe 語料庫檢索工具對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第5 模塊第5 單元的詞匯進行檢索,探討如何通過語料庫輔助解決詞匯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
【活動1】利用語料庫精準細分詞匯,確定分層教學任務
步驟一:通過檢索“2010—2019 年全國各省市高考真題語料庫”對本單元詞匯列表的76 詞進行詞頻統計,篩選出高考真題中復現次數較多的14詞及其在高考真題中出現的頻次F1。
步驟二:通過檢索“人教版高中英語教材必修1—選修9 語料庫”對上述14 詞進行詞頻統計,觀察其在9 冊教材中的出現頻次F2。
步驟三:計算F2/F1 的值。F2/F1 的值越小,說明該詞在教材中出現的次數越少,但是高考出現的次數越多,就越需要重視。
步驟四:僅憑借頻次無法確定教學重點,還需要對派生詞及一詞多義(含派生詞詞義)進行統計。因為有可能一個詞在頻次上可能相對權重小一點,但是如果有較多派生詞或者一詞多義的情況,那么學生掌握起來也相對比較難。
根據以上四個步驟,可以得出以下分層表格(見下頁表1)。其中一類詞指的是教材出現次數少、高考出現次數多、有較多義項的詞,這類詞是教學的重點和難點;二類詞指的是教材出現次數相對多、高考出現次數也較多、有派生或者多義現象的詞,這類詞也是重點,但難度相對一類詞低;三類詞指的是剩余的詞匯,即高考出現的頻次較少,意義也相對單一的詞,可以通過相對直接的方法,如圖示、視頻展示或者聽寫等方法快速處理。

表1:人教版第5 模塊第5 單元詞匯教學任務分層表
【活動1 分析】從語言能力層面看,詞匯是聽、說、讀、寫的基礎,學生如果能夠對詞匯進行分類學習,有助于快速、精準地掌握核心詞匯,為后續篇章理解和語篇輸出作好準備,為培養語言意識和語感打下基礎。從文化意識層面說,詞匯是思想的載體,也是文化最重要的傳播手段。對詞匯進行分類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關鍵步驟。從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層面看,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對詞匯進行分類,對重點詞匯進行細化,對不同類型的詞匯采用不同的學習方法,有利于培養他們的辯證思維、多元思維及梳理和概括知識的能力,也有利于不同基礎的學生根據自身情況和詞匯的分類形成適合自身的學習策略,便于形成長期性學習習慣。
【活動2】利用語料庫創設探索式學習的環境
長期記憶的形成需要學生親自參與新知的構建過程。語料庫可以為解決這個問題提供很好的幫助。有了活動1 的精確分類,教師就可以將更多時間放在講解一類詞匯上,學生也可以花更多時間參與探索式學習過程。如對apply 一詞進行教學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步驟一:課前準備。教師通過檢索“2010—2019年全國各省市高考真題語料庫”和“2017—2019 年百強學校模擬題語料庫”兩個語料庫,對apply 進行模糊檢索,得出句子共824 個(包含部分重復的)。
教師按分義項挑選檢索結果并記錄在PPT 上。如挑選出“應用”這個義項的句子6 個。教師對這6個句子中apply 一詞進行高亮處理(即黑體詞),并對 周 邊 有 語 義 聚 集(如course、learn、training、concepts、taught、theory、acquire ancestors’wisdom等與“學習”“習得”“知識”相關的詞匯)的詞進行下畫線處理,見圖1:

圖1
對apply 的其他義項,如“申請”或派生詞application,applicant 等進行類似的操作,并制作相應的PPT 頁面。
步驟二:課堂呈現。教師先向學生呈現PPT 中的6 個句子,并讓學生快速閱讀。然后,教師通過提問引導學生觀察并討論下畫線標記的部分,激活他們的已有知識。
Q1:Do you know the underlined words?
Q2:What do those words have in common?
討論結束后,教師讓學生根據周邊詞匯的意義猜測apply 在這些句子中可能的意思。
Q3:What kind of relation do you think those words have with the word“apply”?
Q4:What do you think the word“apply”mean in those sentences?
通過以上兩輪探討,學生基本可以理解apply在這幾個句子中表達“運用”“應用”“使用”等類似的意思。
一個義項的練習結束后,對其他義項或者不同搭配有不同意義的情況也可以進行類似的操作。
【活動2 分析】本活動充分發揮了語料庫強大的搜索能力,為學生習得新詞新義創造了良好的語境。從語言能力層面看,本活動讓學生在閱讀中通過語境激活已有知識,通過語義聚集學習新的詞匯,真正參與新知圖式的構建。從文化意識層面看,語義聚集及搭配本身就包含一個詞的使用習慣,在這個學習過程中,學生無形中掌握了apply 在英語文化背景中的意義及該詞與中文對應詞的差異。從思維品質層面看,本活動讓學生能夠進行信息收集、整理、歸納,結合已有知識進行推測并最終表達觀點,是對學生思維能力的訓練。從學習能力層面看,本活動可以通過極強的針對性、豐富的學習資源、合作探討式學習等途徑培養學生高效的學習策略。
技校語文現用教材是課程改革國家規定新教材,每個單元由單元導語、閱讀與欣賞、表達與交流、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四個部分組成,充分體現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完美結合。其中,閱讀與欣賞部分,體現了語文的“人文性”特點。每單元各有四篇文章,包括中外經典,共六個單元,每單元各表達一個不同的主題。筆者以第一冊書為例,把閱讀與欣賞部分相關內容列表如下:
【活動3】利用語料庫創設深度學習的語境
缺乏有效語境是詞匯教學最大的問題,而語料庫是解決這一問題最有效的途徑之一。在對詞匯進行精確分層,并通過探索式教學讓學生對詞匯進行初步學習后,則可以通過語料庫檢索更寬泛的語境、設計更豐富的練習,讓學生對目標詞匯進行深度學習。如apply 的深度學習可以參考以下步驟。
步驟一:通過檢索“2010—2019 年全國各省市高考真題語料庫”“2007—2018 年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語料庫”和“2017—2019 年百強學校模擬題語料庫”等3 個語料庫,對apply 進行模糊搜索,挑選出相應的單項選擇題并制作成PPT,內容見圖2:

圖2
這個練習可以有效訓練學生理解句子、辨別詞義、辨析同義詞及在具體語境中排除其他干擾因素的能力。例如,第3 小題可以訓練學生閱讀長句的能力,并辨別utilize、employ、apply、exert 等4 個近義詞的差異。
步驟二:通過檢索“2010—2019 年全國各省市高考真題語料庫”“2007—2018 年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語料庫”和“2017—2019 年百強學校模擬題語料庫”等3 個語料庫,對apply 進行模糊搜索,挑選出相應的完形填空并制作成PPT,內容見下頁圖3:

圖3
步驟三:通過檢索“2010—2019 年全國各省市高考真題語料庫”“2007—2018 年全國大學英語四級考試真題語料庫”“2017—2019 年百強學校模擬題語料庫”等3 個語料庫,對apply 進行模糊搜索,挑選出相應的閱讀理解題并制作成PPT,見圖4—6:

圖5

圖6
這些練習可以有效地將詞匯融入完整的語篇,一方面訓練學生在上下文中運用所學詞匯進行理解文章、解決問題的能力;另一方面,訓練他們解答閱讀理解題的技巧。
【活動3 分析】本活動充分發揮了語料庫強大的搜索能力,為學生深度學習詞匯創設了語言環境。從語言能力層面看,無論是單項選擇、完形填空還是閱讀理解,都不是對詞匯的機械記憶。從文化意識來看,如果在活動2 的過程中學生可以體會中英文詞匯意義和使用方法的不同,那么活動3 所涉及的幾個練習,尤其是完形填空和閱讀理解,則更加具體地展示了詞匯的文化意蘊。從思維品質層面看,本活動涉及的3 個練習都考查了學生對信息的整合、梳理、對比、分析、推斷的能力,是對思維品質非常有益的訓練。從學習能力的層面看,3 個練習不僅是新知識的重現,還是新知識的遷移和實際應用,對于培養他們的學習能力、樹立學科信心有很大幫助。
【活動4】利用語料庫提高復現的頻率和有效性
詞匯的學習需要復現,并且是建構意義上的復現,或者是使用次數的增加。語料庫巨大的資源收納特點及強大的搜索功能可以幫助實現間斷式、意義建構式的復現,即在整個學習過程中不斷復現學過的內容。下面仍然以apply 一詞的教學為例。
步驟一:運用活動1—3 的模式對人教版選修6 第一單元的詞匯進行教學。
步驟二:在利用語料庫檢索工具搜集資源時注意搜索apply 一詞,留意既包含新單元詞匯又包含apply 一詞的文本,并挑選制作成課堂資源。例如,在搜索過程中發現一篇閱讀理解練習題同時包含選修6 第一單元的詞匯adopt,apply,并將其制作成PPT,內容見圖7—8:

圖7

圖8
學生在做練習時會復現application,無形中復習所學知識。
【活動4 分析】間斷式、高頻次復現是詞匯學習極重要的一環。通過語料庫,教師可以在篩選、制作教學資源時實現這一目標。學生可以在高效的復現中提升語言能力。
在詞匯教學中,教師通過挖掘語料庫及語料庫檢索工具的優勢,精準定位教學任務、創設探索式學習環境、發掘豐富的教學資源,并提供高質量的語境和高效的復現,使學生的語言能力、文化意識、思維品質和學習能力等在詞匯學習過程中得到質的提升。